天天看點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雷叔說事”

作者:小林

轉載已獲授權

就算這個世界從此不再有歡樂,網友們也有辦法制造意想不到的歡樂。

比如,他們發現百度識圖、搜狗識圖等工具總是能搜出驚人結果。

百度搜圖認為PS5遊戲機是四方形鑽石彩色馬桶。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百度識圖認為某部日漫是趙本山獨幕喜劇。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離離原上譜?

一時間,你找不到兩者的聯系;幾小時後,又覺得它們好像也有些關聯——PS5的配色确實有點兒神似馬桶。

最後,你會心一笑,明白AI早已看透了一切。

1

AI難過動物關?

識圖工具一般情況下是能夠準确運作的。

但奇怪的是,AI似乎難以準确識别動物。

有網友用百度識圖掃描了大熊貓的圖檔,結果軟體把大熊貓識别成哈士奇。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試想一下,你是一隻大熊貓,隻要賣萌就能享受體制内待遇,結果AI非要說你是一頭隻會嗷嗷拆家的哈士奇,要把你開除出保護動物行列。

這事擱誰誰也不樂意啊。

奇怪的是,AI對狗狗似乎情有獨鐘。

某相機的AI照相把貓看作了狗。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換個角度也是如此。換個姿勢也是如此。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換個品牌的手機還是如此。

視覺世界的複雜性由此清晰可見,一張圖檔中通常有百萬個像素點,對于AI來說就存在大量會被像素修改而影響的特征,人類看不到,但是AI可能被幹擾。

科學研究的結論也往往是積累經驗,慢慢克服。

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

既然貓狗之間的識别區分會成為難題,那麼為什麼更多的是把貓當狗,而不是把狗當貓?

當然,識圖工具也在制造動物界的其他沖突。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在物種之間張冠李戴,算是一種地道地道的“bodyshame”了。

然而這還不是羞恥的。

有人在浴室裡發現了一隻蟲子,爬行速度緩慢,可惜不知道它的學名。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于是,他用起了識圖工具。

沒想到,搜狗識圖把蟲子圖識别成色情圖檔,并遮擋了它的“肉體”。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這種生硬打碼的方式想必讓蟲子特别難堪。

化用本山大叔在獨幕喜劇裡的台詞就是:

“丢不丢人啊,丢不丢蟲啊,同行怎麼看它?螞蚱怎麼看它?螳螂怎麼看?蛐蛐怎麼看?今後在文藝界怎麼混?”

2

AI,真正的冷笑話高手

從動物識别跨越至人物識别,挑戰更多,這就意味着AI的表現更狂野。

如果說,AI把漂亮姐姐識别成朱一龍,把美麗女士識别成馬雲,算有些誇張了。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那麼,把小女孩悲傷表情識别成楊穎,真的算非常離譜了。

我們很難找到其中的共同點。

除非AI也意識到,她們本質上都讓人感到欲哭無淚,是以将她們捆綁在一起。

至于把馬保國識别成李小龍,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種進階的喜劇技巧,是一種辛辣諷刺。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而把女演員識别成男演員任嘉倫,則是向經久不衰的反串藝術的緻以崇高敬意。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沒有統一的标準,沒有基本的規律,奇葩的識别效果呈現出來的一刻,人們無不捧腹大笑。

隻要心放得夠寬,便能迎接一大波的夢幻關聯場面。

比如表情包、青青草原頂流懶羊羊與南韓明星之間的三重關聯。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嫪毐與西方繪畫藝術,跨越時間與空間被聯系在了一起。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沒有一個碳基生物的想象力能hold住這樣的場面。

你也根本沒辦法解釋國文課本封面和蔡徐坤之間有什麼邏輯關聯,這道難題的難度恐怕不亞于哥德巴赫猜想。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到這個時候,之前很多關于智能識圖的科學研究顯得不太可靠了。

它們可以解讀出貓狗識别的常見問題,卻沒有給這些問題提供答案上的啟發。

我們隻能寄希望于人為解讀了——哪怕是過度解讀。

比如,因為參加過《奔跑吧,兄弟》,因為對曼聯足球隊情有獨鐘,因為參加了很多運動公益活動,是以大資料下,“鹿晗”可能與“跑”标簽存在關聯。

但是直接将塑膠跑道認作是鹿晗本人,怎麼看都都像是鹿晗的黑粉頭子暗中買通AI的結果。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一個是物,一個是人,相隔了不少的實體界限。

隻能說矽片的運算結果确實可以突破碳基生物想象力的邊界。

網際網路深入千家萬戶後,粉絲期待自家明星在網際網路上格外出圈,永不掉落出熱榜。

他們頻繁操作,為明星刷出流量來,是以那些圖在AI看來有了一個标簽,大量堆積的話,圖就成為了明星本人。

哲學上來說,不過是明星的再次物化罷了。

3

AI,越來越聰明了

被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人工智能meme襲擊之後,我決定親自試一試。

出人意料的是,識别結果非常正常:國文課文封面就是國文課文封面,馬保國就是馬保國,狗狗表情包就是表情包。

并沒有大規模出現上述詭異場面。

即使用最新圖檔測試,結果也是如此。

從電視劇的截圖,從比賽的抓拍裡,AI都能将人物識别出來。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上文的一些圖能那麼奇葩和搞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幾年前的技術并不怎麼完善,随着時間的沉澱,AI被調教得越來越先進。

當然,在使用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小插曲。

比如人物識别裡出現了土豬品種推薦——你禮貌嗎?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比如“壓力不大的從業者”下面的面相分析是“工作表現奮鬥努力,吃苦耐勞,能成大事”。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雖然不乏幽默和諷刺,但總歸在相關性上比之前好太多了。

AI呈現出來的黑色幽默,變得既有喜劇技巧,又符合邏輯。

另一方面,也說明科技應用到生活上的水準越來越高了。

4

AI的溫度與風度

識圖的作用有時候就是不容小觑的。

2019年6月,貴州“孤兒院兒童疑被性侵”的消息在網絡中流傳,說幼稚園孤兒院被重金賄賂,發生性侵幼兒的事情。

由于非常對網際網路熱度的胃口,導緻許多人沒怎麼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就進行了轉發。

但并不是所有網友們聽風就是雨,他們使用AI識圖工具進行鑒别,幾秒鐘就找到了相似圖。

原來熱點新聞裡的圖是從網上盜用的。

果不其然,經調查,這就是謠言。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在這個過程中,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由于AI識圖的便利性,不少普通網友随手就識破了謠言。

這一招也被很多人用來打擊抄襲。

他們用AI識圖保護原創。

這一招也被很多人用來識别對象出軌與否。

好讓自己遠離人渣。

這一招也被很多人用來抵禦殺豬盤的侵害。

小紅書等網站上已經形成了防詐騙教程,幫助更多人保護自己。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所有這些維護自己利益的方式都很快捷、高效。

雖說科技是中性的,但當你遭到傷害的時候,它們無形之中幫你保留住一絲絲的溫暖。

也許這算是科技的一種風度。

5

AI世代,已經到來

2018年,劉慈欣獲得克拉克想象力貢獻社會獎,他在演講中說:

“周圍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科幻小說了,這種程序還在飛快地加速,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不及撐開傘時就撲面而來。”

其實想想,如果未來真像大雨一樣撲面而來,會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往短了想一想,像上面那些很誇張的AI搜尋結果會避免,畢竟最嚴重的搜圖事故,往往都是由AI缺乏經驗造成的。

往長了想一想,等各種AI技術完全成熟以後,可能未來生活形式與知識擷取方式會發生質的改變,要知道現在應用設計為了各種現實限制而做了很多妥協。

那麼,到時候會不會街上皆是AR穿戴裝置,你随便戴上一個就可以開啟識物的模式?

再進一步,會不會你手指點點某物,眼前就能出現它的各種資訊?

無論如何,都将完全改變我們現在的知識資訊擷取格局。

你我推開秘門,目睹的就是新世界。

十年前,用計算機來區分貓和狗被認為幾乎不可能。

而如今,視覺識别的準确率已超99%。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再進一步看來。

十年前,基本還沒有手機網際網路。

三十年前,網際網路是個稀缺的東西;

一百年前,電燈沒法為千家萬戶所高頻使用;

一百五十年前,還沒有汽車,馬車往往是當時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了。

AI要是不調教,搜尋結果就會讓人發笑

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的科技正在改變這一切,将使許多人的人生更加便捷和智能。

至少自動駕駛的刹車刹得更可靠一些,至少癌症檢測更精準一些。

更遠的未來,曾經科幻片裡的場景也能實作,或者,打個響指,飛來一塊機器,就可以載人出行,對人進行體檢,為人準備三餐,等等。

無論如何,未來在變得越來越好,更多的可能在向我們熱情地招手。

而我們所能做的,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多活幾年,最好活個上百歲,以便看看七八十年後,人類文明可以進展到什麼地步。

(完)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