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6.1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名額
1.速率 【額定速率】
(1)速率指的是額定速率,不是網絡的實際速率
(2)1B = 8b (一比特等于八位元組)
(3) 1G = 10^9
2.帶寬【最高資料率】
在傳輸模拟信号時,帶寬指允許通過的信号頻帶範圍;在傳輸數字信号時,帶寬指的是最高資料率,機關是b/s。
3.吞吐量 【實際速率】
即實際速率。
小結:
速率,帶寬,吞吐量三者關系如下: |
---|
速率:标定速率 |
帶寬:最高速率 |
吞吐量:實際速率 |
如圖:
4.時延
(1)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從發送第一個比特算起,到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的時間
發送時延 = 資料幀長度/發送速率
注意:
(a)資料幀長度若以位元組(B)為機關,必須将其換算為以比特(b)為機關來進行計算。
(b) 拓展:
資料幀長度:以太網MAC幀長度最小為8個位元組,除去開始結束标定符是6個位元組
發送速率:10BASE-T以太網就是指發送速率為10Mb/s的高速以太網
(2)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 = 信道長度/信号傳播速率
(1)發送時延發生在發送機器(一般是網絡擴充卡)内部,與信道無關;而傳播時延發生在信道上,與發送機器無關。
(2)常用以下示意圖來表示發送時延與傳播時延。
(3)處理時延
(4)排隊時延
(1)四種時延的産生地示意圖如下:
(2)100MB資料塊在1Mb/s信道上連續發送,發送時延的計算如下:
發送時延 = 100乘以220乘以8/106 = 838.9s
(3) 高速鍊路的高速指的是發送速率快,高速鍊路不一定延時就低。
5.時延帶寬積
對于一條正在傳輸資料的鍊路,隻有時延帶寬積到達極值,才能說鍊路被充分利用。
6.往返時間RTT
有效資料率 = 資料長度 / (發送時間 + RTT)
注:确認幀長度較短,發送時間往往忽略不計
7.使用率
信道使用率 = 有效的資料發送時間/傳輸過程總時間
以發送一個請求幀并收到确認的過程為例,信道使用率 = 請求幀發送時間 /(發送時間 + RTT)(注:請求幀發送時間不包括确認幀發送時間)
信道使用率并非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