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軍萬馬避白袍”是形容誰的?

作者:空心不是菜zyg

在曆史上所有戰争中,所有将士穿的盔甲都是越不顯眼越好,但是有幾個将軍卻是穿白袍作戰,毫無疑問能穿的這麼顯眼的都是有絕對自信的戰神級任務,以至于有句話“千軍萬馬避白袍”來形容他們。那麼“千軍萬馬避白袍”是形容誰的?曆史上白起、項羽、陳慶之、薛仁貴都是穿白色戰袍的(薛仁貴是小說虛構人物),這句話是形容他們哪一個的?白起(?—公元前257年),男,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名将,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白起一生征戰,無一敗績。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國以白起為主将,出兵攻打韓、魏二國,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此戰白起一戰成名。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攻打楚國,攻占楚國都城郢,秦國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名震天下。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坑殺趙國軍卒四十萬。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于杜郵。項羽(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記載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 ,姬姓 ,項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縣(今江蘇省宿遷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将項燕的孫子。項羽少時學書、劍皆無所成,然胸懷反秦大志。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大敗秦軍,并将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後,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進入鹹陽後,引兵屠戮鹹陽,殺死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自此秦國滅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諸王。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大敗,隻剩二十八人逃走。項羽自忖不能脫身,就部下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于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将、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 于是,他分騎兵為四隊,此時,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将。”于是,他指令騎兵們分四面向山下沖,約在山東面會合。項羽大呼馳下,斬殺一漢将。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裡。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将,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麼樣?”騎兵們欽佩地回答:“和大王說的一樣” 。最終自刎于烏江。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義興郡國山縣(今江蘇省宜興市)人。陳慶之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随從。526年安西将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被任命為假節、總知軍事,初臨戰陣,大獲全勝,賜爵關中侯。527年,陳慶之隸屬于領軍将軍曹仲宗,随其進攻北魏渦陽,北魏派遣征南将軍、常山王元昭率領馬步兵十五萬人趕來增援,當時魏軍建築了十三座城塞,想要以此控制梁軍。陳慶之在夜色掩護下,出動騎兵突擊魏軍,連克4個營壘。梁軍乘勢追擊,大敗魏軍,俘斬甚衆,渦水為之斷流,又降城中3萬餘人。梁武帝诏令以渦陽之地設定西徐州。梁軍又乘勝進至城父。讓陳慶之登上神壇的是北伐北魏,陳慶之以不足一萬(七千)軍隊,經四十七戰、攻克三十二城在幾十萬大軍面前攻入洛陽,戰無不勝,一時間北朝皆談陳變色。後回到南梁,蕭衍對陳慶之大加封賞,升陳慶之為右衛将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539年,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不善騎馬,善撫軍士,富有膽略,善于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衆心的儒将。那麼“千軍萬馬避白袍”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呢?在陳慶之攻打被魏中,攻三十二城,所在皆克,曆四十七戰,所戰皆捷,孤軍千裡殺進洛陽城。其所面對兵力從七萬、兩萬、七萬、三十餘萬、五十餘萬,合計近百萬兵力,而陳慶之永遠隻以七千白袍所應對,在攻克洛陽後,城中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将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可見,這句話是形容陳慶之的。

“千軍萬馬避白袍”是形容誰的?
“千軍萬馬避白袍”是形容誰的?
“千軍萬馬避白袍”是形容誰的?
“千軍萬馬避白袍”是形容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