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工程是同一項目中工程種類最齊全的項目之一被稱為湖北省“一号工程”
本期“最項目”特别策劃
走進中建三局參建的
鄂州花湖機場工程

2018年8月,荊楚大地烈日高照,從鄂州一處高崗之上俯瞰,魚塘星羅棋布,水田阡陌縱橫,一大片湖泊波光滟滟。
現在,兩條大跑道在這裡筆直延伸,遠處,機場标志建築塔台蔚然矗立——亞洲第一個大型貨運樞紐機場蔚然成型。填基、搬山、築塔、建樓,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項目團隊攻堅克難,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治水填基打響機場建設第一槍
這裡毗鄰長江黃金水道,又有京廣高鐵、滬渝高速等交通大動脈對穿而過,是修建貨運機場的理想之地。同時,此處水系密布、山包起伏,項目施勞工員需在11.84平方公裡的區域内進行水治理和場平作業,并全部就地排水固結,在95.89萬平方米的主湖區内,淤泥平均厚度達5米,最深處17米。走馬湖水系治理工程是一切後續工程的前提。
▲填基前後對比
排水固結,即将淤泥固化後,進行分層回填壓實。十幾道工序,進行11層填築,跑道等關鍵部位還要增加6米高的超載,僅二工區、三工區的土石方量就達到844萬立方米,相當于将10個足球場堆起40層樓高。
▲塑膠排水闆施工
太陽當戰袍、寒風作铠甲,從炎熱夏天到寒冷冬季,項目為加快建設進度,舉辦4次勞動競賽,成立6支黨員突擊隊和2支青年突擊隊。
▲壓路機無人駕駛技術
項目還建立三大資訊化平台,通過安裝定位裝置和傳感器,大膽探索“無人駕駛”“無人監控”“智能抽水”等,實作600餘台作業裝置數字化監管。目前,走馬湖一标工程率先移交,為機場主體工程建設拉開大幕。
淨空降高創造鄂州土石方之最
飛機要起飛,必須有合适的淨空條件,機場外西跑道的正南端有3座山體,須将主峰達146米的山體整體削成最低點23.5米、最高點67.4米的斜面地形,專業術語叫“淨空降高”。
俗語說不動如山,項目團隊卻說:山不走,就将山搬走!當機場所有項目都在逐漸成形時,隻見三座山體在漸漸消失。
▲淨空區規劃圖
“移山”土石方工程高達4900萬噸,僅用166天完成,這意味着平均每天須挖走29萬餘噸。其中有18天超過50萬噸,按每車載重50噸計算,每天要拉一萬車次的土石。這是鄂州市有史以來都沒有過的土石方工程。
▲晝夜連續施工
無路可走?項目僅用兩天兩夜,便搶建出了一條寬15米、長800米的上山便道,又在兩個月的時間内搶建出一條寬12米、長4.1公裡的外輸便道,為項目快速動工,高效生産打開了大門。
每輛車到底運載多少土?項目運用智慧磅房系統,車輛駛過、車牌和載重量自動計數,減少傳統過磅易造成的道路擁堵及安全隐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項目團隊通過三維航測計算,對山體“削峰填谷”,就近就地處理土石方,減少土方外運負荷。
▲淨空施工現場
就這樣,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3歲的項目管理團隊組織挖機、運輸車等施工機械1500多台,人停機不停——山在不知不覺中被他們搬走了!
數字建塔綻放世界最大“臘梅”
造型靈感來源于鄂州市市花臘梅的塔台為機場内最高建築,高89米,同時也是機場指揮大腦。目前,塔台施工已經進入竣工驗收階段。
▲空管塔台
塔台“臘梅”造型整體呈六個花瓣形對稱——直徑10米的混凝土核心筒為“花莖”,外擴鋼結構“脈絡”加雙曲幕牆形成直徑23.5米的“花瓣”。工程兩大重難點:保證“花莖”垂直度及外表平整度、“花瓣”的吊裝及安裝。項目團隊采用成熟的爬模技術,定制六塊巨型鋼模闆進行拼接,在每一次爬升時,保證鋼模到圓心的距離一樣即可保證垂直度,讓“花莖”形成标準圓型。
▲“花瓣”近景
“花瓣”上部幕牆為單曲面,沒有一塊玻璃是相同的,項目團隊逐一實測實量,逐一編号後進行定制化生産并吊裝到位。針對場地受限的鋼結構吊裝,項目團隊進行優化設計,分解鋼構件之後,利用塔吊空中拼接,最終實作空中就位。
鮮為人知的是,空管塔台及其配套不僅是機場“最高”的項目,也是範圍“最廣”的項目。項目共有8個單體工程,其中包括“衆星捧月”的空管塔台,東西兩個場監雷達,一個天氣雷達,花湖八廟村的二次雷達站,以及分布在黃岡團風縣、黃石大冶市的3座場外導航台。
▲塔台及空管配套工程分布圖
精益建樓打造高效“智慧工地”
航站樓、貨運站及相關配套工程是機場的主體部分。航站樓建設面積約1.5萬平方米,貨運站建設面積約2.3萬平方米。
▲航站樓及貨運站
航站樓鋼結構屋面為大跨度鋼桁架,施工精度要求高;玻璃幕牆範圍廣、面積大,且包含較多的玻璃幕牆采光頂;貨運站工程每層高超過8米,高大模闆施工風險較大;重點部位分布廣,各專業施工進度以及交叉施工影響較大......
▲航站樓
項目團隊搭設智慧工地平台,包括數字工地管理系統、數字化監控管理系統、數字精确測量等,建立一體化的工程項目管理平台,實作專業化、平台化、資訊化管理。
▲數字建造
項目采用全過程BIM模組化,技術人員、施勞工員可以通過手機或平闆電腦指導施工。項目技術總工舒紅斌說:“模型中每一根鋼筋的綁紮、每一道工序都一目了然,實作建築、機電、鋼構、弱電等專業全覆寫,達到‘全階段、全專業、全業務、全參與’的管理目标。”
▲BIM技術應用
該項成果還應用品質驗評系統,将BIM模型構件包挂接到相應檢驗批内,通過拍下實景照片對照,做到了何時、何地、何人、何種工序的全流程追溯。目前,系列項目的BIM成果獲評全國“創新杯”三等獎、湖北省建設工程BIM大賽綜合應用類一等獎、第十二屆“創新杯”BIM應用大賽工程建設專項BIM應用二等獎及BSI全球openBIM大獎賽榮譽提名大獎等。
項目累計承辦7次現場觀摩會,迎接各級調研200餘次、多次獲得機場業主表揚。塔台工程及航站樓工程雙雙榮獲鄂州市建築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現場“吳都杯”,航站樓工程榮獲湖北省安全文明施工現場“楚天杯”,系列項目聯合黨支部獲評2021年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成為工程建設與公德心建設的“雙先鋒”。
眼前,湖北省“一号工程”即将一飛沖天,助力湖北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