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曆史:可以“玩”的地圖

作者:留學鳥LXBIRD
讀曆史:可以“玩”的地圖

老一輩的香港人經常會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可怕的「三年零八個月」,以及人們在該段日統時期所遭受的苦難。當年香港在淪陷前所經曆的,是一場為期18天的戰事,史稱「香港保衛戰」(1941年12月8至25日)。如今,香港浸會大學曆史系的研究團隊新開發的「互動地圖」力圖還原這場戰役的真相。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是近代在香港本地發生過的最重大的軍事事件,期間超過2,000名士兵和約4,000名平民被殺或受傷。80年過去,當年戰争期間發生的事情也許對于如今許多的香港人而言是難以想象和了解。對在數字世界長大的一代來說,傳統的曆史教學方法往往顯得乏味。如何才能激發和鼓勵他們了解對香港如此重要的一段曆史?曆史學系副教授邝智文博士用行動對這一問題作出了回答……

「香港保衛戰主題電子互動曆史地圖」

邝博士和他的團隊自2011年開始研究香港保衛戰,曾出版中英文書籍和論文,其中包括曾獲得2019年「香港書獎」的《東方堡壘:香港軍事史》。

研究過程中,邝博士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用以開發可用作香港地區學校教材的『香港保衛戰主題電子互動曆史地圖』。設計該地圖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曆史和使用地圖的興趣,同時加強社會對于曆史的研究與關注。

讀曆史:可以“玩”的地圖

圖為邝博士與「互動曆史地圖」的合影

邝博士的團隊在浸大知識轉移處和浸大圖書館數字及多媒體服務組協助下,利用兩年時間搜集、研究和分析了相關的一手史料。地圖的中英文版已于2021年8月在網上向公衆開放,适用于智能裝置的移動版本地圖亦已經推出。團隊目前正在設計教學資源,以教育訓練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使用地圖。

可視化的曆史呈現

「互動曆史地圖」的特點之一是創新地采用了「曆史地理資訊系統」(HGIS),将當年英國及日本雙方軍隊使用的戰時地圖覆寫于Google地圖上。使用者可以在地圖上一覽戰事的全貌,觀看标記于不同時間點的交戰雙方部隊分布、相關軍事地點的位置以及戰時的人物。

讀曆史:可以“玩”的地圖
讀曆史:可以“玩”的地圖

可視化曆史地圖

該地圖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故事的講述,通過結合數位技術與曆史内容,觀衆可以自由地與不同類别的資料互動,探索戰役的時間軸線,超越傳統文字層面來體驗曆史事件。

地圖可展示的資料包括軍事機關、300多個戰時軍事建築、約80個軍人、平民的真實個人經曆、武器的描述、戰争罪行場景、戰時照片,以及邝博士團隊親身在曆史遺迹拍攝的照片等。

讀曆史:可以“玩”的地圖
讀曆史:可以“玩”的地圖

該地圖從多個來源收集了一手的資料和證據,以多媒體的方式重新呈現香港保衛戰

邝博士的團隊成員包括劉詠聰教授、黃文江教授、帥德威博士、譚家齊博士,此外還有Tony Banham先生、蔡耀倫先生和高添強先生三位香港曆史學者。他們通過以可視化形式展示的資料和資料,為香港學生和公衆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曆史教學方式,讓使用者從前所未有的空間角度和時間次元沉浸于曆史世界。在自我導向的探索以及互動中,曆史教育将成為一種令人愉快而驚喜的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