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害羞的詞語,隻要四個字的
1、煙視媚行
成語拼音:yān shì mèi xíng
成語解釋:煙視:微視;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樣子。
成語出處:《呂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
2、面紅耳赤
成語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語解釋: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成語出處: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愠。”
3、羞人答答
成語拼音:xiū rén dā dā
成語解釋:答答:害羞的樣子。形容自己感覺難為情。
成語出處: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這小賤人倒會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4、愛口識羞
成語拼音:ài kǒu shí xiū
成語解釋:愛:吝惜。指怕羞而難以出口說話
成語出處: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 潘文子契合鴛鴦冢》:“這事關系你終身,肯與不肯,明白說出,莫要愛口識羞,兩相耽誤。”
5、羞口羞腳
成語拼音:xiū kǒu xiū jiǎo
成語解釋:羞:難為情。口和腳都感到害羞。形容言談舉止不大膽
成語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4回:“合族中雖有許多妯娌,也有言語鈍拙的,也有舉止輕浮的,也有羞口羞腳不慣見人的。”
2.形容女子害羞、臉紅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面紅耳赤
miàn hóng ěr chì
【解釋】臉筆耳朵都紅了。形容因激動或羞慚而臉色發紅。
【出處】《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愠。”
【結構】聯合式。
【用法】形容羞愧的樣子。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正音】赤;不能讀作“cì”。
【近義詞】羞愧滿面
【反義詞】面不改色
【例句】他們兩個人因為一個問題争得~。
【英譯】be flushed
臉紅耳赤
liǎn hóng ěr chì
【解釋】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亦作“臉紅耳熱”。
【出處】蕭殷《桃子又熟了》一:“沒有等翻譯同志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那個美國人竟臉紅耳赤地吼起來。”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狀語;形容人的狀态
【近義詞】面紅耳赤
【例句】隻要我們聚在一起,哪怕是吵得~,心裡也是甜滋滋的。 ◎陳宜浩《冤家》
【英譯】as red as a turkey cock
羞羞答答
xiū xiū dā dā
【解釋】答答:羞愧的樣子。形容難為情,不好意思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含羞的樣子
【近義詞】忸忸怩怩
【反義詞】大大方方
【例句】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故意在人多處給顧養民還車子,并且羞羞答答看養民一眼。”
【英譯】bashful
忸忸怩怩
niǔ niǔ ní ní
【解釋】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樣子
【出處】《尚書·五子之歌》:“顔厚有忸怩。”
【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指不自然
【例句】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她故意賣弄風騷的樣子忸忸怩怩地又說:‘我是寡婦,我願意你們來呀!’”
【英譯】turn coy and shy
煙視媚行
yān shì mèi xíng
【解釋】煙視:微視;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樣子。
【出處】《呂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舊時的新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