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小S徐熙娣,在2016年結束《康熙來了》的主持之後,睽違5年多,終于再次回到綜藝節目的懷抱。

這位綜藝天後近期盛大推出《熙娣想聊》,由自己獨挑大梁,機智犀利的發言,不失嗆辣風格,讓粉絲紛紛驚歎「小S回來了!」

首集就邀請到自己的前男友黃子佼,以及LULU黃路梓茵,小S再出驚人之語:

“你當時為什麼不跟我求婚?”

“小S跟孟耿如,誰的身材比較好?”

讓觀衆看了又緊張又搞笑!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獨特的主持風格以及自嘲式的幽默風格,充分顯示了小S擁有健康的人格,是非常有勇氣做自己的新女性。

而這樣活成自己的精神,小S也一樣傳遞給了孩子。

她也憑着自己獨特的育兒方法,成為許多人口中的「好媽媽」代表!

三個孩子跟媽媽小S彷彿象是四個淘氣的仙女一樣,可以看出三個女兒跟小S的關系彷彿是親密無比的閨蜜!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這樣淘氣親密的親子關系,除了令人稱羨外,也讓人不禁好奇:

為什麼叛逆搞怪的小S,可以成為一個成熟的好媽媽呢?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接納真實,孩子才會跟自己親近

在podcast節目《老娘的老娘》中,小S和媽媽聊起「攀比心」,她率先承認,自己以前很喜歡跟别人比較。

但自從當了媽媽之後,彷彿是内建「愛孩子」的技能,讓她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比較的對象。

不管是三個女兒間,又或是孩子和同侪間,小S從未比較過“你為什麼就不能像誰誰誰一樣功課那麼好?”

她強調:“因為我覺得我的小孩永遠是最獨特的,在我的心目中,她們每一個都是寶貝。”

也因為認為三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天使,孩子與小S的關系非常親近。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前陣子,小S透露小女兒許老三,在跟爸爸許雅鈞聊天時,許雅鈞問了小女兒:“你有比媽媽高嗎?”

許老三則妙回:“沒有,但我顔值比她高!”

許老三整個說話的自信,跟媽媽小S一樣,總是随時充滿自信。

這裡也看得出來,小S放棄攀比,接納孩子的真實樣貌,跟孩子得以情同姊妹呀!

當我們總是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别人都可以!為什麼你就不可以?”

這個背後隐含着逼迫孩子的訊息:「你真實的樣子不值得被愛!」

漸漸地,孩子關起了向父母傾訴的管道,獨自在陰暗角落裡痛苦着,恨着這個世界以及自己,并逐漸與父母疏遠起來。

一個人若從小受到父母不斷與他人攀比的對待,養成不敢做自己的性格,處處屈從遷就父母的期待,長大後就會不敢信任自己的價值和感受。

缺失自尊和自我價值感,逐漸成了一個恨自己的人。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當一個孩子想方設法,就是想得到愛攀比的父母的愛時,隻能戴着假面去接近父母,扮演着父母期待,但不是自己的角色,是無法與父母産生親密互動的。

就像,一個挂着假面的醜角,頂多讓人感到讨喜,卻很難讓彼此真正了解與親近。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給予孩子支援,

讓孩子擁抱自己的獨特價值

在 2009 年,小 S 在《康熙來了》中談到女兒曾被陌生人批評。

當時她帶着大女兒 Elly 一起吃早餐,一位陌生媽媽走過來打招呼,并說:

“我常看你帶着大小女兒來這裡吃飯,這你大女兒啊?我覺得你小女兒比較可愛。”

小 S 回應道:“大女兒其實也很可愛,隻是不同感覺。”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但陌生人無心或有意的一句話,讓 Elly 十分受傷,她沈默了一會兒,和小 S 說:“媽媽,我想回家抱小兔兔。”

面對外人的批評,小 S 對女兒說:

“Elly,有些大人講話是很不禮貌,但是你跟妹妹在媽媽心中都是最可愛的小孩。”

小 S 讓孩子知道,你無法避免他人對外貌的批判,但是可以從内在建立對自己的認同。

然後,她還要孩子知道,美的定義不是絕對,而是多元的,可以去擁抱自己獨特的價值!

我們總在成長的過程被灌輸,要去符合主流的價值觀。

而現在社會充斥的就是「自恨」的風氣,總認為每個個體都不足夠好,一定要符合外在标準,才足夠被人認可、被人愛。

當父母都不能接納孩子的獨特價值了,那孩子怎麼能信任自己值得被愛呢?

然而,許多父母總是把外在标準,一股勁地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沒考滿分不夠好」「沒有赢在起跑線就會一輩子輸」「不能輕易誇獎孩子」

漸漸地,孩子也把這些外在的标準「内化」了。

縱使長大了,孩子依舊持續批判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的本質不夠美好。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實際上我們可能看到别人孩子鼻子不夠挺、眼睛不大,可能都沒有特别感受,甚至不以為意。

然而當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我們卻期待自己孩子符合群體的價值觀!

我們是以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認為自己孩子的外表不夠好,不能被人喜愛。

我們要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獨特之美,擁抱自己的獨特價值。

我們就需要有意識地放下外在的價值觀,去欣賞孩子獨特的模樣,接納每個小可愛的獨特之處!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不要求孩子成為社會期待的樣子,

避免孩子變成遲鈍的「乖孩子」

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過得非常好。

但如何避免給孩子鋪路的欲望變成對孩子的一種束縛,讓父母的支援成為讓孩子活出自己的助力,是不容易的。

黃磊夫婦也是一樣的,他們也是父母,也是第一次當孩子的爸媽,也會覺得忐忑,害怕自己教不好孩子。

他們和我們一樣,喜歡曬自己的孩子,喜歡分享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黃磊夫婦教育孩子是放養的方法,他們比較尊重孩子,不會束縛孩子。

他們并不覺得孩子小就沒有想法,他們會認真的聽孩子的想法,然後尊重他們,放任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想學畫畫就去學,孩子想染頭發就去染,他們并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他們覺得孩子的開心成長是最重要的。

隻要孩子的做法是合理的,是合法的,他們覺得那樣就是可以的。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會成為遲鈍的「乖孩子」,而是獨立自主、充滿生命力的健全孩子。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一個人的價值,不該取決于社會的眼光,認識自己、盡情做自己,你就有力量讓美由内而外散發。』

然而,在整體社會氛圍中,是缺乏鼓勵自由表達的氛圍的。

在家庭裡,我們被要求順從父母,不可頂撞;

在學校内,我們被要求要尊師重道,不可質疑;

在職場上,我們被要求任勞任怨,不可不合群;

在社會中,我們被要求弘揚正能量,不可顯示負面感受。

但是,每個小孩都擁有各面向的情緒與模樣,是人類的天性。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當孩子學到了「應該」與「不應該」的特質,應該的特質可以被接納,不應該的特質隻會被拒絕。

當孩子展現出定義為「不應該」的樣子時,遭受外在标準的責罵與懲罰,威脅到了生存下去或得到歸屬的需求,怎麼辦呢?

孩子開始試着調整行為來适應外在的标準與期待,成為一個忘記自己是誰的乖孩子。

外在标準從來不是決定一個人價值的原因。

更不需要因為性别,就要求她們符合性别該有的樣子。

反倒可以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們,你可以很自在的做你自己,而做自己的人,才能散發出獨特的氣質!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放手允許孩子活出自己,

是父母能給出最珍貴的愛

從小S的育兒模式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父母管教中少有的“允許”兩個字。

過去,無數孩子成長在一個無法做自己的環境裡。

我們總有一段“無法天真”、不能夠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長的童年。

“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

大人用自己的規則,給孩子畫了一個又一個圈,卻很少去看這些真的是正确的嗎?孩子真的想要這樣嗎?

“乖”“聽話”變成了評判一個孩子好與壞的絕對标準。

就像一株綠芽,想要往不同的地方生長,就咔嚓一聲被剪掉那些看似“不安分”的枝丫。

但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真正被允許自由探索的孩子,他們自然會找到自己生命的邊界。

自主的擁有對真正誘惑與危險說不的能力,而不是硬性的被套上父母的固有經驗。

這需要父母的信任與放手,而不是藉由父母強加給孩子的信念去遠離生命的誘惑。

對孩子最珍貴的愛,就是能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依舊支援與關注孩子。

當遇見孩子渴望向外探險,但自己焦慮不堪時,不妨問問孩子的想法,聊聊這個探險對孩子的意義,而不是硬是把自己的邊界套在孩子的生命中。

陪伴在旁邊,但讓孩子自行探索而不插手,是一個練習愛的放手的開端。

親子關系的最終歸屬就是分離,孩子們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個體,父母也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即便逐漸拉遠陪伴的距離,也成為孩子内心最穩固的靠山;不論父母是否陪同在旁,孩子都有能力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

允許孩子去嘗試,去感受,去面對這個世界時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畢竟,孩子終将獨立,不是嗎?

小S新綜藝采訪前男友:不正經的她,卻一直在認真做“這件事”

策劃 | 餓魚

編輯 | 魚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