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因為在不到10歲的年紀,憑着自己的想法敲開了商業大門,這個女孩成了班裡的異類。頂着“怪胎”的名頭流連學校3年,一直不被接受的她選擇休學創業。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她是全球最年輕企業家,13歲将自己的軟體推至20多個國家的少年兒童眼前,獲得使用者以及商業人士的廣泛認可。别看她小小年紀,經曆的心靈打擊可一點不少。

在質疑中成長的女孩于學校裡經受了什麼?她的創業曆程裡有什麼值得大家借鑒的地方嗎?本期子牙童趣學生觀察就講講,青少年創業成功的代表葉礽僖的故事。

在同齡人的嘲笑中,想要證明自己

在香港,不少人聽到葉礽僖的名字,腦海裡都會閃現“小神童”三個字。這個女孩自小願意讀書。讀得多了,葉礽僖看待事物的态度與标準便早早成型。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别的小朋友為了心愛的東西滿地打滾逼迫父母時,她不會覺得這是一個達成目的的好方法,而是直言小孩子總會仗着自己小,受家人寵愛而提出過分的要求。

在學校裡,葉礽僖是個成績優秀卻不受歡迎的女孩。一方面在同齡人看來她有着太過“成熟”的觀念,另一方面就是她那怎麼也學不會的國語。

葉礽僖說得一口流利的粵語與英語,甚至法語也能達到與他人簡單交流的地步。可在漢語言課上,她讀不好課文,融入不進交流會,就連簡體字也寫不了幾個。

因為始終找不到學習國語的竅門,小姑娘成了同學們眼中“身為中國人,卻說不好中國話”的異類,性格也漸漸自卑。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看着原本活潑開朗的女兒日漸沉默,葉礽僖的母親來到學校,向老師反映情況,但卻沒有得到什麼緩解。

既然改變不了别人,母親便想從源頭出發,讓女兒戰勝被人嘲笑的弱項。她出錢出力,為葉礽僖申請了一個參與進國際語言學校學習的機會。

這所學校會開展不少與内陸學校、國際學校接軌的活動。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孩子在一起交流,以語言為媒介,他們互為老師、學生,互相學習。

這樣開放式友好的交流環境讓葉礽僖漸漸找回信心,國語表達能力日漸提高。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雖然加入國際學校的學習期不長,但葉礽僖的進步肉眼可見。重回學校的女孩很快用語言課上活躍、自信的表現,讓一衆同學刮目相看。

可能之前在他人的指指點點下生活過,葉礽僖心中一直有個結。

于是在看到母親在網上浏覽相關語言補習班,并吐槽費用高昂時,她想着在香港各地,像她一樣忍受閑言碎語的學生還很多,他們為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煩惱,家長也跟着受累。

于是心思一動,她想着如果有一個能為中國小生提供多樣學習的平台,讓他們悄悄提高學習成績與能力,還能讓家長少花錢就好了。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9歲的女孩從自身問題出發,想到了一個創業的好點子——開發一款專屬于兒童的,能讓他們在網絡中學習并培養社交能力的應用平台。

家人支援+自我開解=走向成功

父母并沒有一味打擊孩子看似“不切實際”的想法,而是告訴她,想做出成績就要付出努力,将創業想法落于紙上,再将紙質企劃落于地面才是難點與重點。

好幾個月埋頭書本,葉礽僖在各種資料中梳理自己的思路。好不容易做出了自認為完整的計劃書,卻又遭到了父母的“打擊”。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他們告誡孩子,不要憑空想象,要經過事實求證,才能貼合閱聽人群體。

一言驚醒夢中人,葉礽僖跑了許許多多個教育訓練機構,冒充學員進行詢問;在不同的學校與學生找話題聊天,從中打聽他們的意見。

雖然有些辛苦,但當她再次将心中的規劃變為文字時,父母不禁豎起了大拇指,還将她送進了那一年的青少年創業大賽。

2016年參加AIA新興企業家挑戰賽時,葉礽僖隻有10歲,這一年,她做到了同齡人很難做到的事——用一紙企劃書,換回了挑戰賽中的冠軍和最佳商業獎。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随後有位企業家看中了她的創業企劃,一番懇切地交談之後他決定出資,葉礽僖的想法有了變為現實的機會。

與社會上廣泛的認可聲不同,回到學校的“小名人”再次遭到了同學們的疏遠。與衆不同的人可能不會被了解。葉礽僖被學生們劃分在了“不同類”的圈子。

在同學們看來,葉礽僖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學生了,她是“社會人”,做的事情也不會是自己所了解的。于是成績優異的女孩就這樣被排擠在圈子外面。

而這樣的情況一直到葉礽僖進入國中也沒有好轉。說到底也隻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誰願意一直不被同齡人所接受呢?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于是小姑娘開始逼着自己關注不感興趣的領域,明星八卦、飾品衣服。可越是關注越是覺得無聊。

不想這麼累的12歲女孩想要放過自己,她接受了自己被冠以的“怪胎”稱号,并選擇脫離讓她不開心的環境,休學在家自學。

有着超強自制力的女孩不用刻意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也不用看着他人的臉色說話,在家自主學習,一樣能在期中考試中以成績力壓其他同學。

而這時候,一直在準備階段的創業也被提上日程。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在自己喜歡的圈子,與技術開發人員交流平台搭建的過程中,這個曾為被排擠而苦惱的女孩懂得了什麼叫“道不同不相為謀”。

原來快樂這麼簡單,隻需要她後退一步,在自己想要有所行動的路上,如果有同齡人為伴,也許時間十分值得開心的事,但如果沒有,那也不算人生的遺憾。

無視他人的言語,做到内心強大

想開了的葉礽僖在事業上更加堅定了。她要開發一款可以解決兒童在語言方面的學習問題,教會孩子用不同語言“說話”,并進行交流的應用平台。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接下來的大半年時間裡,葉礽僖仍然不斷深入行業,了解、完善自己的企劃。策劃人員根據她的思路進行合理安排,再由葉礽僖确認,技術人員開發APP。

十幾歲的女孩做事如此有條理且有能力,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Minor Mynas軟體正式誕生。這個專屬于6至16歲孩子的平台是葉礽僖心中的橋梁,她希望這個軟體可以連通孩子們的心,豐富他們的生活,也降低學習差的孩子被其他人歧視、孤立的幾率。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直到現在,好像很多人不知道,但Minor Mynas已經在20多個國家的部分群體中廣為流傳,許多孩子正在用着自己喜歡的、想學的語言,進行跨國交流。

13歲的女孩完成了當初的創業夢,她是時下最年輕的企業家。而在接下來的計劃中,她決定在學好知識的同時做些“更大的事”——推動現有教育向前發展,為世界兒童做些什麼。

如今的葉礽僖身邊同樣沒有什麼同齡人陪伴,但她用雙手與頭腦,加之努力實踐,做成了很多同齡人想也沒想過的事。

從自身問題出發,葉礽僖抓住了“差生”想要被人“接受”的心理。因為自己感受過,是以她更有動力有所作為。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當面對他人的流言蜚語與質疑時,嘗試着做出改變,但最終發現前方不是自己的歸途後,她能果斷放棄,不随波逐流,也不否定自己。

敢于堅持一條看似“不正常”的路,有一顆能夠無視他人言語與看法的強大内心,這也許就是葉礽僖獲得成功的關鍵。

你是否能像她一樣,在遭到他人的言語打擊、無理孤立時,跳出别人劃定的“正常圈子”,堅持做自己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神童”葉礽僖,被稱為“全球最年輕CEO”,為何會遭同學欺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留下你的點贊和轉發吧,多謝多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