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做硬科普:國産車競相追逐的混動車,究竟比電車強在哪?

汽車市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分裂”過。一邊是燃油車市場一片哀嚎,大呼轉型電動化;一邊是國産車前赴後繼,競相追逐混動新賽道。比亞迪推出了DM-i、長安推出了IDD、長城推出了DHT……曾經被日系兩田牢牢把控的混動市場,如今變了天。

不做硬科普:國産車競相追逐的混動車,究竟比電車強在哪?

丨從誕生到輝煌,混動不是為省錢而生

1997年,搭載混動技術的豐田普銳斯在日本誕生,任誰也沒能想到,一套鎳氫電池加上一套行星齒輪組,就能把油耗降低30%之多,但更讓人沒能想到的是,這套系統無形中讓車價提高了近50%,同時在豐田的技術壁壘之下,盡管節油能力優秀,但消費者也會算賬,少有人會為了節油環保付出如此大的成本,2005年底拉到中國市場高價售賣的的普銳斯,最後也不得不草草收場,停了産線。

不做硬科普:國産車競相追逐的混動車,究竟比電車強在哪?

隻是風水輪轉,時隔近20年,豐田終于通過設在常熟的研發中心将這套系統成功國産,把成本降了下來,率先應用在了自家的銷量擔當——卡羅拉和雷淩身上,并冠以“雙擎”之名。

與此同時,同期發展的本田也同樣繞開了豐田行星齒輪組的技術專利,另辟蹊徑搞了一個離合器在上面,同樣在混動市場混得風生水起,自此,豐田本田算是成功撬開了混動市場的大門。

丨20年培育的混動市場,卻被電動車搶了風頭

任誰也沒能想到,剛剛以為打開新世界大門的豐田和本田,在混動技術尚未完成全系普及的時候,就被電動車搶占了市場的風口。

大約從2007年開始,也就是普銳斯誕生十年之後,新能源汽車在國内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無論是在車展上還是政府的工作會議上,新能源汽車處處成為焦點。

并且随着全球對碳排放目标的持續嚴苛,以電動車為首的新能源汽車也成了汽車廠家的新戰場。

不做硬科普:國産車競相追逐的混動車,究竟比電車強在哪?

“由來隻有新人笑,那人看到舊人哭”,市場就這樣無情地把這句亦詩亦詞的慨歎送了給豐田和本田。在豐田章男大呼電動車被過度炒作、推廣純電動車實作碳中和目标不切實際的同時,中國和歐洲市場幾乎齊頭并進,開始大力發展以電動車為代表的電動車。

盡管豐田本田在去年底已經開始服軟,提出了自己的電動化戰略,但相比進入發展深水區的中國市場,還是晚了一大步。

丨兜兜轉轉,世界就是一個圈

有些諷刺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立下25%滲透率的目标、造車新勢力前赴後繼發力電動車的同時,電動車起火自燃等安全問題,以及充電效率低導緻的續航問題開始暴露出來,混動這項曾經被許多廠家嗤之以鼻的“過渡技術”,被重新審視并且走上大規模應用的舞台。

不做硬科普:國産車競相追逐的混動車,究竟比電車強在哪?

尤其在一些國産汽車品牌身上,随着技術的進步,繞開豐田、本田的技術專利已經不是太難的事情,但混動帶來的好處卻是肉眼可見:節油、能上新能源車牌、智能化程度更高……這樣的背景下,混動技術在中國市場再次遍地開花。

丨混動成了油加電,國産路線有些偏

“把浪費掉的能源回收起來”,這是早期接觸豐田混動技術的時候,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宣傳語。

事實上,豐田本田也完全在踐行這條技術路線,就是以節油為核心,通過發動機運作工況的優化以及動能回收等等技術手段,達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不做硬科普:國産車競相追逐的混動車,究竟比電車強在哪?

但是再看今天一些品牌所謂的混動技術,給發動機加上三電系統就成了混動,在發動機變速箱上基本沒有太大優化,甚至為了彰顯各自的技術優勢,車企紛紛把續駛裡程作為産品營銷的一個賣點,開始給混動插上了電。

而這些插混汽車的續駛裡程紀錄幾乎每個月都在重新整理,從800km、1000km,到1200km,甚至更高,不斷有新紀錄誕生。

但其實回到技術本身,隻要增加電池、增大油箱容量,所謂的高續航并非難以辦到,但是帶來車重的大幅增加無形中是一種巨大的浪費,翻開一些所謂宣稱續航超過1000km車型的參數表,整車重量赫然在目:兩噸以上!

丨技術路線本無對錯,擦亮眼睛學會選擇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無論是超過兩噸的插電式混動,還是精益求精的日系兩田,亦或者新勢力的純電車,回到産品本身,多元發展是汽車市場走向變革的階段性産物,也必然有一些車企走上一些冤枉路。

但車聞之是以開今天的選題,還是希望大家在選車的時候能夠擦亮眼睛,畢竟買單是我們自己。

不做硬科普:國産車競相追逐的混動車,究竟比電車強在哪?

是以車聞最後還是想給大家一些建議,我們共同交流。

從實際使用上來說,豐田、本田的混動技術雖然曾經飽受質疑,但經曆了數十年的市場檢驗,在成本控制以及成熟度上依然值得信賴,如果你隻想降低油耗,那選“兩田”的混動車沒錯。

而一些國産品牌的插電混動,目前依然在采用堆砌配置的老套風格,配置實在但并不均衡,大電池、大油箱都是你要付出的成本,但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你真的需要1000公裡的續航嗎,問問自己再說。

對于純電車來說,蔚小理以及一些傳統車企推出的純電車型,各有各的味道,新勢力産品在設計上更加激進大膽,科技含量也要更多;而傳統車企或者一些合資車企受限于體系制約以及理念上的差別,往往偏保守的居多,在使用他們的産品時,更像是買了一款純電動力的燃油車。

最後是燃油車,現在還值不值得買?值得!目前來看燃油的能量密度依然遠超電池,一箱油跑上600公裡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用車生活,而且積累了百年的燃油車産業,配套設施豐富、産品也算可靠耐用,是個目前不會錯的選擇。

丨車聞說:

開題時候本想做一篇科普,準備給大家抽絲剝繭講講這些産品的技術差異,看看孰強孰弱,但寫着寫着就覺得,汽車作為一款代步工具,我們已經在它身上耽擱時間太多。

是以還是從實際選車的角度給大家提了一些我的看法,希望大家能有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