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洛麗塔,我生命的光芒,我想要的火。我的罪孽,我的靈魂。"

1953年,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寫了一部小說,其标題,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詞是"洛麗塔",這是文學史上最着名的女性形象之一。

早年,納博科夫拒絕将洛麗塔形象化,1958年,在給美國出版商的一封信中,他談到了封面設計:"有一個我堅決反對的計劃 - 任何一種小女孩的出現。"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法文版封面,1955年出版

但幾年後,随着這本書的暢銷書,洛麗塔的藝術形象自殺了,許多後續版本的《洛麗塔》都是為了違背納博科夫的初衷而設計的。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1962年和1997年版的電影已經将戴着紅色太陽鏡、舔棒棒糖或牙套和開口肚臍的洛麗塔凝固成一種流行文化的象征,許多人,如果他們沒有讀過這部小說,心目中就有了洛麗塔的肖像:年輕、可愛、早熟、誘人的魅力。

是以,當美國億萬富翁傑弗裡·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于2019年因性剝削未成年人而被捕時,他的私人飛機自然被昵稱為"洛麗塔快車"。

然而,兩個版本的電影的洛麗塔形象與小說相去甚遠,而小說中的洛麗塔形象,全部來自主人公亨伯特的自傳,是他的凝視、想象和記憶的産物,其背後是一個被忽視、隐藏、被剝奪了話語權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德洛麗絲·哈茲。

半個多世紀後,洛蕾塔的悲劇還在繼續,圍繞洛麗塔的争議和誤讀還在繼續,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洛麗塔,她讓我們感到不安和不可避免。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納博科夫于1953年完成《洛麗塔》後,手稿被幾家美國出版商拒絕,其中包括與他首次簽署協定的《紐約客》,出版商認為他可能會因這本書而陷入訴訟或入獄。

直到1955年,《洛麗塔》才被巴黎的一家出版社出版,1958年在美國出版,并迅速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逐漸确立了自己作為經典的地位。

中國作家蘇彤評論道:和誘惑是淫穢和肮髒的,一部關于和誘惑的優秀小說是高貴而迷人的。"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納博科夫以複雜而華麗的方式呈現了一個有争議的、空間诠釋的故事,在道德與美學、欲望與毀滅、共性和怨恨之間,他沒有給讀者一個輕松舒适的選擇,确切地說:"評委會的女士們,先生們......看看那些糾纏在一起的荊棘。"

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拒絕在單一次元上閱讀,而《洛麗塔》編織了一張神秘的網,其中最正義的。

自然,它被解讀為一個愛情故事,《名利場》曾将其描述為"世紀唯一的愛情故事",而1997年版的電影也将亨伯特描繪成一個深情的知識分子。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但亨伯特最引以為傲的是自己的審美,他鄙視多洛雷斯的平庸和膚淺,迷戀想象中的洛麗塔,"是我自己的創造"。

而且,隻有"九到十四歲年齡組"才是"小仙女",每個"小仙女"都注定像蝴蝶一樣短命,然後成為亨伯特最讨厭的物種——成年女性。他甚至幻想幾年後失蹤的洛麗塔會有一個孩子,八九年後,會有一個"洛麗塔二世"。

這是一種愛嗎?還是小說序言中所說的"病曆"?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在亨伯特看來,霍莉塔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她是一個任性的癡迷者,她主動勾引亨伯特,母親去世後,被迫和亨伯特住在一起,她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資本換取零用錢,抗拒亨伯特的控制,1997年版的電影《洛麗塔》更具挑釁性。

在現實中,這樣的施暴者視角和男性标準并不少見,但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苛刻的"完美受害者"是無稽之談,忽視了一個女人正常的性意識覺醒和她在權力關系中的劣勢地位,甚至亨伯特也意識到:"她真的無處可去。"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而且,我們應該時刻警惕,話語權是站在亨伯特這邊還是站在洛麗塔這邊,作家林玉勳創作的《方思琦初戀樂園》被認為是在搶走洛麗塔的聲音。

一位記者曾經說過,亨伯特的角色是動人的,并且具有"被寵壞的藝術家特質",納博科夫回答說:"我甯願說亨伯特亨伯特是一個虛榮,殘忍的反派,他讓自己看起來'感人'。"感動"這個詞隻适用于我筆下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從它真正、含淚的意義上說。"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在納博科夫的作品中,這些人物名字的奧秘是什麼?他都讀過了。

洛麗塔 - "為了我的小仙女,我需要一個詩意的,開朗的,小巧可愛的詞。最清晰的字母之一是"L"。Loyli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颚輕輕落在牙齒上。瞧。美麗。塔。"

亨伯特·亨伯特 - "這個低層疊加的名字看起來非常肮髒和挑釁。對于一個讨厭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讨厭的名字。這也是一個王道的名字,我确實需要在憤怒的亨伯特和謙遜的亨伯特之間産生莊嚴的共鳴。"

多洛雷斯·黑茲 (Dolores Haze) - "這是洛麗塔的原名,就像一個愉快的耳語,玫瑰和眼淚在'多洛雷斯'的含義中,我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必須與她的可愛和清晰一起考慮。

德洛麗絲還給她起了另一個更簡單、更熟悉、更幼稚的昵稱"多莉",以及"Haze"這個姓氏,它混合了愛爾蘭霧和德國兔子(愛爾蘭語中Haze的意思是"霧",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兔子")。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洛麗塔》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兩次,但兩部電影的角度和風格卻大相徑庭。

1962年,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将《洛麗塔》(Lolita)搬上銀幕,納博科夫自己寫了劇本。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洛麗塔》誕生于庫布裡克在史詩《斯巴達克斯》中取得曆史票房成功之後,他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愛博士》就像是陷入了一個缺口,而不是備受關注的庫布裡克電影。

回顧這部黑白電影,庫布裡克對納博科夫文本的戲劇性改編,難怪納博科夫說"這部電影隻使用了我劇本中一些不完整的零星片段"。

庫布裡克采取倒叙的方式,以亨伯特拍攝劇作家奎爾蒂開場,他将亨伯特的主觀視角轉化為客觀視角,用《小仙女》去掉了亨伯特的童年曆史,删除了小說中的許多詩意場景,增加了奎爾蒂的劇本,使他和亨伯特看起來彼此對立,扮演了文學抄寫員的自私和殘忍。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庫布裡克以一種冷酷、果斷的風格剝離了修辭所創造的深情泡沫,亨伯特對黑茲夫人的冷淡和對洛麗塔的不耐煩揭示了他的真實内心。

庫布裡克更感興趣的是展示個人的瘋狂和欲望的毀滅,而不是展示中年男人和小女孩的瘋狂,就像他在戰争、金錢等的瘋狂中所展示的那樣。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由阿德裡安·萊恩(Adrian Lane)執導的1997年版本滑入一股暧昧,潮濕的抒情風中,帶有朦胧的,光屏懷舊的基調,這是我們在新移民的閃亮,庸俗的流行美國中看到的。

在悲傷的鋼琴和弦的幫助下,亨伯特變成了一個英俊,可憐的人,他遭受了羅曼蒂克情歌的損失,他的陰暗面被移除了。這是一種大衆愛情幻滅,更能為大衆所接受,也更膚淺。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與原著不同的是,萊恩抓住了小說的主要情節,而庫布裡克則抓住了諷刺和黑色幽默的核心,帶有哥特式的怪異感。

兩個版本的電影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但都保留了亨伯特殺死酷兒的正義姿态的關鍵情節,酷兒蒂是劇作家,他勾引并帶走了她,然後進了監獄。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其實,亨伯特和奎爾蒂對洛麗塔做了同樣的事情,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奎爾蒂這個影子般的人物,是亨伯特的内疚感轉移對象,是他分裂的人格。庫布裡克強化了這種鏡像關系,亨伯特殺死了奎爾蒂,也就是自殺。

這不是納博科夫唯一的《亨伯特之死》,在他的短篇小說《魔術師》中,英雄為了接近迷戀的小女孩娶了她的母親,母親去世後他想趁着女孩的睡眠,醒來的女孩尖叫着,他驚慌失措地沖出房間,在街上被一輛快騰的卡車撞倒。

在納博科夫最後一部未完成的小說《勞拉的原型》中,還有一個像休伯特一樣的角色休伯特,他在電梯裡死于心髒病發作。雖然納博科夫說他"不寫教學小說",但當一個故事出來時,道德就會暴露出來。亨伯特的死是一種道德立場。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在小說的第33章中,亨伯特有一段獨白:"我有可能像1948年多莉(洛雷塔)對50歲的機械師弗蘭克·拉薩爾(Frank LaSalle)對11歲的莎莉·霍納(Sally Horner)所做的那樣嗎?"

納博科夫收藏了一系列關于莎莉·霍納綁架案的剪報,而真實的故事和小說有很多共同點,它們幾乎發生在同一年,兩個年齡相仿的女孩,隻有單身母親,并以公路旅行的名義"父女"。

如果說洛麗塔情結具有傳染性,那麼莎莉就像"零号病人",但如果沒有納博科夫強大的語言技能所帶來的壓倒性之美,真正的受害者的經曆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悲劇。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現實中的莎莉·霍納

1948 年 3 月,11 歲的紐澤西州女孩莎莉·霍納(Sally Horner)從商場偷了一台五美分的筆記本電腦,遭到自稱聯邦調查局特工的弗蘭克·拉薩爾(Frank LaSalle)的抓捕和威脅。

三個月後,他綁架了莎莉,帶她多次旅行,并多次對她進行性侵犯。二十一個月後,莎莉被救出,但如果她沒有偷東西,她被指控不那麼脆弱和脆弱。莎莉後來在15歲時死于車禍。弗蘭克被判處30至35年徒刑,并于1966年因病去世。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莎莉·霍納與母親團聚

納博科夫在采訪中強調,亨伯特喜歡"小女孩",亨伯特在12歲時遇到洛麗塔時已經是他的"老情婦",她14歲時已經是他的"老情婦"。

但是,将戀童癖故事搬上銀幕是一個巨大的道德挑戰,兩部電影都調整了洛麗塔的年齡,試圖讓它看起來更"正常"。

蘇·萊昂(Sue Leon)出現在1962年版的《洛麗塔》(Lolita)中時年僅14歲,《紐約時報》評論說,她在銀幕上看起來隻有17歲。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盡管《海耶斯守則》在1966年被廢除,但多米尼克·斯溫(Dominic Swain)在1995年拍攝新版《洛麗塔》(Lolita)時才15歲,戴着牙套看起來更年輕,但幾乎一直穿着開扣連衣裙和迷你裙。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電影中的洛蕾塔與小說中的洛麗塔相比,非常性感。亨伯特的迷戀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早熟""性感",而是與美麗的外表無關,能噴出的正是他未發育的身體,還有步态、幼稚的樣子。

在小說中,洛麗塔"穿着格子襯衫,藍色牛仔褲,腳下穿着一雙帆布背運動鞋",而在萊恩的電影中,她赤腳穿着膝蓋高的花裙,曬黑後,将亨伯特的平腿交叉在草地上,踩在他的褲子上。

庫布裡克的電影是一部充滿激情的指甲油劇,由名人攝影師伯特·斯特恩(Bert Stern)創作的海報,其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洛麗塔性标簽,其中萊昂穿着比基尼,心形太陽鏡和半躺着吸吮紅色棒棒糖,這在書中或電影中都沒有出現。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洛麗塔在兩部電影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象征性的,而且,就像在小說中一樣,她沒有被賦予聲音,萊恩的電影專注于塑造亨伯特的悲傷形象,而庫布裡克則對亨伯特和奎爾蒂的黑色遊戲的迷戀。

至于洛麗塔本人,也許觀衆和亨伯特一樣,"甚至不知道我的孩子在想什麼",而亨伯特眼中的洛麗塔大部分時間都在陳詞濫調地談論幼稚、平庸。

但在小說的結尾,納博科夫暗示了這個小女孩的内心生活,他說:"你知道,死亡最可怕的事情是你完全靠自己。"

也許真正的小女孩多洛雷斯·哈茲(Dolores Haze)心中有一個花園,一個黎明,一個宮殿大門,但我們從未進入過。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飾演洛麗塔的兩位女演員,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洛麗塔角色的影響。

去年12月在洛杉矶去世的蘇·萊昂(Sue Leon)享年73歲,她似乎是在1962年拍攝的,她在《洛麗塔》海報中的形象仍然廣為人知,并借用了許多版本的洛麗塔的書。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其實在片中,萊昂的形象并不是輕浮,而是成為電影風格的一部分,一點黑片蛇蠍女氣質。

萊昂出生在社會底層,他的父親英年早逝,他的母親從她微薄的收入中拉了五個孩子,在醫院當照顧者。她從小就開始做模特,上學時幫助母親維持生計。

14歲那年,她從800多位女演員中脫穎而出,飾演庫布裡克的《洛麗塔》女主角,電影上映後,票房如火如荼,萊昂為她成名,不少媒體紛紛采訪她,讓她擺出和海報一樣的姿勢。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她繼續在《巫山風雨之夜》(1964)中飾演性感少女,但她的事業沒有突破,1980年她正式退出演藝圈。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萊昂的感情生活也很艱難,她有五段婚姻,17歲就和她八歲的漢普頓·範徹(《銀翼殺手》的編劇之一)結婚,但這段婚姻隻持續了不到兩年,萊昂告訴離婚法庭,他孤獨而悲慘。

萊昂後來嫁給了一位黑人攝影師,但"黑白婚姻"當時并沒有被好萊塢接受,這對夫婦搬到了西班牙,經過一年多的争議和壓力,他們在那裡分手了。

萊昂的下一段婚姻更具争議性,當時她嫁給了因二級謀殺和搶劫罪服刑的加裡·亞當森(綽号科頓),一年後亞當森逃脫并再次搶劫,萊昂與他離婚。

萊昂後來将自己的情感生活失敗歸咎于洛麗塔:"我個人的毀滅可以追溯到洛麗塔,14歲時飾演戀童癖叔叔的幻想女學生,15歲時成為性象征,以後很難想象正常的情感生活。"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多米尼克·斯溫(Dominic Swain)在1997年的電影中飾演洛麗塔(Lolita),這部電影被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拒絕,後者因殺手萊昂(Killer Leon)而走紅。斯溫出生于1980年,從九歲起就開始試鏡商業廣告和電影,但在出演《洛麗塔》之前并沒有真正演過戲。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研究洛麗塔情結的學者萊西·華納(Lacey Warner)評論了斯溫對洛麗塔的試鏡:

"我看到的不是一部基于偉大美國文學的電影的試鏡,而是一個試圖引起年長男人注意的年輕女孩,她相信兩個年長的男人(導演阿德裡安·萊恩和演員傑裡米·安斯)告訴她,她很特别,如果她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她就會出名。

在另一段視訊中,斯溫顯得狂躁和分心,在沙發上跳躍和抽搐,就像洛麗塔一樣焦慮,她在電影中想念她的母親。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1997年電影中的洛麗塔、亨伯特和黑茲夫人

《洛麗塔》上映後,斯溫并沒有得到她所希望的名聲,也沒能許諾,她就成了B級女演員,還是偶爾把頭發紮成兩條鋸齒狀的辮子,就像在《洛麗塔》中一樣,她似乎陷入了"洛麗塔"的漩渦中,不想或不能"長大"。

事實上,不僅僅是飾演洛麗塔的兩位,在好萊塢,其他青少年明星也經常過度消費、受苦。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一次演講中說,13歲時,她興奮地打開了她的第一封粉絲信,讀到了一個男人的強奸幻想。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瑪拉·威爾遜(Marla Wilson)曾出演過《爸爸》(Daddy)和《瑪蒂爾達》(Matilda)等電影,她還談到了她的照片如何被用于兒童色情片,以及她在網上收到了成年男性的消息。

年輕、可愛、早熟?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導演瑞安對他給《洛麗塔》的批評感到不滿:"如果我拍一個13歲女孩被食人族吃掉的故事,那很好。"

而學者萊西·華納(Lacey Warner)則認為,洛麗塔一直被食人族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