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現實題材當代大劇《人世間》在央視播出,引起了廣泛關注,說明這部作品與觀衆的審美需求達成了某種共振。

什麼共振?在我看來,就是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境與觀衆所經曆的生活實際達成了一種呼應,如影随形地映照着現實生活,作品裡的人物就好像是你身邊的人,擡頭不見低頭見,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就得跟着人物走,不知不覺就被帶到“人世間”了。

有生活質感的作品,就有這種藝術魅力,讓人不由自主地關心起劇中人的命運來。所謂的生活質感,就是真實性、生動性、鮮活性,就是讓觀衆感同身受的那種生活的溫度、氣息和人情,說到底,是一種親切的、樸實的、生存的煙火味道。

凡人世間,必有煙火,煙火味是人世間最溫情最本質的味道。不食人間煙火,顧影自憐,終究是太虛無飄渺了,高處不勝寒,何似在人間?是以還得回到人世間。

《人世間》: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人世間》吸引觀衆的首要因素就是這種濃郁的、溫暖的、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煙火氣息。煙火氣息就是為生存而努力、而奔波、而奮鬥,追趕着日子往前趕路,一年又一年,這就是生活。

《人世間》很平凡,也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不過,它所展現的不是西北的農村,而是東北的城市,表現城市裡一個平民社群裡,一個普通勞工家庭夫婦和三個孩子的命運變遷。

一個家庭,三代人,五十年,而這五十年又是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劇烈變化時期,命運浮沉,跌宕起伏,滄海桑田,天各一方,周家三兄妹的人生軌迹折射出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

每一天都是平凡的,但每天都在變化着,時間長了,回頭一看,變化巨大,巨大得不平凡。從知青歲月到改革開放,國家在探索中前進,每一個人也是在探索中前行。該劇的社會意義就在于通過一個家庭的變化描繪出一幅社會變遷圖譜,從生活史中看到了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史。

當然,《人世間》的引人之處,還在于“家”。“家”是社會最基本的機關,是生活煙火升起之所,正所謂炊煙袅袅,因而是生存的依托之處。從家家戶戶到村村寨寨,再到城鎮和城市,這人世間就是“家”的聚集,“家”的比鄰而形成了萬家燈火。

《人世間》: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家,又是親情、鄉情、鄰裡情的載體,人之情的濫觞。《人世間》就是從家寫起,一張“全家福”之後多少年,才能遇到另一張“全家福”,周家兄妹無論身在何方,都牽挂着這個家,也被這個家系念着,家是根。過年了,就想回家,就想團圓,那是血液裡帶來的情感歸屬的基因,最深沉,也最濃烈。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具有中華民族這樣深沉的“家”的情感,這是一種無形的凝聚力。

當然,家裡也有性格沖突,有代溝,有沖突,這些沖突起源于骨肉親情之愛,愛的另一面叫疼痛,是以叫疼愛。但無論怎樣,孩子長大了,就要開枝展葉,另築新巢,蛻舊變新,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人來到世間,都是有使命的。人與人的差異,就是人們以不同的價值觀為導向,走過不同的人生路徑,顯示不同的人生價值。《人世間》裡的各色人等,在時代大潮中起起落落,尋找自己的愛情,尋找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甚至有的人早早殒命。

《人世間》: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人世間,多歧路,周家三兄妹,誰沒有經曆過挫折?像周秉昆那樣,坎坷不斷,磕磕絆絆,但無論如何,人總是要努力向前走。人未必都能轟轟烈烈、驚天動地,平凡的人生同樣需要紮紮實實的腳步,兢兢業業地付出,善良在心,希望在前,腳步就有力量,生活就有勁頭,人生就有光彩。向前向善,這就是《人世間》啟示的人生坐标和目标。

該劇中人物衆多,最有性格魅力的是幾位女性形象,喬春燕開朗豁達,有一種勇于面對生活的潑辣勁,鄭娟堅韌勤勞,撐起了一個家。就是醬油廠那個“曲書記”曲老太太也個性鮮明,戲份不多,别有神态,她心地善良,作風正派,原則性強,帶有濃厚的曾經的“老”幹部“範兒”,是以,她常常被誤解為“官僚”,實際上她最實事求是。

《人世間》: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人世間》從家庭延伸開來,鋪展到工廠社會,從平民到高幹,近半個世紀的歲月滄桑,娓娓道來,描繪了社會嬗變的生活畫卷,傳遞出中國人的生存奮鬥精神,堅忍不拔,生生不息,可謂是一部意味深長的生活史詩。

《人世間》由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駕馬車”聯合推出,與電影《1921》、劇集《心居》組成了騰訊影業、閱文影視的“時代旋律三部曲”。可以看出,騰訊影業的創作在題材選擇上,注重貼近現實、接地氣。期待在不久的未來,“三駕馬車”能為新時代文藝再添佳作。(作者:張德祥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