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作者:萬象曆史

(《萬象史》特約作者:陶生)

1997年12月24日-三船敏魯:中國出生的日本電影天皇,一個擁有 face.org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說到日本電影,很多人會想到将日本電影推向世界的黑澤明導演。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位普通演員扮演武士和長篇大論的人,為電影增添了不少色彩。他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日本電影皇帝,一個明明可以靠顔值的人,但偏向于人的實力——三船敏羅。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1920年4月1日,在西方的愚人節,三船闵郎在中國青島誕生。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日本對德國宣戰并占領了青島。Minro的父母是日本人,是衛理公會傳教士,在青島工作。

4歲時,他随父母搬到大連,在那裡完成了高中學業。畢業後,他幫助父親經營一家照相館。不久,他加入了駐滿洲的日本陸軍航空師,并在航空攝影部門服役。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有人說這是王景偉的青春,也錯了,是三船閩浪)

1946年,日本戰敗後,水郎作為僑民被遣傳回日本。是以,這位26歲的年輕人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在朋友的介紹下,他進入了著名的東寶電影公司,擔任助理攝影師。1947年,他在《銀嶺之巅》中客串了替身,反響很好。

第二年,公司安排他與志村喬合拍,《泥醉天使》是其中的一位演員。志村先生當時在日本已經家喻戶曉,英俊英俊的瑞穗不為人知,許多人懷疑他隻是一個花瓶。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誰知道呢,電影上映後,票房相當不錯,在中國拿下了好幾個獎項。三船敏郎的表演也廣受好評,導演不禁說:"如果志村喬的表演能打90分,那麼三船的表現就是120分!"這位了不起的導演是未來的黃金搭檔——黑澤明。

從那時起,他一直與黑澤明密切合作。

1950年(30歲),黑澤明拍攝了傑作《羅森門》。這部電影獲得了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和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三艘船闵郎也憑借武士東丸的角色,跻身世界巨星行列。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羅森門》中的三艘船敏朗)

1954年(34歲),他主演了《七武士》。他飾演的假武士菊花,一顔逞迩,但用特技的波浪戰士,近乎完美的刻畫。《七武士》大獲成功,經常獲獎。它被認為是日本電影的最高傑作,今天仍然非常受歡迎。Mizuoshi還憑借該片獲得了英國電影學會獎最佳男主角獎,确立了他在電影界的地位。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七武士》中的三敏郎)

從那時起,他出現在Ayutthama(1954),Spider's Nest City(1957),Warring States(1958),Andy 30(1962)等中。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1961年,他主演了《心棍》,并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威尼斯電影節與戛納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相連,被稱為世界三大電影節。他是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人。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心棍》中的三船敏羅)

從那以後,一直扮演賢者戰士的咪瑪斯就試圖變身。1963年,他在《天堂與地獄》中飾演一家鞋業公司的董事。同年,他還完成了導演和制片人的處女作,執導了《五十萬人的遺産》。但他的嘗試沒有成功。

1965年,他再次與黑澤明合作,在《紅胡子》中飾演紅胡子博士。他再次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兩人的合作,再次達到巅峰,大家都說"黑澤明國際,世界三号"。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然而,兩人突然分道揚镳。分手的原因仍然很難說。但兩人的電影事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黑澤明一直郁悶不堪,直到1980年,才創作出《影子戰士》、《混沌》等傑作。

而閩浪三号,則再也沒有回到巅峰。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三船闵郎離婚消息)

此後,水郎先後演出了《日本最長的一天》(1967年)、《聯合艦隊司令山本56号》(1968年)、《城市與心棍》(1970年)、《中途島戰役》(1976年)、《23高地》(1980年)、《竹子奪寶》(1987年)等近30部電影。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雖然不乏傑作,但總不能超越輝煌的過去。1995年,75歲的電影制片人Mizuro表演了他的最後一部電影"Deep River"。

1997年12月24日,三光美一郎去世,享年77歲。

三船敏郎小傳: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影帝,一個有顔值拼實力的男人

(萬象曆史傳記寫作營第197屆作品,陶生營第三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