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國第一性學家”李銀河聽聞丈夫王小波去世的噩耗,悲痛欲絕!當遺體進入焚屍爐時,機器卻突然停止運轉。操作員表情凝重地說道:“你們送的東西,我不敢收了。還要請這位先生過來幫個忙……”
為了專心創作,王小波特意在郊區開了一間工作室,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那一天他進入工作室後,就再也沒有出來。
第二天,朋友拜訪時才發現倒在地上的王小波,身體早已僵硬,牆面上、門框上都是血迹斑斑的牙痕,場面觸目驚心。
經過診斷後,才知道是由于突發心梗離世,難以想象當時的王小波有多麼痛苦?遠在國外訪學的李銀河得知丈夫離世的消息,失聲痛哭,匆匆趕回了國内。
王小波的葬禮上,沒有一個圈内人到場哀悼。好友胡貝幫忙操持了所有後事,他特意帶來好煙好酒給負責屍體火化的老大爺,沒想到遺體剛推進去,機器就出現了故障。
這可把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吓到了,老大爺上下檢查了一圈,最後表情凝重地對胡貝說道:“先生,這些煙酒我不能要了。還要請你過來再幫個忙!”
在大爺的指導下,胡貝輕輕将遺體往上擡了擡,他随後又從懷裡掏出了一張《黃金時代》的小說封面放在了裡面。這才成功完成了火化……
多年後,胡貝回憶當時的一幕仍然說:小波那是舍不得走呀,他還有心願未了。
王小波去世前,他潛心創作的《黃金時代》被認為是“不入流”的作品,飽受圈内人的诟病。他曾無奈說道:“這世上有個文學圈,但我卻不知道在哪裡,我也進不去。”
最讓他覺得郁悶的是,明明有很多編輯對這部作品贊不絕口,甚至将其視為“曠世之作”。但是,卻在當時那個談性色變的年代,無人敢幫助他出版。
編輯趙潔平偶然間看到《黃金時代》的原稿,她斷言:“這部作品将來若能出版,一定是不朽之作,是有深度有内涵有思想的小說,絕不是輕浮。”
後來她趁上司出差,偷偷印刷了5000冊,可惜最終還是被雪藏了,不準在書店賣,也不準做任何推廣。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最珍視的作品,他用最簡單的文字和戲谑性的手法,将主人公知青王二和女醫生陳清揚的感情糾葛描述得真實且大膽。
他沒有對男女之間的情愛、欲望進行任何的修飾,而是用最為直白的方式描寫出了一種被世人所禁锢的最為純真的“性”,也揭開了那個時代人們心中欲望的遮羞布。
而就是這樣一部令人扼腕歎息的佳作,卻在王小波死後突然爆火!
在王小波離世的兩個月後,文化館重新審讀了他的作品,并且宣告:王小波的作品可以稱之為藝術,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四年後,王小波的《黑鐵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前前後後一共加印了10多次,銷量高達20萬冊。
這場“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被追捧封神”的戲碼,實在讓人覺得心酸又可笑。王小波或許沒有想到,自己死後卻成了大家口中文學造詣頗深的優秀作家。
這一切仿佛是他應用在文字裡的“黑色幽默”,成為了王小波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金時代》雖然以情欲為底色,可是描寫得十分純粹,筆法雖然粗犷原始,可是給人的感覺确實純淨的,美好的。
初讀時很容易當“小黃文”來看,可再看卻發現,他筆下的人物其實除了個性,更多的是“美”,一種毫不掩飾的美與真。
時至今日,《黃金三部曲》累計銷量已近千萬冊,作品還入選了“當代中文小說100強”,還同時被評為改革開放最具影響力小說受到魯豫、馮唐、王朔等衆多名人的追捧、稱贊。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桦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都槍斃了!
國人一向對“性”諱莫如深,給自己的心靈上了一道固若城牆的枷鎖。而王小波是自由的,是詩意的,他的思想是不受禁锢的。
就像王小波在書中說得那樣:“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世人皆醉我獨醒”這就是王小波,王小波的作品亦是時代的解藥,喚醒人們對“自由”的渴望,曲徑通幽,洞悉人性!
如果你也想追求清醒、刺激和自由,不妨看看王小波的作品,每一次總是會找到不一樣的感覺。
原價143元的《黑鐵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現在活動隻要98元!一頓飯錢卻能邂逅一個有趣的靈魂,感悟不一樣的人生!
點選下方連結即可擷取正版好書(共3冊)!
【海峽好書】D 王小波精品集 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