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氏春秋·季冬紀》之誠廉:比生命更貴重的東西

《呂氏春秋》是在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

01

“四曰: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堅與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於天也,非擇取而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①以汙②也,亦猶此也。

昔周之將興也,有士二人,處於孤竹③,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偏伯焉,似將有道者,今吾奚為處乎此哉?」二子西行如周,至於岐陽,則文王已歿矣。武王即位,觀周德,則王使叔旦就膠鬲於次四內,而與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為三書同辭,血之以牲,埋一於四內,皆以一歸。又使保召公就微子開於共頭之下,而與之盟曰:「世為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諸。」為三書同辭,血之以牲,埋一於共頭之下,皆以一歸。

伯夷、叔齊聞之,相視而笑曰:「譆,異乎哉!此非吾所謂道也。昔者神農氏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而不祈福也。其於人也,忠信盡治而無求焉。樂正與為正,樂治與為治,不以人之壞自成也,不以人之庳④自高也。今周見殷之僻亂⑤也,而遽為之正與治,上謀而行貨,阻丘而保威也。割牲而盟以為信,因四內與共頭以明行,揚夢以說眾,殺伐以要利,以此紹殷,是以亂易暴也。吾聞古之士,遭乎治世,不避其任,遭乎亂世,不為苟在。今天下闇,周德衰矣。與其並乎周以漫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潔吾行。」

二子北行,至首陽之下而餓焉。人之情莫不有重,莫不有輕。有所重則欲全之,有所輕則以養所重。伯夷、叔齊,此二士者,皆出身棄生以立其意,輕重先定也。”

① 漫:污;玷污。

② 汙:受同「污」。

③ 孤竹:商周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④ 庳[bì]:1.矮小。2.低窪。

⑤ 僻亂:邪僻反常,不合正道。

02

石頭可以被打碎,但不能改變它堅硬的質地;朱砂即使被研磨成粉末,也不能去除它朱紅的顔色。堅硬與朱紅分别是石頭和朱砂的本性。本性源于天,并不是擇取可以獲得的。同樣的,潔身自好的豪傑之士的節操也是不可能被玷污的。

當年周朝将要發迹興起的時候,也就是商朝末期。在孤竹國住着有兩位賢士:伯夷、叔齊。他二人本是孤竹國的王子,此二人因為謙讓王位,先後逃離孤竹國,路上二人相遇,便說道:“我聽說西伯候姬昌,敬老慈少,禮賢下士,似乎是一位順天應道的仁君,那我們還待在這裡猶豫什麼呢,不如去投奔他吧”,于是兩人一路向西,投奔周來。

《呂氏春秋·季冬紀》之誠廉:比生命更貴重的東西

當他們到了岐山之南的時候,周文王已經去世了。武王繼位,大加宣揚周德,命叔旦到四內去找膠鬲,并跟他盟誓說:“如果伐纣成功,讓你的俸祿增加三級,官居一等”,同時寫下了内容相同的三份盟書,塗上犧牲的血,其中一份埋在四内,然後二人各持一份。

又派保召公到共頭山去找微子啟,并跟他盟誓:“将來成大業後,允諾你世世代代為長侯,奉守殷的各種正常祭祀,允許你供奉桑林之樂,把孟諸作為你的私人封地”。同樣的,也寫下了内容相同的三份盟書,塗上犧牲的血,其中一份埋在四内,然後每人各持一份。

伯夷、叔齊聽說後,相視一笑,道:“呵呵,這可跟我們之前聽說的不一樣,武王這麼做事,并不是我們所說的道啊。從前神農氏治理天下的時候,四時祭祀隻是畢恭畢敬,但并不會有所貪求,更不會禱告祈福。對百姓也是忠信為懷,更無所求。百姓希望公正那就實作公正廉潔;百姓希望太平,那就把天下治理的太平安甯。而不是通過打敗别人來彰顯自己的成功,也不是利用别人的卑微來襯托自己的高尚。而今周武王看到殷商邪僻反常,不合正道,就自己标榜公正,力求天下大治,不過是崇尚心計,通過财貨來通絡人心,自恃兵多将廣而耀武揚威。割犧牲,歃血盟誓,來博得誠信,利用四内和共頭山的兩件事來為自己歌功頌德,通過宣揚吉夢來說服百姓,通過殺伐征戰來奪取利益,用這種手段來取代殷商,不過是用悖亂替代了暴力而已。我聽說古代的賢士,遇到開明盛世,不推辭自己的責任,但如果遇到紛争的亂世,就不會苟且偷生。如今天下昏暗,周德衰微,與其依附周朝玷污我們的名節,不如提早就避開它,儲存我們清白的德行。”

于是二人往北,來到了首陽山,餓死在山下。人們看中的東西有輕有重。認為重要的東西就希望能保全它,用那些相對不怎麼重要的東西來保全這些重要的東西。伯夷叔齊兩位賢士,都是不惜抛棄自己的身體生命來保持自己的節操,就是因為輕重利害早已在他們心中定了。

《呂氏春秋·季冬紀》之誠廉:比生命更貴重的東西

03

有德者不自诩有德,同樣的,誠信者不必歃血為盟。從周武王給膠鬲和微子啟開出的豐厚條件來看,很難說周的發迹就是單純的因為自己德行好。關于曆代王朝更替和昏庸與否,《論語》中子貢有過一段評價:

子貢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而且曆史大都是那些成功的人書寫的,是以“你看到的,往往都是别人打算讓你看到的”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别忘了關注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