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馬斯克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當地時間2月9日,據美國國家工程院官網消息,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據了解,美國國家工程院是美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術團體,也是美國四大國家學術機構之一。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2月10日,馬斯克通過個人的社交媒體轉發了自己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寫道:“非常感激!”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在此之前,馬斯克曾點贊《生命3.0》這本書,并評論:值得一讀。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生命3.0》的作者邁克斯·泰格馬克是麻省理工學院實體系終身教授,平行宇宙理論研究專家,首次提出“數學宇宙假說”。他還是參與過原子彈研究的著名實體學家約翰·惠勒的學生。被譽為“最接近理查德·費曼的科學家”。

從14歲起,邁克斯·泰格馬克就開始關注科技對人類未來的影響,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更是加劇了他的擔憂,是以在其45歲,邁克斯·泰格馬克創立了人工智能界鼎鼎大名的非營利性組織“未來生命研究所”,緻力于用科技改善人類的未來。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1.人工智能真的會統治世界嗎?

人工智能是會像馬克·紮克伯格宣揚的那樣造福人類生活,還是會像埃隆·馬斯克警告的那樣威脅人類生存?人工智能真的會統治世界,還是會賦予人類統治世界的能力?

當你聽到人們談論像電影《終結者》中那樣持槍行兇的機器人可能會統治世界時,如果你翻了個白眼,那就對了。這确實是個很不現實又很愚蠢的畫面。好萊塢炮制的這些機器人并不比我們聰明多少,而且它們最後還輸了。在泰格馬克看來,《終結者》這部電影之是以危險,并不是因為它可能會變成現實,而是因為它會轉移人們的注意力,進而忽略人工智能真正的風險和機遇。從今天的現實情況到通用人工智能統治的世界之間,在邏輯上,需要執行三個步驟:

第一步:建造人類水準的通用人工智能;

第二步:用這個通用人工智能來建造超級智能;

第三步:使用或者放任這個超級智能來統治世界。

如果第一步完成了,那麼,也很難斷言第二步毫無希望,因為第一步中産生的通用人工智能會具備足夠的能力來疊代和設計出越來越好的通用人工智能,它的終極能力隻受限于實體定律,而實體定律似乎允許遠超人類水準的智能出現。我們現在之是以能統治地球,是因為我們比其他生命更聰明。那麼,如果出現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超級智能,那它也同樣可能會推翻我們的統治。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但是,這些論證都太模糊和不夠具體,缺乏細節,而魔鬼就藏在細節之中,這實在令人沮喪。那麼,人工智能會不會真的統治世界呢?

為了探讨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忘記愚蠢的《終結者》的劇情,轉而詳細地審視一下那些真正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我們還會仔細剖析這些情況,是以,請你帶着懷疑的态度來閱讀。

我們其實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以及不會發生什麼,各種可能性多如牛毛。我們提出的前幾種情形在所有可能性中是比較快會發生和充滿戲劇性的。

在泰格馬克看來,這些是最值得詳細探讨的情形,并不是因為它們最有可能發生,而是因為如果它們并非絕不可能發生,那我們就需要好好地了解它們,以便早作打算,未雨綢缪,免得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2.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識?

科幻作家在暢想未來時,經常會犯兩種跟人工智能有關的錯誤。一種錯誤是他沒有充分考慮人工智能,還是認為是人類在主導一切;另一種錯誤是他誤判了人工智能。在有些作品裡,機器人動不動就活了,具有了人類的意識,但智力水準居然并不明顯高于人類,有時候還挺笨的!而科學家會告訴你,讓人工智能獲得意識非常非常困難,但是,讓人工智能的智能超過人則相當容易。

《生命3.0》這本書給我的感悟是,決定人類終極命運的隻有這一個問題最重要——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擁有人的意識。

在我們的流行文化中,經常會談論人工智能,但很少涉及“意識”。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人有一個“意識”的問題。

簡單地說,意識是我們對世界的主觀體驗。我們的喜怒哀樂,一切感情都是因為我們有意識。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也許可以出色地完成運輸任務,但當遇到紅燈時它不會暴躁,有危險時它不會害怕,撞了車時它不會疼,沒油時它不會餓,完成任務時它也不會高興,它隻是機械地做事而已。

實際上,現在生物學家認為,人在做事的時候,本質上也是機械的。我們的各種感情隻是附帶産生的多餘的情緒。就算沒有任何主觀感受,你還是一樣能做好各種事情。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但是主觀體驗賦予了我們生活的意義。你工作之餘,偶爾擡頭看看星空,感慨一下宇宙多麼美好,那是因為你有意識。如果人沒有意識,那就跟一堆沙子沒有本質差別,人生就沒有意義,整個宇宙的存在就沒有價值。

泰格馬克把生命分成三個階段,人類隻能算第二階段,叫“生命2.0”。我們能學習新知識,但不能随便更新自己的身體,因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人工智能則是“生命3.0”,它們将可以随意更新軟體和硬體,它們終将超過我們。

那将來的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識?

科幻作家會說,既然世界上并沒有“靈魂”這種東西,人類純粹是由原子組成的,那麼人工智能當然可以有意識。按理說是這樣的,但科學家會給人工智能的意識做出一些限制。比如這本書中介紹了一種叫做“資訊整合理論”的意識理論,這個理論要求有意識的物體必須是資訊高速整合的,而實體定律要求資訊的傳播速度有限,人工智能大腦的大小就必須限制在一個不太大的範圍之内。人工智能的聰明程度将是有限的。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但再有限也比人類厲害得多,那麼,将來的結局就是,人工智能将會淘汰人類。如果雙方和平交接,人工智能将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去征服宇宙的各個角落,人類将是人工智能的寵物。

如果人工智能一直都沒有意識,事情就更麻煩了。據泰格馬克推演,人工智能就算沒有意識也可能會有自己的目的,它們可能會不自覺地發展壯大,并且最終抛棄人類。那将是人類文明最壞的結局,我們可能會被沒有意識的僵屍人工智能取代,留下一個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宇宙。

以上内容選自《生命3.0》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這本書曾被他瘋狂點贊

到底什麼是意識?人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機器?就算你覺得未來太遙遠,隻要你關心人,這些問題就會讓你寝食難安。這就是現在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都在想的問題。而《生命3.0》這本書告訴你的大約就是目前已知最好的答案了。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邁克斯·泰格馬克( Max Tagmark) 的書 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文譯名《生命3.0》 一書,得到包括埃隆·馬斯克 等人的力薦,更是斯蒂芬·霍金與雷·庫茲韋爾走心推薦的AI時代必讀書。這本書暢想了一個人工智能驅動的未來,敦我們盡快采取行動來決定未來,而不是等待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