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有序推進“兩區”建設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原标題:北京有序推進“兩區”建設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月10日,2022冬奧會北京新聞中心舉行北京“兩區”建設專場新聞釋出會。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兩區辦專職副主任劉梅英介紹,目前,北京市正在有計劃地推進“兩區”建設。

劉梅英稱,2021年9月,“兩區”設立一周年之際,已完成兩個方案涉及的200餘項改革創新任務,完成率超過90%。近幾個月來,北京市開展先行先試,積極謀劃發展數字貿易,全力支援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運作,實作“開門紅”。同時确定今年“兩區”建設的重點方向,從三個次元着力,進一步推動“兩區”建設跑出加速度、增強顯示度。

北京有序推進“兩區”建設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圖為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兩區辦專職副主任劉梅英。千龍網記者 陳健男攝

一是系統化改革。推動由點到面擴大開放,從單項政策突破向全鍊條、全環節內建創新轉變。聚焦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綠色金融這四個重點領域,探索全産業鍊開放。“兩區”生物醫藥全産業鍊開放方案正式印發實施。綠色金融布局加速落地,中美綠色基金、北創綠色低碳科技基金、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投信開水環境投資公司等落戶城市副中心。圍繞人才、知識産權、國際收支和跨境貿易便利化探索全環節改革,印發知識産權改革方案。謀劃綜合保稅區發展布局,出台全市首個支援綜合保稅區發展的政策檔案,推出73項措施,加快天竺綜合保稅區創新更新,大興機場綜保區通過封關驗收。

二是加強協同關聯。首先,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行創新企業支援政策。如實施重點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報備即準許”,較正常審批流程壓縮了80%以上的材料内容和時間要求,已組織認定企業77家。推動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等一批全國首創性政策落地;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中關村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共減免稅額超過4億元人民币。

其次,與全球數字經濟标杆城市建設互促互融。北京國際大資料交易所挂牌後,相繼推出全國首個新型交易模式、資料交易指南、加密交易平台和資料交易聯盟,繼續在資料要素市場建設領域先行一步,加快建立國際化數字經濟中介産業體系,為資料要素資源價值化程序提速。我們正在建設首個貿易數字化創新服務平台——貿易數字化賦能中心,同時,還在全國率先探索數字貿易統計測量方法。

同時,以政策創新和項目帶動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在全國首創“免稅、保稅和跨境電商”政策銜接試點,試點企業銷售額超過57億元;在全國率先開展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産品試點,試點藥品品種增至66種,累計完成120餘萬單業務;去年全年吸引900多家首店落地,其中國際品牌首店134家,占全市新增首店的15%;新國展項目開工建設,大興機場國際消費樞紐确定選址。

另外,打造京津冀協同開放高地。目前,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機制已經建立,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啟動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智庫聯盟。下一步,将加快完善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合作對接、産業轉移合作和投資合作保障、人才跨區域資質互認和雙向聘任等為代表的多項機制,打造京津冀産業合作、統一資料開放兩大合作平台,促進三地的金融服務、政務服務等一體化,不斷提高跨境貿易便利度和對外開放深度。為推動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内政務服務一體化,三地聯合推出三批153項“同僚同标”政務服務事項,北京市首先在朝陽、通州、順義、大興、經開區等五區實作跨區通辦。

三是着力重心下沉。立足“兩區”建設目标,北京市首批推出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通州文化旅遊區、麗澤商務金融區等20個重點園區或組團,建立市上司一對一聯系重點園區的新機制,瞄準園區特色,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突破在園區落地生根。還将實施重點園區發展提升專項行動,推進園區功能提升、塑造園區服務品牌、完善招商推介體系,提升園區整體形象,打造功能優勢明顯、競争力強的開放高地。

劉梅英介紹,目前,以三片區七組團為引領、重點園區為支撐的北京服務業全面開放布局正在加速形成。科技創新片區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數字經濟、生物與健康産業布局,小馬慧行、拟未科技、賽默飛共享實驗室等一批項目落地。國際商務服務片區圍繞國際金融、财富管理、航空服務等發力,推動世界三大評級機構、十大會計師事務所拓展在華業務,外商獨資貨币經紀公司等項目落地,新開通“第五航權”航線。高端産業片區以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為牽引,加快建設我市首個細胞治療研發中試基地,北京細胞治療集團一期項目投産,芬蘭湃邦光刻膠項目落地,帶動制造業加快高端、智能、綠色轉型,同時,積極打造以國際産業園為代表的開放新視窗,争取中德和中日産業園納入國家開放戰略,已集聚70餘家德資企業、20餘家涉日企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