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郵路 看新局」冰雪郵路暖人心

作者:蕭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2月9日上午10時30分,陽光普照,地處華家嶺山腳下、海拔約2000米的安定區甯遠鎮,室外溫度僅有零下13攝氏度。

在甯遠鎮郵政支局,投遞員李琦剛從村民家裡取來要寄出去的土特産——一塊新鮮豬肉。“群衆昨天晚上打電話聯系我,要給孩子寄些肉,我一早便動身去村裡取,山路積雪多,20多公裡路,走了一個半小時。”李琦說。

「走郵路 看新局」冰雪郵路暖人心

李琦冒着雨雪投遞報紙和郵件包裹。

46歲的李琦,在郵政從事投遞工作已有13年。他負責杏園鄉9個村及甯遠鎮1個村的投遞,每天要走将近130公裡的山路。2月5日至7日,定西持續大雪紛飛,為了不贻誤時機,李琦冒雪踏冰給鄉親們送報紙和郵件包裹。

2月9日,記者跟随李琦一起走郵路。“今早8點開始投遞,已經走了一半的村子。”李琦說。

李琦是甯遠鎮李塘村人,13年前,他投身郵政當起了投遞員。“大夥都很尊敬郵差,覺得這是個很神聖的職業。”李琦回憶說。

車輛緩慢前行,終于來到5公裡外的杏園鄉康家莊村。村主任陳彥麗正伏案辦公。“報紙到了。”聽到李琦的聲音,陳彥麗立馬起身接過報紙。“李師傅是個負責的人,哪怕風雪再大,每天都堅持送件。”陳彥麗笑着說。

「走郵路 看新局」冰雪郵路暖人心

李琦将報紙送至杏園鄉康家莊村。

“投送黨報黨刊,是政治任務,一定要第一時間把黨的聲音傳送到基層。”李琦說。

從康家莊村出來,李琦又立馬趕往下一個點。墨綠色的郵車在蜿蜒的山路上平穩前行,後車胎的防滑鍊時不時揚起白色的雪沫。

12時,郵車抵達杏園鄉牛營村的便民服務站。李琦熟練地将郵件放至貨架,随後開始撥打電話:“你好,我是郵政的,你的快遞到牛營了,請有時間到服務站來取。”

取寄、投遞,簡單的兩個任務,貫穿了李琦13年的工作生涯。

“幹了這些年,和這份工作有了感情,最重要的是和老百姓們有了感情。”李琦笑着說。

這個冬季,就發生了一件令李琦感動的事情。一個雨雪天,他開車去投遞,車在路上打滑掉了頭,既轉不了方向也上不了坡。無奈之下,他隻能向附近相熟的群衆求助。不一會兒,四五個群衆趕來幫忙推車。

「走郵路 看新局」冰雪郵路暖人心

李琦每天要駕駛郵車行駛130公路的山路。

「走郵路 看新局」冰雪郵路暖人心

李琦在李家堡寄遞共配中心取當日的郵件包裹。

投遞過程中,李琦時不時接到群衆打來的電話。“李師,過年好。最近往深圳寄的快遞發着沒?我要寄個東西。”“李師傅,我要往廣東寄點肉。”……

暖心的服務,得到群衆的普遍認可。去年,甯遠鎮郵政支局寄件收入達15萬元。“相比6年前,翻了3倍多。”李琦頗為自豪地說。

中午簡單吃過午飯後,李琦立馬動身前往30多公裡之外的李家堡鎮寄遞共配中心,取當天的報紙和郵件包裹。

綠郵車在白色的山路上繼續盤旋。“能被這麼多群衆認可,苦點累點也值得。”李琦這樣對記者說。

「走郵路 看新局」冰雪郵路暖人心

綠郵車盤旋在蜿蜒的山路上,漸行漸遠。視訊圖檔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

【記者手記】幹好一行不容易

“幹一行容易,幹好一行不容易。”安定區甯遠鎮郵政支局投遞員李琦這句話,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裡。

46歲的他,從事投遞工作13年。同一條郵路,每天都要走。

一步一腳印,李琦走出了變化,見證了發展。

李琦最初600元工資,如今一年純收入近5萬元;甯遠鎮郵政支局6年前寄件收入僅4.5萬元,去年收入15萬元……個人、企業都得到成長、實作發展。

李琦見證着一路的變化。“柏油路通到村裡,基礎設施越來越好,村裡的土特産順着大路進了城。”他說。

杏園鄉張家山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是李琦負責投遞的村莊裡距離最遠的。

“以前,那裡基本沒有郵件包裹,現在村民都學會了網購,今天就有20多個快遞,還經常給外地的親人寄特産。”李琦說,這不就是日子越過越好的變化?

一天投送10個村,行130餘公裡路。13年來,李琦努力服務好每一位群衆,得到大夥廣泛認可。

走郵路的這一天,我們切實感到幹好一行,不容易。

關鍵是什麼?李琦告訴我們,隻要持之以恒地全心全意為群衆服務,就能被群衆信賴和認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