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線上問診、遠端會診 網際網路醫院給群衆就醫提供便利

網際網路醫院給群衆就醫提供便利(健康焦點)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網際網路醫院發展,推廣健康咨詢、線上問診、遠端會診等網際網路醫療服務。

近年來,大陸網際網路醫院發展迅速,數量由2018年的100多家增長到目前的超1600家,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網際網路醫院給群衆就醫帶來哪些便利?網際網路醫院如何實作高品質發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手機可以複診

“陳大夫您好!我想給老人開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先生,通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的“掌上宣武醫院”手機APP給父親開藥。他的父親年過八旬,患有腦血管疾病,需定期開預防腦梗的藥物。宣武醫院神經内科主治醫師陳飛在“掌上宣武醫院”APP(醫生端)開好了藥。陳飛說,李老先生是自己的老患者,已經線上開了十幾次藥。

“以前我都是去醫院拿藥,每次都要請假一上午,既辛苦,又耽誤工作。”李先生說,宣武醫院開通網際網路醫院後,可以直接用手機挂号開藥,藥品第二天快遞到家,很友善。

陳飛的專長是做腦血管支架置入手術,他的号線下門診經常很難挂到。由于網際網路醫院不受号源限制,患者都能挂到他的号。“我接診的大部分患者,需要定期複診和開藥,患者可以随時在網際網路醫院上聯系到我,友善進行術後管理和随診。”陳飛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認為,網際網路醫院通過整合複診、随訪、咨詢服務,讓患者足不出戶享受醫療服務,可以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

午飯時間,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内分泌科主治醫生徐偉的“三峽醫院”手機APP裡彈出一條問診資訊。徐偉熟練地給患者調整用藥:“根據你的血正常,需要再加一片藥。”

徐偉介紹,糖尿病、甲亢等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按周、按月調整用藥劑量。現在,患者不再需要定期來醫院挂号排隊,線上就可以問診。目前,徐偉每個月會接待700餘人次的線上問診。“線上問診過程中發現患者病情出現異常,我可以及時幫他們預約檢查、預約住院,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三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辦公室主任曾霞介紹,2021年5月,三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平台“三峽醫院”手機APP正式上線,主要使用者是慢病和需要定期複診的患者。網際網路醫院随訪中心的人員會依據醫生制定的随訪路徑和線上門診時段,定期安排好出院、門診和體檢。患者線上與醫生進行視訊複診或圖文複診,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開具處方,醫院将藥郵寄到患者家。

為了幫助常年卧床的患者進行定期護理,三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還開通了網上預約護士上門護理服務。上門護理内容包括更換胃管、關節松動訓練、導管維護、壓力性損傷換藥、血氧飽和度檢測、檢測微量血糖等。

基層患者受益

遠端會診與複診相結合,可以及時發現并處理新病情,讓患者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買藥的時候,還能和三甲醫院的專家視訊連線,咨詢病情,确實沒想到!”重慶市萬州區高筍塘街道小區居民老鄢有腿疼的老毛病,一直也沒找到原因。他來到中興藥店高筍塘店,坐在電腦前,與三峽醫院的全科醫生進行視訊複診。

“自從安裝了網際網路醫院終端,社群裡的許多老人都會來藥店找‘網上醫生’咨詢。”中興藥店從業人員劉雪梅告訴記者,在藥店看病不但免費,而且很友善,有的居民從樓上下來就到了,比去社群醫院還友善。

記者看到,藥店專門開辟了一塊區域,既友善顧客看病,又能保護隐私。遠端接診點配置了電腦、攝像頭、耳麥和問診桌椅,牆面上有三峽醫院遠端接診點辨別等圖案,簡潔大方,規範醒目。據了解,三峽醫院選擇萬州區較大的兩家連鎖藥店——中興和宏達作為遠端接診點,第一批59家藥店已開展顧客線上複診服務工作。目前,藥店端線上複診日均達到300餘人次。

如何進一步發揮網際網路醫院的優勢,讓更多基層患者受益?三峽醫院與村醫關聯,在村衛生室布設網際網路醫院終端。在萬州區龍駒鎮官壩村衛生室,村醫李小建正在指導村民使用三峽醫院聯網醫院終端電腦。“有時遇到我們拿不準的病情,也會和三峽醫院的醫生連線問問,大大友善了村民就醫。”李小建說。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院長張先祥介紹,三峽醫院将繼續擴大網際網路醫院的覆寫面,讓更多患者在家裡就能看上病。同時,增加與藥店、村醫之間的關聯,在周邊區縣布局網際網路醫院終端,惠及更多群衆。

網際網路醫院有效解決了偏遠地區疑難危重和複雜病症患者的就診難題。家住安徽省金寨縣的老王患有類風濕病,前不久病情惡化,在當地醫院治療後,病情沒有得到控制。不到兩天,老王已神志不清,也不配合體檢。當地醫生通過網際網路遠端醫療平台,向遠在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陳曉平求助。陳曉平組織中日友好醫院風濕免疫科專家、内分泌科專家、呼吸科專家聯合遠端會診和複診,診斷老王是重度低鈉血症導緻的腦損傷,伴有輕度肺部感染。經過系統規範治療,老王很快康複,還能下地幹活。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崔勇介紹,該院網際網路醫院的特色之一是遠端醫療與網際網路診療相結合,把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建設與便民惠民結合起來。遠端醫療的對象是基層機構的危重複雜病症患者,網際網路診療是面向确診病例的複診患者。一些複診患者,在複診期間可能出現病情惡化,如果短時間内不能趕到大醫院救治,很可能耽誤救治。通過遠端會診與複診相結合,在當地醫生的協助下,可以及時發現并處理新病情,讓患者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目前,中日友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系統已連通全國近6000家醫療機構,包括580多家醫養結合機構,實施了1.3萬多例遠端會診。

疏通堵點難點

加速醫保結算在全國範圍的落地,讓上網際網路醫院看病的患者也能享受醫保報帳

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大陸線上醫療網民規模高達2.39億人,網際網路就醫需求不斷增長。然而,網際網路醫院的管理營運并不樂觀。國家遠端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與健康界聯合釋出的《2021中國網際網路醫院發展報告》指出,網際網路醫院數量在快速增長的同時,隻有不到一成真正實作了有效營運,超九成處于建而不用或淺嘗辄止狀态。

國家遠端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主任盧清君認為,一些公立醫院開辦網際網路醫院服務還存在管理和運作的堵點。例如,頂層設計不完善、業務範圍不明确、醫生準入監管和線上診療教育訓練不足、缺乏标準化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流程和診療規範、業務類型單一、缺乏特色服務等。還有一些網際網路醫院缺乏良好軟硬體技術,患者和醫生使用體驗不佳。

宣武醫院資訊中心主任梁志剛說,目前公立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成本補償機制和激勵評價機制不完善,無法有效調動醫院和醫生持續開展線上診療業務的積極性。相比線下門診,網際網路醫院的醫事服務費定價偏低,比如山東省網際網路醫院複診一次僅收6元,北京市則統一收取50元。

盧清君分析,從患者的角度看,一方面,患者對網際網路診療的認知不足,培養就醫習慣還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目前絕大部分網際網路醫院隻能實作本省份範圍内的醫保報帳,外省患者尚無法享受醫保報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選擇網際網路問診。

如何疏通網際網路醫院的堵點?盧清君認為,建設網際網路醫院一定要結合醫院自身功能定位和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突出特色,避免同質化競争。要加強網際網路醫院的營運管理,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實作患者疾病全周期、就診全過程管理,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盧清君建議,完善線上收費體系及醫務人員績效激勵機制。網際網路診療收費與線下診療收費應當相對應,針對不同級别醫生制定不同服務價格,充分展現醫生的勞動價值。建立醫生績效激勵評價機制,給參與網際網路診療的醫生一定的績效補貼。

梁志剛認為,應加速醫保結算在全國範圍的落地,讓上網際網路醫院看病的患者也能享受醫保報帳。目前,線上診療主要針對常見病、慢病患者複診,其中大多數患者有開具電子處方和用藥需求。現在電子處方流轉已經實作,患者跨區域醫保結算也具備了條件。如果網際網路醫院能與線下醫院一樣實作醫保報帳,更多患者将會選擇線上診療。

張先祥建議,打破區域壁壘,鼓勵三級醫院在鄉村設定遠端接診點,這就相當于把大醫院搬到了村民家門口,再加上5G移動通信技術和遠端影像、遠端超聲、遠端心電等各類可穿戴裝置的投放,實作基層檢查和上級診斷同步,提升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醫療服務能力,進而實作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的目标,減少因病緻貧返貧現象的發生。

本報記者 申少鐵 常碧羅

來源: 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