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館美到心醉的“高顔值”文物,網友:古人的審美不輸現代人

文物是古代工藝曆經千百年時光留存至今的曆史遺産,因為埋藏了很長的歲月,是以很多都帶上了時光的烙印。比如有着

“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稱的兵馬俑,在建造時其實是彩色的,現在人們卻隻能看到色彩風幹剝落後的土陶色。但考古學家也曾發掘過一些格外“小清新”的文物,它們曆經百年光亮如新,色澤也依舊溫潤清透,讓看到的人不禁眼前一亮。

清桃紅碧玺瓜式佩

這件瓜式佩是清代文物,材質是當時非常受歡迎的

“碧玺”,而且是很珍稀的桃紅碧玺。清代典籍記載:“碧霞玺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紀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稱碧亞,或作璧玺,玺靈石,然已無問其名之所由來者,惟為異域方言,則無疑耳。”

博物館美到心醉的“高顔值”文物,網友:古人的審美不輸現代人

這件碧玺長3.5厘米,寬4.5厘米,雖小巧但格外精美,瓜多籽,故而有“子孫萬代”之意。它因為純淨的色澤格外珍貴,屬于碧玺中的極品,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秋操杯

這件文物是光緒年間為紀念清軍秋季操練而特制的紀念杯,它的

“顔值”極高,整個杯身為牡丹花制式,杯柄做成葉莖式樣,并且中空與相通,故而也可稱之為“吸杯”。這隻秋操杯的顔色為勻稱的淺粉色,外形極為特别,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博物館美到心醉的“高顔值”文物,網友:古人的審美不輸現代人

芙蓉石爐

這隻石爐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玉雕作品,全名

“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它色澤清透溫潤,高

17

厘米,口徑為

14.9

厘米,由整塊芙蓉石雕刻而成。

博物館美到心醉的“高顔值”文物,網友:古人的審美不輸現代人

芙蓉石又稱為“玫瑰石英”、“薔薇石英”,是長江石中的珍稀名貴石種。像芙蓉石爐這種顔色質地極佳、雕刻極為精美的芙蓉石玉雕很少見,它的色澤更是美到讓人心醉,想現場觀品鑒的朋友可以去南京博物院一觀。

芙蓉石蓋碗

這件也是清代文物,與芙蓉石爐是同一種材質,它将碗蓋和碗身都打磨得光潤且薄,更加展現出芙蓉石本來的美。

博物館美到心醉的“高顔值”文物,網友:古人的審美不輸現代人

明金蟬玉葉

這件文物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館藏之寶,出土于

1954

年發現的明弘治年進士張安晚家族墓地

14

号墓,初步判斷為貴族女子的發間飾物。這件飾品做工非常之精巧,小小的金蟬栩栩如生,底下的葉片由和田羊脂白玉打磨而成,無論是葉脈、厚薄、形狀都和真的樹葉相差無幾。

博物館美到心醉的“高顔值”文物,網友:古人的審美不輸現代人

古代的蟬形用具多為陪葬品,因為古人相信人死後能夠像蟬一般破繭重生。這隻金蟬含金量高達95%,在埋藏了百年時光出土後依舊熠熠生輝。

藍色琉璃環

這隻琉璃環出土于

1975

年長沙市鹹嘉湖陡壁山

1

号墓,為西漢時器物。琉并不算特别罕見,但這隻琉璃環年代久遠,深藍的色澤神秘典雅,經曆千年依舊散發着令人着迷的光輝,的确是西漢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目前館藏于長沙博物館。

博物館美到心醉的“高顔值”文物,網友:古人的審美不輸現代人

這些美麗的文物能夠經受時光的考驗,在曆史塵埃的掩埋下仍舊保持着令人驚歎的美,實在讓人沉醉。它們讓我們了解到,原來不是所有文物都“灰撲撲”,這些古代工藝有着不遜于現代審美的精巧與華麗,展現出一種跨越時代的、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