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豪宅限價要放開了?

豪宅限價要放開了?

今天有一個新聞,說的是廣州那裡有樓盤限價大幅上漲。

該樓盤名字叫彙景台,面積172-238,之前該闆塊普遍限價在10萬,現在備案價達到了14-15萬元,漲幅近50%。

豪宅限價要放開了?

當然了,此消息立即被否認了。然而去年廣州沒有樓盤賣到10萬是真的,今年彙景台備案價14-15萬也是真的,否認的僅僅是“放松限價”四個字,官方表示每個時期備案價都會有波動,并沒有放松限價。。。。。

既然一切以官方為準,我們就不多做猜測,今天去研究另外一個經濟學問題。

廣州這次并非意外,因為那裡一直有傳言,說可能要進行分級備案。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樓盤進行不同的限價處理,有的限價高,有的限價低,而不是簡單一刀切,甚至可能會對豪宅放開限價。

剛需房限價,豪宅不限價,這種做法一直有人在呼籲,粗看起來,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一來,依然可以保證老百姓的利益,讓剛需的買得起房子;

二來,不限價就意味着不用搖号,富人也可以買到房子;

三來,不限價土地可以拍出更高的價格,對财政也是利好。

最終三全其美,各取所需。

事實上這樣的做法與稅收有異曲同工之處,本質上就是富豪多花錢來給窮人住房買單,相比于單純的限價,則更加的市場化。

反觀現在,限價制度已經展現出了弊端,畢竟當豪宅與剛需一起限價的時候,豪宅倒挂是更多的,最終成了富人的遊戲,相當于地價低了,而低出來的錢正是豪宅的倒挂,最終進入了富人口袋。

這就是很多人呼籲放開豪宅限價甚至限售限購的原因。

然而事情也不是這麼簡單的,說起來輕巧的“豪宅不限價”實際上風險重重,很難落地,因為你很難界定豪宅與剛需的标準。

如果把200平當做豪宅,那190平算什麼?

如果190平限價,而200平不限價的話,豈不全世界去搶190了?

同樣的邏輯,如果把140平當成豪宅,那麼135平算什麼?最終135會成為全市倒挂最高的雞腿,引得萬人瘋搶。

哪怕你按小區來判定,也會有很大的問題,這個小區是豪宅,它隔壁小區是剛需,價格差3倍,那麼誰不去搶隔壁小區呢?

按闆塊分也不行,因為永遠會有相鄰的版塊,以及位于兩版塊間的樓盤,最終還是會有那個卡在臨界線上的房子,它就會成為哄搶的爆款。

如果聽不明白的話,我舉個例子就清楚了。

假設我們把南京的江灣城四期(二手10萬)、三期(二手8萬)、二期(二手6萬)全部清空,拿出來當新房賣。

毫無疑問,四期一定是豪宅,不限價,直接賣10萬。

那三期算什麼?

如果三期算剛需限價5萬,大家猜會發生什麼?

答案是幾乎沒有人會去買四期,反而由于四期直接擡高了市場預期,所有人都會湧向三期,最終三期被搶爆,二手價格一路直逼10萬。

如果把三期當做豪宅,不限價賣8萬,那麼二期算什麼?

如果二期算剛需限價5萬,依然會有很多人湧向二期。

如果二期也算豪宅,那一期算什麼?

同理,不論你怎麼去界定豪宅的标準,永遠會有樓盤卡在臨界點上,既享受了限價的優惠,又與豪宅無限接近,而這個樓盤不但會變得異常火爆,其二手價格也會随着不限價豪宅而飛飙。

更誇張的時候,如果江灣城又開了個五期直接賣15萬,那不好意思,整個闆塊的預期都會被拉上去,所有二手房都會漲價。

這就是剛需限價、豪宅不限價的最核心問題,市場是有傳導機制的,它不是隻有老破小與頂豪那麼簡單,而是有各種不同級别的房子,充斥着整個樓市鍊條,但凡有一個點出現了波動,就會不斷的傳導下去。

如果豪宅不限價了,這種傳導機制會導緻最終所有房價都上漲。

那有朋友會問,如果我進行深度調研,對各家樓盤進行精準限價,可不可以呢?

比如我在上調豪宅備案價的同時,依然進行限價,讓它們隻有二手房80%的價格,這樣的話,豪宅價格限住了,地也能賣高價了,是不是可以操作呢?

答案是可以的,但要做好預期引導。

首先,當每一個樓盤倒挂一緻,且又不是很高的時候,就不會出現萬人搖号的火爆場面了,反而由于報名人數的減少,二手房價會逐漸回落,直至與限價一緻。

也就是說,這麼做長期看是有利于調控房價的。

但是,在我們上調備案價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解釋說明工作,讓大衆有一個穩定的心理預期,讓大家知道漲價是為了更好的調控,而不會一直這樣猛漲下去。

反過來,如果我們突然毫無理由也不打招呼就上調了備案價,甚至在外界詢問的時候也拒絕回答原因,那就會給群眾一個很不好的預期,讓大家以為房價可以毫無理由的上漲。這種預期的引導對房價是很不利的,一旦大家都覺得還要漲,房價又會控制不住了。

是以,如果真的想要做好房價調控工作,分級限價是必要的,但需要有極大的付出,做足準備工作;而如果有地方漲價隻是為了救市,那當我沒說。。。。

今天就這樣吧

豪宅限價要放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