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自動駕駛大賽。
作者 | 趙健
2月10日,美國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公布了最新的自動駕駛“脫離接觸報告”(Disengagement Reprot)。
這份報告通常可以看做衡量不同自動駕駛公司技術能力的标準。根據加州的法律規定,凡獲許在加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每年1月1日都必須送出這份報告,涵蓋資訊為許可授予之日至次年11月30日。
當然,由于每家的自動駕駛資料由各企業自己上報,行駛的環境也完全不同,是以該報告并不能完全客觀反映每家公司的技術能力差異。盡管如此,這份報告仍具有很高的參考意義。
DMV将“自動駕駛脫離”定義為:1)當檢測到自主技術失效時,自動駕駛模式暫停工作。2)當車輛的安全操作要求自主車輛測試駕駛員脫離自主模式,立即手動控制車輛并停用自主模式。也就是說自動駕駛車輛必須由人類司機接管的情況。
2021年的自動駕駛脫離報告公布了28家自動駕駛公司的路測資料,其中中國公司有9家——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X、滴滴、元戎啟行、輕舟智航、百度Apollo、小康汽車、赢徹科技;國外公司有19家——Waymo、Cruise、Zoox、Nuro、梅德賽斯奔馳、Argo AI、英偉達、豐田、蘋果、Aurora、Lyft、AImotive、Gatik、高通、尼桑、法雷奧、Easymile、Udelv、UATC。
誰家的自動駕駛更勝一籌?我們可以通過幾個關鍵資料來看下。
第一個關鍵資料是“總測試裡程”。理論上,測試裡程越多,獲得的路測資料也就越多,進而反哺于優化自動駕駛算法。總測試裡程數和每家的測試車隊數量息息相關。
根據報告,Waymo以232萬英裡測試裡程位居榜首,也是擁有自動駕駛車隊最多的公司,達到693量。
小馬智行以30.5萬英裡位居第三,是測試裡程數最多的中國企業。測試裡程前十位的企業分别為Waymo、Cruise、小馬智行、Zoox、Nuro、梅德賽斯奔馳、文遠知行、AutoX、滴滴、Argo AI。
第二個關鍵資料是人工接管次數,以及每兩次人工接管之間行駛的平均裡程數(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MPI越大,說明自動駕駛的技術成熟度越高。
除上述帶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路測資料之外,DMV還釋出了全無人駕駛(主駕沒有安全員)的脫離資料。
通用Cruise無論是總測試裡程還是MPI都位居第二位,可以說是表現最“穩”的自動駕駛公司。
MPI表現最好的公司為中國企業AutoX,全年僅接管了一次,MPI為50108英裡;排名二到十位的公司分别為Cruise、滴滴、Argo AI、文遠知行、元戎啟行、小馬智行、Waymo、Zoox、Nuro,排名與總測試裡程前十的公司基本相同,唯一的變化是梅德賽斯-奔馳退出前十,頂替上來的是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元戎啟行。
此外值得關注的公司還有百度Apollo,其MPI位列第十一名;造車大熱門蘋果公司還是平均接管裡程都“表現平平”,總測試裡程為13272英裡,排名14,其663次的接管次數也是最高的公司,MPI為20英裡,排名22。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家公司獲得了加州DMV的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分别是Waymo、Nuro、Cruise、Zoox、AutoX、百度Apollo、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但本次隻有四家公司公布了相關資料——百度Apollo、小馬智行、Cruise、Nuro,其測試總裡程分别為9564.6英裡、9042.87英裡、6365.6英裡、9.38英裡。
其中,小馬智行有過一次脫離的情況。去年10月28日,小馬智行無人駕駛測試車右轉後撞上了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一個中央分隔帶和一個交通标志,事故未造成人員受傷。2021年11月小馬智行暫停了無人駕駛的測試。
可見,自動駕駛距離真正的“無人化”,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從2021年的自動駕駛脫離報告的綜合資料來看,自動駕駛呈現出中美兩地的分庭抗禮之勢。而且,自動駕駛也不再僅僅是AI公司、科技企業的專利,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整車廠(梅德賽斯奔馳、豐田、日産等)以及汽車産業鍊公司(英偉達、高通、法雷奧等)。
一個自動駕駛的大亂鬥時代正在開啟。
汽車産業鍊公司(英偉達、高通、法雷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