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部落客@潮爸劉教授經常分享自己一家四口的日常。

每次兩個女兒不想寫作業或是玩手機的時候,劉教授和女兒們幾番舌戰都難占上風。

最後都是靠媽媽出場,才能鎮住孩子。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媽媽是家裡的話語權擔當,而爸爸就常常在媽媽教育完孩子後,對女兒又哄又安慰的。

很多寶媽都在評論裡表示,自己也是在家裡“扮壞人”,老公就隻顧在孩子面前維持好爸爸的形象。

現在身邊很多家庭,都是媽媽在家教育、嚴厲的更多,而爸爸就負責哄娃、陪玩。

大家都一改傳統的“嚴父慈母”模式,開啟了“嚴母慈父”的新型家庭教育。

那麼到底哪種模式,更适合教育孩子呢?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母親太“慈”不利于給娃立規矩

關于哪種教育模式更好,李玫瑾教授早在一期節目中,給出了答案。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很早之前,我們一直在吐槽“虎媽貓爸”的育兒模式,總是認為媽媽就是應該保持溫柔,而父親要維持男人威嚴的形象。

其實時至今日,這種分工模式早已不再實用了。

閨蜜潇潇是個全職媽媽,她和婆婆兩人包攬了孩子的全部日常。

潇潇本身性格就很溫柔,說話也是輕聲細語,對待孩子格外的細緻有耐心。

她的婆婆對待孩子,也很寵溺,幾乎所有的要求都能及時滿足。

可她們漸漸發現,她倆在孩子面前毫無話語權,孩子犯錯誤不聽話的時候,根本不把她倆的話放在眼裡。

潇潇對此非常頭疼,擔心孩子很多的壞習慣都不能及時改正。

最後咨詢了教育專家,才知道問題就出在了她太過“慈愛”。

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們能清楚的分辨出,家裡誰“最好說話”,然後就會對着這一個人耍賴撒嬌。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孩子的壞脾氣都是慣出來的。

母親總是保持一種慈愛溫和的态度,沒有固定的教育立場,孩子不僅會對你的話左耳進右耳出,甚至會反過來欺負你。

老話都說柿子要挑軟的捏,孩子常常和媽媽、奶奶撒潑打滾,就是這個原理。

曾經看過一個6歲男孩賭氣吃冰棍的新聞。

小男孩因為媽媽不讓他玩手機,揚言要吃100根冰棍把自己“冰死”,讓媽媽後悔。

誰知道媽媽一點沒慣着他,真的就買來了100個冰淇淋。

小男孩努力吃了3個以後就崩潰大哭了。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晨媽很欣賞這位媽媽的做法,有原則,不示弱,教育立場很堅定。

對于孩子的撒潑打滾,很多媽媽都容易心軟,結果一次妥協,就讓孩子認為次次都有回旋的餘地,進而變本加厲。

嚴母并不是真的要變成像“虎媽”一樣兇悍的形象,而是指對待問題的态度要堅定。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

“作為媽媽,要幹脆要果敢。就是我說到這兒就到這兒,你不要跟我怎麼樣。”

一位有原則的媽媽,才是幫助孩子立住規矩的關鍵。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心慈,而放縱了孩子的一生。

父親太“嚴”破壞孩子自信心

如果你還在認為,爸爸就是該嚴厲的話,那看看下面這對父子,你就會改觀了。

在綜藝《爸爸去哪兒6》中,楊爍帶着7歲的兒子楊雨辰,開啟了軍訓式教育,切切實實的讓大家感受了一把“窒息式父愛”。

●下車時和自己走的相反方向,勒令孩子重走一遍;

●兒子疊衣服不熟練,直接又瞪又吼;

●兒子因為高原反應不适時,不僅不抱,還直接走人,孩子走慢了還一直催;

●兒子犯錯誤,直接讓他跑到村口再跑回來......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整期節目下來,很少看見楊雨辰臉上露出過微笑。

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和不敢作聲。

楊爍對兒子的愛是肯定的,隻是方法不太合适。

過于嚴厲的父愛,會破壞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感覺到強烈的壓迫感,容易使孩子内向、怯懦、自卑。

在嚴父面前,孩子不敢展現自己的個性,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此以往,也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發展。

反觀《家有兒女》中的夏東海,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爸爸天花闆”啦。

不論孩子們犯下什麼錯誤,好像爸爸永遠都站在自己這一邊,像自己的哥們一樣。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可看似沒有什麼家庭地位的爸爸,卻是在家裡說話最管用的。

正因為爸爸慈愛仗義,平易近人,是以孩子們什麼心裡話都會和他說,不論是好的壞的,都會和爸爸讨論。

每次被媽媽劉梅訓斥之後,也會在爸爸的溝通下,主動做出保證和改變,努力變得更好。

這樣對比一下,顯然是慈父的角色,更适合咱們育娃。

我們常說,父親像高山,像大樹,父親不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内心最強大的依靠。

真正強大的父親,并不在于音量多大,拳頭多硬,而是心胸有多寬廣。

對妻子尊重,對孩子耐心,對父母孝順,處處都保持溫柔。

在這種父親身邊成長的孩子,才會更加自信善良。

“嚴母慈父”的搭配到底有多有效,看看這個片段就知道了。

當女兒朵拉在幼稚園不小心打了其他小朋友時,媽媽直接指出:“把别的小朋友推倒了,必須道歉。”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此時孩子的心裡是不服氣的,并且拒絕了媽媽的要求,這時候爸爸的出場就非常關鍵。

蹲下身,耐心的告訴女兒道歉的原因,并安慰女兒,讓她主動去和小朋友道歉和好。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其實養娃都是有技巧的。

過年的時候,菲菲因為未經好朋友允許,玩了對方的玩具,進而和好朋友吵的不可開交。

我和菲菲說:“你玩了别人的東西,可别人不願意和你分享,傷心是很正常的,你應該和她說對不起。”

但菲菲認為朋友不願意和她分享,讓她很傷心,是以也賭氣不願意和好。

這時候,蛋蛋爸就站出來,輕聲細語的安慰菲菲:

“我知道寶寶不是故意的,可是上次爸爸偷偷用媽媽的護膚品,你不是也指出了爸爸的不對嘛。是以菲菲老師可不可以陪爸爸一起改正,爸爸知道菲菲最懂事的對不對。”

蛋蛋爸一出馬,菲菲立馬就和小朋友道歉了,還跟我保證,下次一定會先詢問小朋友的意見,然後再玩。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間總有一個人扮紅臉,一個人扮白臉。

一人直擊問題,一人循循善誘,把握好了這份平衡,便能在育娃的路上,一路暢通。

wenno:李玫瑾:“嚴母慈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嚴”不是兇狠粗暴,而是教育的立場和态度要堅定,明确底線。

“慈”不是溺愛妥協,而是理性和善,對待孩子有耐心,有愛意。

“嚴母慈父”也好,“慈母嚴父”也罷,無論父母是哪種組合搭配,都隻不過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表現出不同的立場。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個性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嚴慈相濟,才是最利于孩子成長的方式。

隻要咱們夫妻間互相彌補、互相配合,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就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