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朋友自駕前往317或318川藏線,可以說絕大部分最後都成功抵達拉薩,不過有極少數就沒那麼幸運了。那麼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根據資料整理一下吧。
一、陰晴不定的天氣 川藏線海拔高,氣溫低,空氣水分比例,太陽輻射強度,地理環境結構等等因素所構成的自然環境系統非常特殊,相對于我們所在的平原地區來說有着很大的不同。318一路走過去一年四季的天氣都可以遇上,是以服裝要帶四季的。

二、艱難險阻的路況 1. 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半幹旱山區或高原冰川泥石流區。一旦暴雨來臨或冰川解凍,大大小小的石塊有了足夠的水分,便會順着斜坡滑動起來,形成泥石流,順着低窪道路、溝壑、河道傾瀉而下。 2. 山體滑坡的發生就像雪崩暴發一樣,成千上萬噸的松軟泥沙由高聳的山體上整體下滑,砸斷公路,瞬間阻攔住來往車輛,甚至将人車“活埋”。大家如果在駕駛過程中遇到前方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塊等堆積物較多,樹木很少的地段一定要格外小心,再通過前仔細觀察前方路段是十分必要的,若果前方路段有少量滑落的石塊或泥土,山體上的建築物東倒西歪,那就是此地即将發生山體滑坡的前兆。
三、進退兩難的堵車 初次進藏的朋友可能有所不知,川藏線堵車是很常見的!川藏線旅遊最旺的季節,各種自駕車、貨車、旅遊大巴在川藏線上來來往往,但是川藏線在夏季雨季的時候,最容易出現塌方道路阻斷等情況,很多路段因為常年塌方,路經常被砸斷,很多路段實行單邊放行,交通效率大大降低,通過率十分低。
四、車禍 關于進藏路上上發生的車禍事件,大家可以搜尋新聞了,稻城、毛垭草原、安久拉山、青藏線等等,出現了太多次交通事故。自駕進藏最大的阻礙就是車禍,這些年來已經看到太多因為交通事故而不得不放棄進藏的行動。是以進藏開慢一點,遵守交通規則,理亞公路毛垭草原青藏線這些地方不要因為路好就開快車,這裡幾乎每周都會發生交通事故,不要開快車!
五、深入泥潭的陷車 川藏線全長2200公裡,川藏線現在還不全是柏油路,有不少路段比如芒康海通溝、墨脫公路等地都充斥着砂石、泥土,西藏阿裡大北線幾個地方,例如措勤紮日南木措甚至都沒有公路,隻能在泥濘的草地上沿着前車的軌迹前行。這些道路一旦被雨水沖刷、冰雪融化、河水侵蝕,便成了拖住車輛的陷阱,尤其是道路兩旁的草地裡、泥土中,開車在途中休憩,為了不擋住後車前行或想更近距離看到美景,車友們往往會把車開到道路邊,這些未知的土地上泥土狀況誰也不知誰也不曉,除了硬派越野,誰走那些草泥路都不好使,大機率會陷進去。
六、心生恐懼的“高反” 高原反應着實令人苦惱,尤其是初次進藏的朋友。前往川藏線旅遊大部分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建議出行前一個月吃一段時間的紅景天,到達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時不要劇烈運動,心态要平穩,不要太過于擔心這個問題。關于高原反應我們在攻略中有一篇名為川藏線上這種令人恐懼的生理現象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的文章,專門針對高原反應給大家做出了詳盡的攻略,這裡就不多介紹了。另外高原紫外線很強烈,外出遊玩時務必帶上防曬保濕用品(太陽帽、太陽鏡、防曬霜、保濕液等),避免遊玩歸來脫一層皮。
其實以上這些路途上的窘境并不可怕,根據大量驢友的進出藏經驗,提供給各位以下幾種應對方案。 1、天氣:出發前和旅途中時刻關注自己前方的天氣情況和實時路況。 2、行程:制定靈活的行程計劃,留出備選空間、備選道路,可随時靈活調整,“換道”行駛。 3、備選路線:318是進藏南線,還有一條317進藏北線,在新都橋、理塘、邦達都可以由318向北換道至317行駛。 4、路況:多多注意行車中車前路況,如遇前方道路有碎石,泥土等滑落一定要停車觀察山體情況,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必要時撥打道路救援電話;盡可能的不要駕車到地勢低窪的地帶,防止遭遇泥石流。 5、食物:高能量零食、易儲存水果、純淨水。 6、衣服:抓絨棉、沖鋒衣、沖鋒褲、戶外防滑鞋、高筒雨靴、登山鞋、太陽鏡、防曬霜、遮陽帽、手套、防裂 唇膏、蚊蟲噴霧劑、充氣枕、保暖水壺、零錢。>>川藏線旅遊穿衣指南 7、藥品:感冒藥、腸胃藥、鎮痛藥、抗高反藥(紅景天、肌苷口服液、攜氧片)、葡萄糖粉、速效救心丸、抗菌消炎藥、小瓶酒精棉球、Ok繃、消毒紗布、維生素泡騰片、感冒藥、暖寶貼。 8、通訊:最好準備兩個手機(移動和電信為佳),并預存話費。
那麼怎麼哪些地方是一定要注意的路段的? 1. 危險的巴塘到芒康峽谷路段 巴塘到芒康路段,是事故高發段,需要重點注意。 這段路基本都在峽谷裡面,一到雨季就容易遭遇塌方。再加上周圍的河水很湍急,道路被沖斷的事情也常有發生,是以一定要小心駕駛。
2. 又窄又險的芒康到左貢路段 芒康到左貢路段,單論風景,這條路段是相當美的。它橫跨瀾滄江,我們從拉烏山下山到達瀾滄江邊,然後上覺巴山,這段路一上一下,被兩座山夾在中間。 從路況角度出發,這段路是需要嚴肅對待的。雖然經過翻修都變成了柏油路,但是這段路路面依然很窄,也很險,非常難會車。這裡發生過很多車禍事故,路過時一定要留心,注意車速,轉彎記得鳴笛示意。 經過這段驚險的路段後,還要上終年積雪、海拔五千多米的東達山,又是一大挑戰。
3. 相對“安全”的怒江七十二拐 不過說起險,大家可能都聽過怒江七十二拐。你們可能想不到,這裡可比前面兩個路段,怒江七十二拐要相對安全得多了。 原因就是,這裡的顔值保護了行者們的安全。怒江七十二拐的盤山公路風景十分壯美,不管路過多少次,都會被震撼到,非常适合拍照。雖然它的彎道很急,但是很多遊客路過這裡都會慢行拍照,行進速度變慢了,安全性也提升了。。
4. 快速穿過落石區--怒江峽谷路段 跨過怒江,來到業拉山腳下,這裡是怒江峽谷路段。 這個地方很惱火,因為它的落石特别多,我們都叫它“大塌方區”。但是這個路段并不是大面積塌方,而是會有石頭不斷地從山上落下。如果車子被落石砸中,那可不得了,落石的沖擊力能一下就把車子打穿。
到了這裡,是不可以停留的,必須快速通過。峽谷道路狹窄,全長20多公裡,就算不停留,也還是會有很長時間都處在危險中。是以千萬不要說停下來拍個落石的照片什麼的,石頭落下來,人要是倒黴,就是純粹找死了。 順順利利的國道317相比起上述的318川藏線,317川藏線的安全性就強多了。317國道上修了許多隧道,以前的事故高發地都是在盤山公路上(比如:矮拉山),現在不需要翻山了,安全系數自然就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