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握手亞美尼亞示好以色列,土耳其與“仇敵”冰釋前嫌?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喻曉璇

在土耳其東部毗鄰亞美尼亞的邊境小鎮厄德爾,白雪覆寫着土耳其最高峰亞拉拉特山。《創世紀》中記載的諾亞方舟在大洪水後停泊于此,在這座距亞美尼亞僅30多公裡的山峰上,甚至可以遠眺其首都埃裡溫。但這是一片蕭索之地,從未出現過邊貿的繁榮景象——兩國之間的邊境已經關閉了29年。

幸運的是,随着土耳其與亞美尼亞關系回暖,小鎮厄德爾似乎即将迎來生機。2月2日,往返埃裡溫與伊斯坦布爾的航班在中斷兩年後恢複起飛。幾周前,土耳其與亞美尼亞啟動了關系正常化會談,亞美尼亞外長預計将于3月通路土耳其。

無獨有偶,土耳其與另一時常互開罵戰的“仇敵”以色列也出現了關系正常化的迹象。幾十年前,立場親西方的土耳其曾與以色列親密無間,但在總統埃爾多安執政的十多年間,土耳其與“伊斯蘭教的敵人”保持了距離。2010年和2018年,土耳其兩次召回駐以色列大使。直至近日,埃爾多安宣布以總統赫爾佐格即将于3月中旬通路安卡拉,土以關系将進入“積極的新時期”。

随着國内經濟形勢的惡化,土耳其正試圖打開外交局面,從四面樹敵的大膽激進走向折衷務實。在過去一年中,土耳其一直試圖與一度被其“拉黑”的友鄰翻開關系的新篇章,這一連串的名單上不僅有亞美尼亞和以色列,還有阿聯酋、沙特、埃及等國。

觀察|握手亞美尼亞示好以色列,土耳其與“仇敵”冰釋前嫌?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與亞美尼亞民航雙向航班于2月2日開通,大量旅客出行。本文圖檔 人民視覺

百年“宿敵”的第三次和解

1915年至1917年,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土耳其境内大批亞美尼亞人慘遭殺害,亞美尼亞方面稱受害者達150萬,一些學者認為這是與猶太大屠殺同樣性質的種族滅絕。但土耳其一直未承認存在亞美尼亞“大屠殺”,認為死亡人數被誇大。這一曆史事件也讓土耳其人與亞美尼亞人成為百年“宿敵”。

觀察|握手亞美尼亞示好以色列,土耳其與“仇敵”冰釋前嫌?

約1915年,亞美尼亞難民的婦女和兒童。

事實上,1991年,土耳其是最早承認亞美尼亞從蘇聯獨立的國家之一,但由于在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上的争執,土耳其拒絕與亞美尼亞建交。1992年,兩國首次嘗試外交談判,但随着納卡戰事更新,會談以失敗告終。在1993年亞美尼亞占領屬于阿塞拜疆的克爾巴賈爾地區後,土耳其宣布切斷與亞美尼亞的直接貿易關系,關閉兩國過境點,并切斷了陸路、鐵路和航空運輸路線。

2008年,在“足球外交”推動下,土耳其與亞美尼亞開始了第二次和解嘗試,時任土耳其總統居爾前往埃裡溫觀看了世界杯預選賽土亞兩國的比賽,成為首位通路亞美尼亞的土耳其上司人。次年,薩爾基相抵達土耳其布爾塞,再次觀看兩國足球隊比賽——此前數日,雙方剛剛在瑞士蘇黎世簽訂了結束長期敵對狀态、實作關系正常化的協定,并為建交與開放邊境确定了時間表。

然而,在阿塞拜疆和土亞兩國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下,和解程序十分坎坷。2010年,時任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再次聲援阿塞拜疆,撤回了對蘇黎世協定的支援,亞美尼亞也暫停了對協定的準許程式。時至今日,這份協定依然在兩國議會的審議階段。

2020年納卡沖突中,亞美尼亞的失利為土亞的第三次和解提供了契機。這一次,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也對土亞的正常化會談表示歡迎。

“新一輪納卡沖突後,外高加索局勢出現新的平衡格局,土耳其着手改善與亞美尼亞關系,争取擺脫西方壓力,借此提升兩國經濟和人員往來收益,也為打通與阿塞拜疆及中亞國家的通道走廊奠定基礎。近期兩國已經恢複航班,預計關系将得到持續改善。”複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鄒志強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亞美尼亞被土耳其、伊朗與格魯吉亞“包裹”在黑海和裡海之間的内陸,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了區域運輸和能源項目之外,開放與土耳其的邊境也意味着打開了亞美尼亞通向歐洲的門戶。與此同時,厄德爾這樣的東部城鎮也是土耳其最不發達的地區,在貨币貶值和通貨膨脹的持續壓力下,這些地區的經濟每況愈下。打通邊境對于兩國經濟而言無疑是雙赢。

但鄒志強也指出,兩國立場訴求和國内群眾态度依然複雜,完全實作關系正常化并不樂觀。由于土耳其在2020年納卡沖突期間向阿塞拜疆直接提供了軍事援助,大多數亞美尼亞群眾對土耳其還是充滿怨恨。

觀察|握手亞美尼亞示好以色列,土耳其與“仇敵”冰釋前嫌?

2020年10月7日,納卡地區,當道地路上遭受炮擊後一顆還未爆炸的炸彈。

“開放邊境主要是為了鼓勵經濟發展。但建立‘兄弟般的’關系?不,這是不可能的。”一名埃裡溫居民在接受法國24電視台采訪時用一句亞美尼亞諺語描述着與土耳其的關系,“如果你的敵人成為你的朋友,你手裡依然要拿一根棍子。”

另一方面,随着土耳其大選的臨近,埃爾多安也會在亞美尼亞問題上更加小心謹慎,避免引起與正義與發展黨(AKP)結盟的極右翼政黨民族主義行動黨(MHP)不滿。

觀察|握手亞美尼亞示好以色列,土耳其與“仇敵”冰釋前嫌?

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

欲從以色列“空手套白狼”?

在與陸上鄰國亞美尼亞接觸的同時,土耳其也希望與地中海對岸的以色列“重修舊好”。

2月3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将于3月中旬通路土耳其,但以色列總統辦公室沒有給出直接回應。2月6日,以色列總理貝内特表示,“不排除總統會與埃爾多安見面。”

《以色列時報》2月10日報道稱,以色列外交部高官上月曾秘密通路土耳其,為赫爾佐格的出訪做準備。不過,埃爾多安1月27日曾對外宣稱赫爾佐格的來訪時間是2月中旬,尚不清楚為何推遲。

土耳其曾與以色列建立了幾十年的夥伴關系,兩國在軍事、情報方面都有着密切合作。1985年至2000年,以色列向土耳其出售了價值超過50億美元的坦克、飛彈、無人機、火炮和情報裝置。但在埃爾多安上台後,土耳其越來越多地傾向于支援巴勒斯坦,土以關系逐漸緊張。

2010年5月,以色列軍方以武力攔截一艘駛往加沙地帶的土耳其救援船,造成10名土耳其人喪生,土耳其随後宣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2011年9月,土耳其決定将土以關系降至二秘級,中止雙方一切軍事協定。兩國關系在2016年實作正常化,但兩年後又因美國将駐以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而再次惡化。近幾年,埃爾多安多次與以色列前總理内塔尼亞胡隔空“罵戰”,還曾宣稱以色列是“伊斯蘭教的敵人”。

“土耳其與以色列改善關系是其改善周邊外交環境的重要一環。”鄒志強指出,面對東地中海地區争端中的孤立局面,在土耳其看來,以色列是一個可以争取的對象,以色列的天然氣也是缺少能源的土耳其的進口來源之一。

過去十幾年,在東地中海的塞普勒斯、埃及、以色列及黎巴嫩沿岸進行的探索性鑽探發現了大量天然氣和石油,這片海域也是以成為了與海洋邊界和經濟專屬區(EEZ)有關争議的焦點。2020年,以色列與希臘、塞普勒斯簽署東地中海天然管道建設協定,管道拟定從以色列的黎凡特盆地近海天然氣儲層出發,穿越東地中海,到達希臘的克裡特島,再經希臘大陸最終到達意大利。同在東地中海,卻被排除在合作之外的土耳其一直對此心懷不滿。

但近日有報道稱,美國政府已經通知以色列、希臘和塞普勒斯,不再支援拟議的從以色列向歐洲輸氣的東地中海天然氣管道,分析認為,除了環境和地緣政治方面的考量外,美國還有對成本過高的擔憂。而這似乎讓土耳其看到了機遇——就在這一消息傳出幾天後,埃爾多安便宣布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将通路安卡拉。

“我們可以在土耳其使用以色列的天然氣,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共同努力把天然氣輸送到歐洲。”埃爾多安在離開烏克蘭回國的航班上對記者表示,這些問題将在赫爾佐格來訪期間提上議程。

對于這一提議,以色列媒體的熱情卻不大。《耶路撒冷郵報》一篇評論文章稱土耳其的以色列議程是“空手套白狼”,文章警告,以色列将天然氣輸送給土耳其,土耳其可能會利用這些經濟上的收益繼續為哈馬斯提供資金。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對澎湃新聞指出,天然氣合作隻是土以讨論的一個議題,土耳其在這方面表現得較為主動,但以色列不會選擇從土耳其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王晉認為,以色列願意和解的考量還在于串聯圍堵伊朗,并要求土耳其關閉哈馬斯在土耳其的辦事處,而土耳其迫于經濟上的壓力,也不得不尋求以色列的幫助。

土耳其外交“突圍”?

“土耳其遠大于土耳其。”這是埃爾多安時常強調的話。過去的十年間,土耳其借助曆史文化遺産、記憶的複興與重構,打出了“新奧斯曼主義”的大旗,一定程度上實作了将自身影響力投射至更廣闊地緣政治空間的目标,但這種激進的外交政策也讓土耳其自身不斷陷入與鄰國及傳統盟國的沖突之中。

去年以來,伊朗、沙特等中東地區主要國家之間的關系迎來緩和。土耳其也開始了外交“突圍”,向此前交惡的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國陸續抛出橄榄枝。

“大國中東政策的變化及大國關系的緊張,使得中東地區國家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增大,但之前的經驗證明對抗并不是最優選擇。”鄒志強表示,“中東地區國際關系的變化也使土耳其充滿了危機感,特别是以色列與海灣國家關系的持續靠攏,促使土耳其也根據形勢進行政策調整,改變孤立地位和維護地區影響力。”

“土耳其目前經濟困境持續,通貨膨脹高企,埃爾多安政府面臨2023年大選和建國百年的巨大壓力,急需尋求經濟支撐和改善國内經濟形勢,穩定執政地位,赢得下屆大選成為其最大關切。與地區大國改善關系可以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鄒志強說道。

這樣的外交動作收效也很快。去年11月,阿聯酋阿布紮比王儲穆罕默德通路安卡拉,與土耳其簽署了能源和基礎設施合作協定,還高調宣布将在土耳其設立一個100億美元的投資資金。今年1月19日,兩國簽署了一項49億美元的貨币互換協定,此舉大大緩解了土耳其央行因貨币大幅貶值而面臨的外匯存底壓力。

1月初,埃爾多安宣布将于2月通路沙特。據“海灣線上”報道,這一消息釋出不久後,沙特取消了四年前對土耳其商品實施的非正式禁令。

但鄒志強也指出,土耳其目前改善與其他地區大國關系的努力,并不意味着其周邊外交的根本改變,而是根據形勢變化和自身需求進行的适時調整。

“土耳其也不願意放棄在地區事務中的既得利益和原有立場,隻是緩和了巴勒斯坦、利比亞等地區問題上的态度和調門,不再堅持強硬對抗态度,局部進行利益讓渡。”他強調,“改善關系也是雙方需求,并不意味着土耳其單方面讓步。”

責任編輯:張無為 圖檔編輯:陳飛燕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