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很少有人僞造銀票的原因,小額沒有意義,大額沒有“資格”

如今在大陸已經完全普及的移動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很少再随身攜帶現金,支付變得非常便捷,一部手機幾乎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交易。甚至,便捷的移動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量的小偷“失業”。與如今友善快捷的移動支付不同,在古代,貿易的形式最早是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用同等價值或價值接近的物品交換來完成交易。以物易物的方式雖然也能完成交易,但這種方式無疑極為不便且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社會的發展,後來出現了可以代表一般等價物的特殊物品——貨币。

古代很少有人僞造銀票的原因,小額沒有意義,大額沒有“資格”

貨币的出現,對人類經濟貿易的發展有着劃時代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交易變得更加便捷。在古代,貨币的原材料一般為3種,即金,銀,銅。這3者所代表的價值也根據它們各自的稀有性而定,價值最高的無疑是金,其次才是銀,最後是銅。隻是,以金屬作為貨币雖然大大改變了人們的貿易方式且使用曆史超過的數千年,但金屬的重量和其易磨損的特點,使其在實際的使用中依然存在很大的不便,遠遠稱不上“完美”的貨币。到了宋朝時期,大陸出現了全世界最早的紙币——交子。

古代很少有人僞造銀票的原因,小額沒有意義,大額沒有“資格”

隻是,由于當時的防僞意識與技術手段不夠高明,加上政府發行沒有節制,是以交子價值得不到保障,也就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到了明朝中後期,大量白銀湧入大陸,也是在此時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銀票。隻是這些銀票大都出現在一些特定的交易中,或者由一些達官貴人持有,并沒有真正流行起來。等到銀票真正流行起來,一般群眾也可以使用的時候,已經到了清末。說到這裡不得不提“貨币造假”,不止是現代社會有造假币的現象,在古代這種情況依然經常發生,那麼古代是用怎樣的防僞技術來保證銀票的真實性呢?

古代很少有人僞造銀票的原因,小額沒有意義,大額沒有“資格”

在清末,銀票的發行方有兩個,分别為官方和錢莊,發行的銀票也分别對應官銀和私銀。官銀作為官方用來計算國家财政收入,軍饷,赈災等用途,官方所發行的銀票也是為此服務,就算有人僞造也沒有意義,是以我們主要來研究錢莊發行的銀票。一般的錢莊發行的銀票都會在最顯眼的地方寫明“私人票号”,且根據具體價值又分為銀元,銅元,銅錢,銀兩4種票。在其具體的防僞技術上,最基本的就是材質和印刷技術的不同,想要僞造相對比較麻煩。除了這種基本的防僞技術,還有3種更為實用的防僞措施。

古代很少有人僞造銀票的原因,小額沒有意義,大額沒有“資格”

第一個就是銀票上細緻複雜的花紋,不僅由多種顔料交替印刷,且分别使用不同的工藝,僞造難度極高。第二則是銀票的特殊材質,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有變化,包括上面的花紋也會變化,而這種變化是比較細微的,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等到有心人掌握了技巧或規律,新材質新花紋的銀票也重新出現了。第三則是法律的威懾,每一張銀票的正反面都會寫幾個小字“僞造依律治罪”。在古代,僞造銀票是重罪,一般不會有人去以身試法。除此之外,大額銀票所服務的對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進行篩選,并不是任何人都有權使用。

古代很少有人僞造銀票的原因,小額沒有意義,大額沒有“資格”

可想而知,僞造小額的銀票,不僅用處不大,還很可能會被發現,犯罪成本太高。而大額的銀票又講究資格,有權使用的必然是當地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一般人無法模仿。試想一個叫花子拿出一張價值10萬兩的郵票去錢莊換錢,恐怕當場就會被抓住送到官府。是以,看起來不過是一張紙的銀票,上面卻隐藏着各種細節和秘密,不同錢莊在郵票的書寫方式上也有不同的防僞密碼,一般人無法破解。是以,在古代,想要僞造銀票,不僅成功率極低且風險極高,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铤而走險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