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背景很多粉絲給懂哥提問時都會告訴懂哥自己的預算以及對汽車功能性的需求。比如想要寬敞一點的轎車、座位多的SUV、比較小巧好停車的純電動車等。而根據不同消費者的習慣,也會告訴懂哥,想要合資車、國産車、或者是豪華品牌等。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不過懂哥發現,大部分人如果是購車預算在15萬元以下的,基本上都會更傾向于選擇國産車,畢竟這個價格區間是目前國内家用車消費者預算相對比較集中的區間,是以目前大多數國産品牌車企也是最看重、投放産品量最大的價格區間。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國内車企對于汽車的設計、制造、科技等方面的水準進一步提升,國産品牌不僅把汽車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多車企也開始大膽地往更高端的方向邁進。除此之外,雖然中國汽車市場是産銷大國,但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同樣是大家的夢想,把咱中國車推向是世界的舞台。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消息,在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總量達201.5萬輛,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多年來一直是在100萬輛上下波動,2020年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為99.5萬輛,而2021年,則達到了201.5輛,總量實作了翻倍,其中201.5萬輛出口的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為30萬輛。是以中國在全球範圍内,不僅是銷量大國,也同樣是出口大國。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不僅是因為國産汽車走出了國門,同時也有外國汽車品牌入駐中國進行生産,比如大家熟知的特斯拉。特斯拉無論是在國内還是在國外,銷量都是節節攀升,根據特斯拉公布的2021年傳遞量資料,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已經超越了美國加州的弗裡蒙特工廠,位列全球傳遞量首位,在2021年度,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傳遞量達48.41萬輛,占特斯拉全球93.6萬輛的51.7%。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除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還産出了超過16萬輛的海外市場傳遞,滿足歐洲、亞洲等十多個國家的需求,其中Model 3在2021年的出口量就突破13萬輛。投産已經兩年的上海超級工廠産能攀升迅速,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成為了特斯拉最重要版圖和生産基地。

除了特斯拉這類外資品牌在中國進行生産再返銷國外的品牌,我們再來看看走出國門的中國自主品牌。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根據搜狐汽車整理的海關總署、中國汽車工業産銷快訊所釋出的資料,2021年1-11月中國汽車出口排行榜,上海汽車集團出口總量以絕對優勢排在了榜首位置,上海汽車的出口總量占據了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的26.71%,排名在第二和第三位置的是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根據統計資料來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中東、歐洲、非洲等地區,并且主要出口國是開發中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由于這些國家當地沒有本土汽車品牌,或者是本土汽車品牌做得并不太出衆,是以品質不錯、成本效益高的中國品牌汽車就相對更加容易獲得當地消費者的青睐。

而在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和傳統汽車強國中,本身就有着非常成熟的汽車工業生産、銷售和售後體系,這就導緻在中國品牌的汽車在成本方面無法形成領先優勢,競争力較弱的局面。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不過,随着全世界家用車和商用車市場中,逐漸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變,國内許多新能源汽車也很受國外消費者的喜愛,是以中國的汽車出口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比亞迪的純電動大巴車早已進入歐洲市場和英國市場,遍布歐洲20個國家,應用在超過100個城市。

除此之外,挪威也成為了各大國内新能源品牌在歐洲的“落腳點”。國内高端電動車品牌蔚來,帶着ES8以及一系列服務體系帶到了挪威市場,據了解,2022年下半年,蔚來全新的轎車産品ET7也将在挪威上市并銷售,換電站、充電樁也正在布局中。

比亞迪,在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上,比亞迪宣布了最新的全球化戰略:歐洲出口計劃,将入歐首站選擇在挪威,首批100輛唐EV在去年5月底出港,在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傳遞當地使用者。

而在2021年12月6日,小鵬汽車在推特上寫道:第一批小鵬G3i SUV已經到達挪威。

還在迷信合資車、進口車?咱們國産車都已紛紛走出國門!

中國汽車邁出國門,走向世界,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夠用上中國汽車、了解中國汽車。但是,中國車企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基,是中國消費者所提供的基礎。

不要“雙标”,把國外市場服務得體體貼貼,卻忘記了中國國内的使用者。一味把更好的産品輸出國門,而把标準更低、品質較差的産品放在了國内銷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