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叮當快藥流血IPO失利 外憂内患夾擊恐難高枕無憂

作者:财經網

在IPO被按下暫停鍵之後,盡管仍可以更新招股書并尋求聆聽機會,但“叮當快藥”所屬公司叮當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截止2022年2月10日并沒有新的動作。

與此同時,在面對連續虧損、自身服務有待提高的内憂之下,叮當快藥也面臨着來自網際網路巨頭的夾擊,在同質化競争嚴重的市場環境之下,叮當快藥在戰略、營運等方面仍面臨不少短闆,或許隻有夯實基礎,練好基本内功,才是為IPO鋪路的最優解。

連續虧損 自我造血供應不足

叮當快藥招股書顯示,按2020年收入計,叮當健康在中國數字零售藥房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佔有率1.2%,僅次于阿裡健康(11.4%)和京東健康(7.7%)。交了一份看似優異的答卷,卻迎來了IPO首戰的失效,這家企業的成色注定要被大衆重新審視。

時間回到2014年,仁和集團創始人楊文龍窺見O2O的風口機遇,成立了藥物上門配送平台叮當快藥。成立之初,叮當快藥主打“快”字,承諾“28分鐘送達”,并采用了與線下藥店合作提供配送服務的輕資産模式。

然而,楊文龍發現,藥店自行配藥的低效可能無法滿足叮當快藥28分鐘送達的承諾,于是在2016年開始資産轉重,線上下自建智慧藥房,自建藥品配送系統及團隊。針對業界對重資産模式的質疑,楊文龍曾回應稱,當配送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自建團隊成本會比與第三方合作成本更低。

根據招股書資料,截止2021年3月31日,叮當快藥已設立286家智慧藥房,覆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14個城市。這離叮當快藥曾提出的“千城萬店”戰略布局目标距離相去甚遠。

一方面,期望中的高配送量尚未兌現,另一方面,加速擴張所帶來的高昂成本也成為了叮當快藥的負擔。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Q1,叮當快藥履約成本分别是9750萬元、2億元、2.83億元以及9600萬元,占營收比重分别為16.7%、15.7%、12.7%和12.4%。

在銷售、推廣成本方面,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Q1的相關投入分别為1.4億元、2.8億元、4.41億元以及1.75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别為24.1%、21.8%、19.8%以及22.5%。

高昂的成本意味着賺錢并不容易,從資料看,2021年Q1營收同比2020年同期增加56%,但與2018-2020年的複合增長率95.2%相比大幅降低。資料顯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Q1,叮當快藥的收入分别為 5.85 億元、12.76 億元、22.29 億元和 7.80 億元。

除營收增速放緩外,虧損是叮當快藥繞不過的話題。《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Q1,叮當快藥的虧損分别為1.03億元、2.74億元、9.2億元以及7.67億元,累計虧損了20.64億元。

此外,叮當快藥的毛利率也在不斷下探。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毛利潤分别為2.4億元、4.7億元、7.66億元、2.37億元,相應毛利率為41.1%、36.8%、34.4%及30.4%。

總體而言,叮當快藥在加速擴張的時候,預期的規模效應尚未達到,反而在戰線上投入加重,導緻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在盈利周期變得更長之後,能否真正淬煉出核心競争力還有待觀察。

面對競争對手四面夾擊

從多家網際網路醫療企業财務報表來看,核心營收基本還是聚集于“醫藥電商”或“藥房”收入上,叮當快藥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叮當快藥也急需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楊文龍曾言,叮當快藥不隻是個藥品大賣場。2019年,叮當快藥試圖深入慢性病及健康管理場景,宣布着手打造“醫+藥+保+養”健康新生态。在招股書中,叮當快藥對自己的業務進行了重組,生态鍊條變成了“藥+醫+慢病管理”。

不過,瞄準網際網路醫療的并不隻是叮當快藥一家。因為可以藥品為基點,向外輻射到保險、問診、支付等鍊條的緣故,更多企業都瞄準了這個健康入口,試圖入場分羹。

與其他企業相比,叮當快藥并無明顯優勢。以線上問診方面為例:從《招股書》上來看,截止2021年3月31日,叮當快藥自家的醫療團隊有16名全職及58名兼職醫生,第三方醫療機構合作的醫生為800多名。2021年4月及5月,該公司錄得線上診療服務共96.16萬次咨詢,增長顯著。

相較之下,天眼查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末,微醫已經打通了中國超過7800家醫院,包括95%以上的三級甲等醫院,擁有醫生超27萬名,累計注冊使用者為2.22億名,平均月付費使用者數為2540萬名。

據艾媒資料,阿裡健康旗下的天貓醫藥平台設定了3000名執業藥師線上值守,長期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專業用藥指導與咨詢服務。

據《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發展白皮書》,京東健康網際網路醫院在2020年已實作每天為12萬人次提供問診咨詢服務,使用者複診率近50%,25%的患者問診後直接購藥。

另據艾瑞資料,阿裡健康、美團、京東健康使用率均在30%以上,處于第一梯隊;而叮當快藥隻能處在為第二梯隊,叮當快藥的市場佔有率正被其他企業一點點蠶食。

2016年,京東上線京東大藥房,借助京東平台的京東物流、達達配送等,其即時買藥業務發展順利,之後“京東健康”登陸港交所;阿裡也在2016年收購了線下藥房,并順勢推出阿裡健康大藥房,依靠淘系商家、菜鳥物流、餓了麼等發展迅速。

2017年成為本地生活霸主後,美團也積極進軍健康領域。美團财報顯示,2020年Q3财報顯示,美團單季藥品訂單同比增長超兩倍,截至第三季度末,入駐美團買藥平台的藥店共計10萬家左右。

值得留意的是,現在不少線下大藥房也開始涉獵此道,與之相比,叮當快藥似乎也并無優勢。招股書顯示其線下零售的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9.3%下降至2020年的7.8%。2020年,線上下零售方面,叮當快藥平均每店産生收入56萬元,而以線下業務起家的老百姓大藥房,營收為190萬元。

事實上,在醫療健康領域,叮當快藥還面臨着平安健康、圓心科技、思派健康、智雲健康等多家企業的競争,在衆多企業的夾擊下,留給叮當快藥的時間或許已經很緊迫。

内憂外患不斷

盡管随着數字技術的發展和不斷滲透,讓網際網路醫療迎來了新的機遇,但叮當快藥所處環境内憂外患也日趨嚴重,若無法解決存在的問題,前景難言樂觀。

業界觀點普遍認為,O2O賣藥重點是快、提供日常化、隐私化的品種,是以成敗與否,最核心的要看服務能力是否能做到極緻。

财經網科技梳理黑貓投訴平台發現,截至2022年2月10日,關于叮當快藥的投訴有360條。上述投訴涉及商品有品質問題、接單不配送、送藥逾時、疑似售假、售價差異大等。

除此之外,叮當快藥還曾多次被相關部門處罰。2021年底,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一則罰單,決定書顯示,叮當智慧藥房(廣東)有限公司深圳福田田面新村店存在藥品違法行為,根據相關規定對涉事門店處以警告并罰款1000元。

2021年12月10日,叮當智慧藥房(廣東)有限公司深圳福永芳華店存在藥品違法行為,根據相關規定對涉事門店處以警告并罰款1000元。

2021年11月22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叮當智慧藥房(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寶安塘尾店未按規定陳列藥品案行政處罰決定書(深市監寶處罰〔2021〕福海528号),并對涉事門店處以罰款1000元。

據媒體引用業内人士說法,處罰金額雖然不大,但由此說明叮當快藥的内部管理及風險控制是存在巨大問題的。

據不完全統計,叮當快藥及旗下藥房等合計被處罰約20次。

與此同時,“28分鐘到家”的承諾也讓媒體發出質疑,認為雖然廣告宣傳語并不是強制性的要求,但這樣的宣傳所形成的共同認知和使用者期待,會加大騎手們承受的時間壓力和心理壓力,容易讓他們更傾向于做出一些有“緊迫感”的選擇。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去年2月,李女士(化名)被一位身着叮當快藥工作服的騎手撞傷造成右踝關節骨折,經過了10個月的溝通協商,雙方在去年年底達成和解,一次性付清全程醫療護理費用。

此前,《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就曾揭示過外賣騎手面臨的困境:由于規定的配送時間越來越短,外賣騎手越來越難,不得不超速、闖紅燈、逆行,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急劇上升。

相對于餐飲來說,慢性或者輕微病證的患者對于藥品的即時配送要求或許沒那麼高,而急症的患者或許更适合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對于叮當快藥而言,或許要思考一下,“28分鐘到家”是否會變成一種時間壓力加注在騎手身上,進而增加安全的隐患。

總結:

據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大健康産業的整體營收突破7萬億元,到2021年将達8萬億元,2022年将達8.32萬億元,2024年中國大健康産業的市場規模預估數值達到9萬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網際網路醫療在未來很長時間會是一個黃金賽道。不過,目前網際網路醫療除了電商和資訊化有較好的盈利表現之外,其他領域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除此之外行業整體也需解決好發展和信任的問題。

不過,在新老玩家混戰的階段,叮當快藥當務之急是考慮“止血”,再加強自身護城河,否則資本故事能否續寫将是個謎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