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常洪倫專欄 | 元宵節 難忘第一次吃湯圓

作者:齊魯壹點
「青未了」常洪倫專欄 | 元宵節 難忘第一次吃湯圓

文|常洪倫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進制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後第一個圓月之夜。元宵節有吃元宵、吃湯圓、賞花燈、舞龍師、踩高跷,猜燈謎等習俗,流傳至今已兩千多年。

元宵節這天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張燈結彩,放煙火。出門賞月以示慶賀,合家團圓,熱鬧非凡,蔚為壯觀。

今年的元宵節即将來臨,感慨和歎息又啟開了我第一次吃湯圓沉封了四十多年的回憶。

我第一次吃湯圓還是參軍入伍後,在部隊過的第一個元宵節。當兵的第一年,部隊就開跋到陝西省西鄉縣大巴山腳下。參加軍訓的新兵連就駐紮在大巴山的半山腰裡。那是一個風景迷人的好地方,稱得上山青水秀。一年四季滿山遍野一片郁郁蔥蔥的大白菜、胡蘿蔔、香菜、菠菜、大蔥、蒜苗随手可取,層層梯田,各種蔬菜長勢喜人,山下有山泉水流入河流,一米多深,清澈見底的河壩,魚群暢遊于河水中,被人們看的一清二楚,這條河流約二百米寬,長約三十公裡,它在群山環抱之中,恰似新疆的天池,令人們流連忘返,碧水藍天,風景迷人,讓人難以忘懷。

在這樣美麗的名山秦嶺之濱駐紮,心情非常愉悅,尤其是在部隊這所大學校生活學習,深感幸福滿滿。是啊,在部隊過第一個元宵節,能夠第一次吃上香甜的芝麻白糖、葡萄幹、核桃仁做成的湯圓,深感幸福和快樂!因為當兵以前,在老家從沒有吃過湯圓。元宵節吃湯圓僅僅是聽别人說過,但從沒有吃過,更不知道湯圓是什麼樣的,又是什麼滋味呢?不敢奢想。入伍之前在家鄉吃的是地爪、紅蘿蔔、南瓜等,沒見過湯圓是什麼樣子。這裡一點也沒撒謊,因為當年我們還在吃地瓜幹窩頭,鹹菜疙瘩,還沒有摘悼貧窮落後的帽子。

元宵節晚上,我們的班長一再告訴,不,應該說是提醒,他提醒我們湯圓是由糯米面做成的,粘面子、白糖都不易消化,少吃點為好。盡管班長多次提醒我們少吃點,但是我們多半新兵還是都吃撐啦。因為入伍之前從沒有吃過這麼香甜可口的好東西,特别誘人貪吃。大家吃起來就沒有留着嘴,一碗、兩碗、三碗,既輕松又美滋滋的吃下去了。下半夜幾個戰友被湯圓撐的睡不着,偷偷的在院子裡跑起來。蒼天保佑,經過半夜的跑步助消化,以解決漲肚子的難題,現在幾個戰友回憶起來,還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

今天仔細想來,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可以了解為:一是當年家鄉的生活條件差,物質匮乏,湯圓稀缺;二是因為沒有吃過湯圓,不知道它難以消化;三是因為湯圓太好吃啦,對貧窮落後的農村孩子來說誘惑力太大,沒有把握住自己對湯圓的貪欲之心。在國富民強的今天,就不可能再發生這樣可笑的事情了,這麼低級的錯誤完全可以杜絕。今天,大陸人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變化,小小芝麻白糖餡的湯圓算得了什麼呢?它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尋常食品,被湯圓撐的自己無地自容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世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光陰流轉,歲月變遷。随着人們生活條件的大幅度提高,元宵節吃湯圓、大魚大肉,乃至山珍海味已不再是一種奢侈品了。豐富地大餐散發出陣陣香氣撲鼻的味道,家家戶戶其樂融融。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年味未盡,元宵節又到。

祝福大家,元宵節快樂!

2022.2.10習作

「青未了」常洪倫專欄 | 元宵節 難忘第一次吃湯圓

作者履歷:常洪倫,山東郓城人,男,1955年4月生,中共黨員,退休幹部,1975.12一1982.12在部隊服兵役。任營部衛生員,文書。曾在《戰勝報》、《鐵道兵報》、《解放軍文藝》、《大衆日報》、《菏澤廣播電視報》、《郓城融媒》、《文明新郓》、《牡丹花開融媒》、《郓城文藝》等媒體發表文章一百五十餘篇榮立三等功兩次,營嘉獎八次。現為:菏澤市作協會員、郓城縣作協會員、郓城縣詩聯會員。

壹點号心夢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