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他父親的腳印
石衛平
小時候,爸爸經常帶着行李出門,每次離家都是兩個月左右回來,聽媽媽說"爸爸去上班了",年輕人對父親的"工作"真的不了解。後來長大了,才知道父親在水利部門工作,經常去鄉下,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水問題。當時,許多村莊沒有道路,他的父親和他的同僚們不得不步行,經常到他們居住的地方和他們居住的地方,在省内的許多村莊留下了他們的足迹。
多年後,帶着年輕的想法,我渴望有機會找到父親的足迹。2018年初,作為黨員幹部,我被部隊任命到贛南藏族自治州周曲縣巴龍鄉村,開展支援工作,踏上了父親走過的路。
下轄兩個自然村,平均海拔2000米,村民84人,藏族共300餘人,其中貧困家庭40人,貧困人口133人。當地人民主要從事農業,由于缺乏耕地,村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洋芋和綠草,不種植任何蔬菜;
村裡的生活比較單調、寂寞,周末和節假日經常有人在村裡值班。最初由于語言障礙,與村民的溝通也很困難,工作、生活都不習慣。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的身影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想起父親去鄉下的艱辛和困難,想起父親每次從背後走出來,突然覺得眼前的困難不算什麼。
為了更快地融入到村裡工作中,掌握村民的實際情況,每天早下午,我堅持來回走到兩個自然村,跟村民打招呼,勞拉回家。起初,有的村民問我從哪裡來,我回答說:"我是機關任命的扶貧幹部。"村民們搖了搖頭,于是我用手說,'新年面條和油,你們家裡有師嗎?"""核桃樹苗,草藥,洋芋,你把它們種在你的房子裡了嗎?""這些東西是我們給大家的機關......"劃了很久,村民們忽然點了點頭,說道:"哦,我知道。并豎起大拇指,吹噓:"共産黨好,你的機關好。"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都會升起一種自豪感,隐約感覺到父親也在用贊美的眼神看着我。
那年端午節過後,機關上司來到山村下半區參觀慰問,組織的關心讓我深受鼓舞。
那年夏天,電視劇《最美青春》展現了在炎熱的歲月裡,世阪壩的前輩們綻放出最美青春,那些故事啟發了我。
炎熱的夏天,我和下半山的村民們一起工作,感受"近心春"帶給人們的清涼和歡樂。秋天來了,我和田裡的村民分享馬鈴薯的收獲。冬天來了,我和村民們一起參與并見證了村裡道路的修繕。
2019年夏天,我們收集了價值11.7萬元的新内衣350套,并捐贈了山村下半部分的所有村民。也是那年夏天,我和村裡的幹部和幫隊員排了7人一行,走進家中探望的對象,穿過陡峭的斜坡巷道,因為路面濕漉漉的雨後,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導緻右手腕骨折。傷勢一好轉,我就匆匆趕回下山村。
在村子裡兩年的幫扶,我的心一直跟着父親的背影,雖然出汗、受傷,但我沒有遺憾,每當這個時候總能感覺到我和父親很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