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口身邊事#“瓷娃娃”王妙鈎花登鼎“冬奧會”“快看,這就是我們織就的頒獎花束!”2月6日20時,在奧運之火的見證下,五

作者:旅途中的精彩

#周口身邊事#“瓷娃娃”王妙鈎花登鼎“冬奧會”

“快看,這就是我們織就的頒獎花束!”2月6日20時,在奧運之火的見證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與鳥巢映射出的紅光交相輝映。在北京賽區頒獎廣場,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範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張雨婷站上了最高領獎台,揮舞着永不凋謝的“絨耀之花”向世界微笑。坐在電視機前的鹿邑姑娘王妙緊緊盯住螢幕,不禁熱淚盈眶。

體育健兒們所持“絨耀之花”使用的是勾邊而成的絨線花束,其中包括玫瑰、月季、鈴蘭、繡球、月桂和橄榄等寓意美好的花型,可以永久儲存,寓意為永不凋謝的奧運之花。王妙就是這些花束的編織者之一,去年10月憑借着精湛的技藝,王妙得到了北京冬奧會頒獎花束上5000朵繡球花和1300片月桂葉的訂單。王妙說,因為工程量較大,她手把手教會村裡的20多名姐妹鈎編繡球花和月桂葉子,此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裡,王妙和姐妹們每天都會花費十幾個小時,一針一線編織帶着手指溫度的絨線花。

據了解,30年前,王妙出生在鹿邑縣邱集鄉東大王村的一個普通農戶家中。出生僅14天的她就被确診為成骨不全症患者,即俗稱的“脆骨病”,也就是“瓷娃娃”。對于“瓷娃娃”來說,哪怕是非常輕微的碰撞,都有可能造成嚴重骨折。“聽我媽說,我小時候骨折就有30多次,有時一個月就骨折3次,一根骨頭會斷成3段,這一段還沒長好呢,另外一段又骨折了。”王妙說。

22歲前,由于病情嚴重,家人不敢讓王妙下床走路。一張床就是她活動的所有空間,書籍是她全部的精神慰藉。“我沒上過一天學,弟弟上學回來後教我拼音,就這樣我學會了拼音、認識了漢字。”王妙說,她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每當人生之路上感到困惑的時候,就會去讀這本書,它就像一座燈塔,指引她繼續向前。

後來在求醫的過程中,她接觸到手工編織技藝,并且技術越來越精湛,作品多次獲得國内大獎,還成功申請了縣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成立了織夢工作室,帶領家鄉留守婦女增收緻富。王妙在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曆時,多次提到各級黨委政府特别是殘聯、婦聯對她的鼓勵和支援,她動情地說,“隻有真正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殘障人士的創業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把自己的愛與祝福密密織在絨線花裡,希望全世界的運動健兒一起向未來,永無遺憾。”王妙笑着說,每次看到運動員站上領獎台手拿她們編織的絨線花時,心情都十分的激動,能夠參與冬奧會頒獎花束的制作,她深感榮幸。

#周口身邊事#“瓷娃娃”王妙鈎花登鼎“冬奧會”“快看,這就是我們織就的頒獎花束!”2月6日20時,在奧運之火的見證下,五
#周口身邊事#“瓷娃娃”王妙鈎花登鼎“冬奧會”“快看,這就是我們織就的頒獎花束!”2月6日20時,在奧運之火的見證下,五
#周口身邊事#“瓷娃娃”王妙鈎花登鼎“冬奧會”“快看,這就是我們織就的頒獎花束!”2月6日20時,在奧運之火的見證下,五
#周口身邊事#“瓷娃娃”王妙鈎花登鼎“冬奧會”“快看,這就是我們織就的頒獎花束!”2月6日20時,在奧運之火的見證下,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