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濟南手藝人複刻“水門橋”16天制成縮小72倍的微雕

濟南手藝人複刻“水門橋”16天制成縮小72倍的微雕

李義中和作品合影 濟南時報·新黃河用戶端記者郭夢桐 攝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熱映,點燃了無數觀衆的愛國熱情。濟南微縮手工藝人李義中觀看電影後,複刻了水門橋戰場的宏大場景。據了解,這件作品長1.8米,寬1米,高約80厘米,由5人花費16天制作完成。李義中稱,這是自己做過的最大規模的微縮場景,其中斷橋和爆炸的細節耗時居多,需要純手工制作上色,成員們經常加班到半夜。從業多年,李義中制作了不少展現紅色精神的作品,站在一名手藝人角度,他希望通過作品讓紅色精神能夠代代相傳,鼓舞更多年輕人群。

濟南微縮手藝人複刻水門橋

10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李義中的工作室,近日剛制作完成的水門橋微縮場景放置在工作室最顯眼的地方。整個作品長1.8米,寬1米,高80厘米。整體的比例為1:72。看上去規模宏大,除了水門橋外還有諸多細節。

偌大的山體,從水門橋往下延伸的水利變電站以及水門橋的橋體,構成了場景中最為壯麗的畫面。一些微縮人物以及山體上的雜草則是栩栩如生,小巧而又精緻。

“整個山體是用泡沫闆制成,除了一般的雕刻處理以外,一些做舊的戰争痕迹需要人工制作”,作者李義中告訴記者,制作過程有許多“亮點”,如幾十名士兵是3D列印,水利管道由水管材料制成,整個山體的雜草則是由制作者從幹蘆葦上一簇簇分離出來,打造了一個個細節。

李義中說,制作難度最高的當數水門橋的斷裂部分。“炸斷的橋體并不平整,還有一些雜亂分布的電線,工藝上并不簡單,要花費幾天的時間去做一個斷面”,僅這樣一個部分,就用了約8天時間才完成。

被影片震撼 連熬16天制作

“做這件作品,是想讓人銘記這段曆史,緻敬我們的老英雄們”,在長津湖電影上映之前,李義中團隊便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在觀看完影片後,他深受感動,決定要把想法實作,複刻一次電影中的場景。

由于可借鑒的資料不多,他隻找到了一幅模糊的照片,這張照片被列印出來作為參考。看完電影後,其中有許多細節又被推翻,重新制作了一次。

在李義中的工作室裡,有幾名年輕的學徒,在這次創作過程中,他們也有參與。記者在工作室看到,微縮場景的制作工具繁多,原材料有100多種,包括染料、黏土、泡沫闆,還有各種各樣的刀類工具,多達30多種。

“因為制作複雜,熬夜是家常便飯”,李義中說,為了更快完成作品,團隊成員幾乎每晚都要加班到十一點左右,一些細小材料的制作費時費力,如衛生紙做的軍營帳篷,還有蚊帳模拟的鐵絲網,為了呈現好的效果,成員們隻能不斷嘗試,尋找合适的材料。

期望作品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一直以來,李義中專注于微縮農村老家的場景,他的工作室,陳列着不同地區、不同年代的微縮老屋,代入感極強。魯西南老屋、陝西窯洞、福建土樓、徽式人家、東北土炕……每件作品都是濃濃的鄉愁。

而關于紅色精神的微縮場景貫穿于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之前在臨沂做過軍民魚水情題材的微縮,也為部隊做過愛國場景雕塑”……類似的紅色作品還有很多。

“之前的一些作品被展出時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來觀看,其實這也是我們的初衷”,李義中說,希望更多的人記得革命烈士在戰場上奮不顧身的精神,通過作品銘記曆史,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