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場之外“黑科技”激戰正酣 冬奧會見證中國科技創新實力

作者:華夏時報
賽場之外“黑科技”激戰正酣 冬奧會見證中國科技創新實力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闫曉寒 盧曉 北京報道

科技感,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一大特色。當第24屆冬奧會如約而至,北京這座有着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彙聚着全世界的目光,最新的科技也賦予了這屆冬奧會全新的色彩。

時間回溯至1924年1月,第一屆冬奧會在法國開幕前一周,舉辦地夏慕尼因天氣突變,3.6萬平米的戶外冰場融化成水池,這一意外幾乎導緻比賽延期。那時的人們不會想到,98年後的今天,在人工智能預報技術的助力下,氣象情況已經可以被精準掌控。站在當下,這場世界級體育賽事,已不僅僅是全球運動員的競技舞台,也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成果的展示平台。

機器人成“網紅”

本屆冬奧會開幕式恢弘壯美的視聽盛宴背後,是人工智能、5G、AR、裸眼3D和雲等多種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現——開幕式舞台地面是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承載水墨傾瀉而下的豎屏是一塊名為“冰瀑”的LED大屏;雪花始終跟随表演者則是通過計算機視覺動作捕捉、AI實時視訊特效等技術實作。

與往屆不同,疫情防控考驗之下,本屆冬奧會科技感十足。其中,衆多智能機器人參與冬奧會的各項服務成為一大亮點。

冬奧會開幕前,一位來自加拿大的運動員分享了自己在冬奧村與機器人偶遇的經曆。一台機器人在“巡邏”時發現自己未佩戴口罩,便上前用英文提醒“請佩戴醫用口罩”。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這台機器人名叫“笨小寶”,是福建漢特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服務機器人。笨小寶在場館内負責移動測溫和防疫監督工作,巡邏時,它可以按規定路線主動尋找人員、測量體溫,并發出佩戴口罩提醒。

另外,冬奧會各大場館還配備了提供巡控、清潔消殺的防疫智能機器人。除此之外,提供引導、遞送、物流、炒菜、送餐、翻譯等多種服務的智能機器人也紛紛亮相冬奧場館。例如,冬奧會主媒體中心餐廳負責炒菜和配送的機器人,在開幕前就已成為“網紅”;北京的AI企業獵戶星空為餐廳提供了智能咖啡機器人。

智能語音在這場彙聚世界各地運動員的賽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據記者了解,科大訊飛是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獨家供應商,通過冬奧便攜式翻譯裝置等,為各國參賽人員提供語音轉換和翻譯服務。根據中國智能語音産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去年年底釋出的資料,2020年到2021年,中國智能語音市場中,科大訊飛以六成的市場佔有率位居首位。

雖然各類服務機器人為本次冬奧會提供諸多助力,但有業内人士認為,中國的服務機器人的“科技屬性”依然有待提高。

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服務機器人已經大規模落地商用,但服務機器人并沒有工業機器人那樣的普及度,服務機器人主要是完成一些基礎活動,比如掃地機器人普及度比較高,聊天機器人雖然也在提高普及度,但其對服務業的體驗提升總體有限,大部分個性化的資訊需求還是由人工承擔。”

他同時認為,中國服務機器人發展水準在全球前列,但中國服務機器人企業集中于産業鍊的中下遊。在內建服務機器人方面,發展較為理想,但在上遊關鍵供應鍊技術方面還有待提升,比如在算法原創性,引領算法生态方面還落後于歐美發達國家。

科技巨頭競技

從智慧場館建設、後勤服務保障到賽事傳播,AI、5G、雲等高科技在今年北京冬奧中屢見不鮮。在這些高科技背後,是包括百度、漢王科技、商湯、曠視、科大訊飛等衆多科技企業的創新技術成果展示。而對于科技企業來說,除了能夠得到一次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與自己的業務融合,推動高科技加快落地。

其中,據記者了解,除了測溫系統外,曠視科技于2019年開始研發的“室内視覺定位導航系統”也借今年北京冬奧的機會,首次落地。2月10日,《華夏時報》記者從曠視方面了解到,目前這一導航系統部署在鳥巢和冰絲帶兩處,“這一智能應用融合了AI和AR技術,相較其它室内定位技術,具有高精度、易部署的特點。”

曠視科技方面同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一導航系統,目前還沒有其它落地場景,後續将通過植入到相關APP等方式,找到更多落地的機會。“對于體育場館、商場、醫院等有着尋找目的地需求的場景,室内視覺定位導航可以極低的初裝及維護成本靈活接入。”

漢王科技的AI産品,則被應用于張家口崇禮賽區的人群檢測分析。“我們的熱成像測溫一體機和人證核驗裝置,可提供通行人員身份核驗和多人群快速體溫檢測分析。”漢王科技方面在2月10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漢王是首家實作戴口罩識别技術突破的企業”。

此外,據記者了解,在今年北京冬奧的冰壺賽事中,商湯科技還利用視覺AI感覺、深度學習、三維模組化和空間定位等技術,在比賽場内對運動的冰壺實作檢測跟蹤和軌迹捕捉,通過實時渲染、虛實同步技術将冰壺軌迹在大屏上進行精準還原。

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用自身技術服務冬奧會是一次不錯的企業展示的機會,也讓全世界認識到企業的技術。是以對于商湯科技等企業來說,是在推動自身業務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比較好的展示場景。

盤和林則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認為,對于科技企業來說,自身技術在冬奧上亮相一方面是展示中國技術實力,未來在數字貿易中占據優勢地位,打響中國制造品牌;另一方面是引導企業走數智化道路,通過産業數字化來提質增效,通過參與數智産業來拓寬業務管道,優化經營結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