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作者:三易生活

在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裡,稽核員這一“隐藏”在網際網路行業B面的職業又一次被推到了聚光燈下,而“加班嚴重”、“晉升困難”、“待遇一般”則幾乎成為了這個職位的标簽。從相關招聘文案裡的“有較好抗壓能力”,到稽核員們的現身說法,“用命換錢”這個此前僅在小圈子裡的共識走向了大衆視野,并讓外界意識到,原來光鮮亮麗的網際網路行業中,也有陽光照不進的角落。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事實上,網際網路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行業,但除非身處其中,想必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将從業者與程式員劃等号,畢竟大家熟知的網際網路世界是建立在程式員敲下的一行行代碼的基礎上,程式員也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生産力的代表。但如果對于網際網路公司的運作模式了解得再多一些,你可能會知道還有“産品經理”一詞,而這則是一個推動微信、QQ、美團、微網誌等應用誕生的職位。

無論程式員、産品經理、設計師、營運,他們無疑都是網際網路行業創造力的具現,但稽核員則不太一樣,這個職位更多的是網際網路廠商為了合規化而設定,是一個類似“清潔工”的職位。沒錯,稽核員從工作性質來說,幾乎就是活躍在虛拟世界裡的保潔人員,這個職位對于維護虛拟世界的純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實在難有技術含量、同時也與個人提升無緣。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稽核員的工作内容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與網際網路世界的“西西弗斯”一般。在古希臘的神話故事裡,西西弗斯因為觸怒了衆神,而被判每天要把一塊沉重的石頭推到陡峭的山上,而推到山頂後石頭又因為重力滾落到山腳,是以隻能周而複始的進行這一徒勞的工作。網際網路行業中的稽核員也是如此,同樣是在進行着類似“推石頭”般的内容篩選工作。

而稽核員的工作則堪稱是完美适配了“樸實無華且枯燥”,他們的一天往往就是打開電腦、登陸背景系統,對着螢幕不停判斷圖檔、文字、視訊、音頻等各種媒體上所承載的内容,其中合格的通過、不合格的删除或打回。乍一看這項工作基本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并且各網際網路廠商在招聘中對于稽核員的要求往往也都是“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或“抗壓能力出色”,對于學曆和技能的要求則幾乎不存在。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工作内容簡單顯然不是問題,問題是稽核員的工作強度往往并不小。雖然網際網路公司的“996”可謂舉世聞名,但是網際網路人對于“摸魚”的研究也同樣深入,畢竟許多人的工作用KPI很難完全量化,要不然谷歌乃至許多頭部大廠為何引入OKR呢。可稽核員不一樣,他們的工作非常好量化,一天稽核了多少條視訊、多少條評論,在背景則是一清二楚。而每天稽核成百上千視訊的工作,與流水線上的計件工作相比,真的有很大的差別嗎?

但稽核員的工作強度大,其實是因為網際網路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在傳統傳播領域,無論報紙、書籍、雜志、廣播,還是電視,擁有在這些媒介上發聲能力的群體,從始至終無疑都是少數派,并且前置的内容風控規模更小,而網際網路則讓每個人都有了發聲的權力,但網絡又不是法外之地,避風港原則并不能幫助網際網路廠商規避主體責任。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特别是在進入了web2時代後,社交網絡的出現讓每個人都有了表達自己的欲望。但web2所帶來人人皆可參與的網際網路世界則讓資訊量“爆炸”,而在資訊密度陡然有了指數級的提升,再疊加上網際網路廠商本身使用者規模的不斷增加,無疑也使得稽核的壓力隻會越來越大。

原本網際網路廠商寄希望于在近年來不斷成熟的人工智能參與到稽核工作中,并試圖用機器來替代人工。但結果卻是從海外的Facebook、Google,到國内的位元組跳動、快手,這些以算法聞名的網際網路廠商均在不約而同地擴張稽核團隊的規模。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如今人工智能在稽核上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又不完全管用。得益于深度/機器學習技術的成熟,人工智能在經曆了海量資料的澆灌下,已經擁有了對于内容的識别能力。Facebook的CTO Mike Schroepfer曾表示,Facebook已經能夠自動從社交網絡上删除96%的裸露内容,AI系統可以識别出65%包含仇恨言論的文章。

但是在2017年舉世震驚的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的槍擊案直播事件後,他也曾悲觀的表示,僅靠人工智能技術無法根除不良資訊的擴散問題,以及“我真的認為我們已經走到了盡頭,AI無法‘解決一切問題’,開發團隊應該收拾行李回家。”

随着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成熟,讓AI對于圖檔和視訊内容的自動化稽核是有着不錯的效果,但其對于文字内容,則往往依賴關鍵詞過濾,對于自然語義的了解還有着不小的問題,并沒有做到如人一般靈活。再加上,AI的道德與人類的道德是完全不同的,AI的道德觀實際上是基于既有資料進行訓練的結果,與人類的思考模式并不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Facebook的吹哨人指責其用AI算法來助長偏見。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如今随着網際網路行業被寬容、被保護的時代結束,反而成為了輿論和反壟斷的焦點後,在這一背景下,網際網路廠商無疑需要更加如履薄冰,自然不能在内容稽核上出錯。而借助AI将疑似有害的内容發送給人工稽核進行二次判斷,顯然無論從安全角度還是成本角度來講,可能都是最優解。

如此看下來,網際網路稽核員的困境其實也就很好了解了。幾乎沒有技術含量決定了稽核員的待遇不可能太高,而在海外市場中,網際網路企業将稽核團隊放到開發中國家,以及國内網際網路公司在二三線城市招募稽核人員也佐證了這一事實。再加上工作内容的枯燥乏味,讓稽核員也很難從工作中找到獲得感,以及網際網路平台對于不良内容的高壓政策,更是讓稽核員如履薄冰、精神始終處于緊繃狀态的誘因。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更為重要的是,且不提稽核工作是需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都不能停止的工作,長期面對網絡中的負面内容對于人員的精神健康無疑也是一項極大的考驗。早在2018年,就有兩位德國創作者拍攝了Facebook位于菲律賓的稽核團隊的故事,并制作了反應稽核員工作的紀錄片《網絡審查員》(The Cleaners),片中Facebook的稽核團隊成員就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籠罩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下,甚至出現各種不好的傾向。

同樣是在2018年,就有前Facebook内容稽核員因工作患上PTSD而起訴Facebook,這場訴訟在2020年告一段落,而Facebook則為此付出了5200萬美元。待遇差、壓力大、日夜颠倒,這些問題的結果就是一線稽核人員月流失率高達15%的原因,但即便如此,在大廠光環的吸引下依舊還是有源源不斷的人來“填坑”。

光芒萬丈的網際網路行業,照不亮稽核員的心

在AI技術還沒有成熟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時,擴大稽核團隊的規模或許是網際網路廠商的唯一解決方案,但到底要招多少人才夠用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