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軍把手機運作記憶體直接漲到24G,這真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作者:風起科技

已開啟全網維權,搬運抄襲舉報

最近,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在釋出會上宣布,小米最新旗艦手機将搭載高達24GB的運作記憶體,此舉掀起了業内對雷軍及小米的褒貶不一的評價。

雷軍把手機運作記憶體直接漲到24G,這真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24GB記憶體,雷軍的野心還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此次雷軍宣布小米新機将搭載24GB運作記憶體,立即在業内掀起了軒然大波,支援者和批評者各執一詞。

支援者認為這是性能的飛躍,是對整個行業的推動;而反對者則認為這是資源極度浪費和能耗巨大的“恥辱”。究竟哪一方說法更具有說服力?筆者認為應辯證看待。

24GB記憶體确實是一個技術突破,性能将大幅超越目前主流的8GB或16GB。這顯示出小米在晶片和記憶體方面的強大供應鍊整合能力。

雷軍把手機運作記憶體直接漲到24G,這真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但是,考慮到主流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如社交、視訊、上網等應用,8GB或16GB的記憶體已足夠流暢。

普通使用者不太需要也很難用到這麼大的記憶體。是以,24GB更像是小米在市場上的噱頭和差異化競争政策,而非真正的使用者需求驅動。

高容量記憶體勢必帶來更大的功耗與發熱。這不僅影響使用者體驗,也加重環境負擔。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強調的當下,高耗電的手機産品面臨許多質疑。

雷軍把手機運作記憶體直接漲到24G,這真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此外,高配置也必将提高手機成本并轉嫁給消費者,不确定是否能帶來銷量上的增長。

手機記憶體“狂飙”,技術還是營銷?

關于小米的24GB記憶體決策,業内普遍質疑這是一種“畸形”的技術發展方向。的确,記憶體容量的競争從幾年前的2GB增至現在的24GB,增長速度非常驚人,與使用者實際需求增長并不對等。

移動晶片制造商如高通、聯發科等通過制程技術的疊代,不斷提升了單顆晶片的存儲容量。

雷軍把手機運作記憶體直接漲到24G,這真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根據摩爾定律,晶片的性能每18個月翻一番,記憶體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制造商出于産品規劃的需要,将這部分新增的容量轉化為手機運作記憶體,以提供更高的成本效益。

針對制造商提供的更高記憶體容量,各大手機品牌争相采用,并作為重要的營銷賣點進行宣傳。由于記憶體更新幾乎不需要改變手機外觀設計,是以成本增加有限。

但顯著提升的數字規格,可以帶來使用者更直覺的“性能更新”感受。在市場競争激烈的今天,記憶體數量的大小成為許多使用者選擇手機的重要參考。

雷軍把手機運作記憶體直接漲到24G,這真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可以看出,記憶體規格的快速增長,既有技術推動的因素,也有品牌商營銷取向的考量。當下記憶體已遠超過多數使用者的實際需求,成為一個象征性的數字化競争名額。

這種僅僅為了制造話題而大幅提升硬體配置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引發了業内對其必要性和可持續性的争論。

手機記憶體的發展不能簡單以容量大小作為競争的唯一标準,而需考慮到使用者實際需求、可持續發展、差異化競争等多方面因素。

雷軍把手機運作記憶體直接漲到24G,這真是手機行業的恥辱!

具體到小米的24GB記憶體決策,還有待市場實際檢驗其必要性。但它無疑向業界發出了深刻的反思,手機技術發展需要回歸本質,以使用者為中心,方能赢得長久生命力。

讓我們拭目以待手機記憶體增長風口如何逐漸平複,行業又将迎來什麼樣的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