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惠民保去年新增客戶約1億人 專家提出四方面建議

作者:光明網

本報記者 冷翠華

“網紅”惠民保已經“走進”了目前正陸續釋出的部分地方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例如,北京、江蘇、浙江等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或總結惠民保工作成績,或對推動該項工作進行安排。

與此同時,記者獲悉,衆托幫公司根據銀保監會、各地醫保局、保險公司以及地方惠民保官方營運平台進行統計,去年全國約有1.4億人參加惠民保,比2020年的4000萬人增加了1億人。惠民保的發展速度可見一斑。不過,有業内人士認為,要提升惠民保的可持續性,還必須正視發展中的問題,不斷完善更新。

明顯降低群衆醫藥負擔

惠民保是由地方政府牽頭、保險公司承保,面向醫保參保人員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2015年在深圳首創,并于2020年井噴,成為“網紅”産品。這一年也被業界稱之為惠民保元年。

在今年的部分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出現了惠民保的身影。“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标準,支援推出廣受市民歡迎的普惠健康保險。”北京市政府在總結2021年工作時指出,普惠健康保險有力有效保障民生,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改善。江蘇省政府在總結去年工作時提到,“推出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普惠性商業醫療保險,群衆醫藥負擔明顯降低。”浙江省政府則在2022年目标任務和重點工作中提出,要完善大病、慢性病醫療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從實際情況來看,根據北京普惠健康保官微消息,截至去年9月30日24時個人投保通道關閉,有301.51萬人成功參保。同時,根據衆托幫公司統計資料,去年浙江有10個城市推出惠民保,其中,杭州西湖益聯保的參保人累計超470萬人,江蘇既有全省版也有城市版産品。

“惠民保相關内容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意味着政府重視該項工作,更是具體方案落地的保證,也為相關業務的開展提供政府背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謝遠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惠民保是多層次保障體系下的重要構成,有利于彌補醫療保障缺口,實作福利的提升。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惠民保是政策紅利與制度創新的結果,也是保險業自我壓實責任、主動參與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衆多層次多樣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大膽探索。

覆寫面持續擴大

謝遠濤認為,惠民保在全國快速發展有四方面主要原因,第一,從宏觀層面看,随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慢病低齡化和低生育率等問題加劇,醫保支出長期面臨收支平衡壓力,惠民保既能與醫保緊密關聯,充分發揮其社商融合的特性,又能借助市場手段,滿足自身持續發展的需要。第二,從需求層面看,人們對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長,但購買能力并不均衡,看病自付比例依然較高,惠民保以其價格優勢和投保條件優勢,被快速廣泛接納也就水到渠成。第三,從供給層面看,商業健康險亟待積極轉換思路,探索新的發展路徑,進一步拓展保障人群,探索與其他健康行業的合作,實作保障人群覆寫範圍的實質性擴充。第四,從技術層面看,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惠民保的宣傳推廣和精準觸達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大資料應用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也讓精準定價、理賠直付等成為現實,進一步加深了群眾感覺度。

“預計惠民保的覆寫面還會繼續快速擴大。醫保已經實作了制度全覆寫,作為醫保的重要補充,惠民保也會有極廣泛的覆寫面基數。”謝遠濤表示。

中再壽險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從政府角度看,推出惠民保,可以在不增加财政額外支出的前提下,提升市民醫保待遇水準。是以,部分城市醫保管理部門要麼為惠民保背書,要麼在醫保資料資源方面給予支援;從保險公司角度看,惠民保本質上是商業保險,在獲得政府支援的情況下,無論是産品本身的銷售、客戶拓展還是對企業品牌的宣傳等都大有裨益;此外,第三方服務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積極性很高。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惠民保的快速發展。

可持續性最受關注

盡管惠民保發展速度很快,但其營運中的一些問題也已逐漸暴露。對此,銀保監會去年釋出《關于規範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今年1月11日發給人身險公司的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問題和建議的報告也對相關風險進行了預警。

上述報告指出,近年來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在各地快速發展,但該類業務由于不進行核保、統一費率、産品大都為短期險,可能因為參保人逆選擇導緻項目不可持續,同時部分地方政府部門還設定了業務最低賠付水準要求,險企很可能出現虧損,降低後續參與積極性。

以上海城市定制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滬惠保為例,從保障生效至2021年年底的半年時間裡,其賠付總金額達3.78億元,而其累計保費收入約8.26億元,賠付率達45.76%,月均賠付率為7.6%。“即使後續賠付率不再上升,滿期賠付率預計也将達到85%,再考慮到營運成本,很難保本微利。”謝遠濤分析道。他表示,基本醫保以收定支,全國整體賠付率約85%,商業醫療保險的賠付率約為70%。惠民保由商保機構自負盈虧,不保證續保,考慮到定位,他建議賠付率控制在75%至80%為宜。“過低或過高的賠付率均非良性結果,可能使群眾獲得感不足,或放大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他表示。

謝遠濤認為,惠民保還存在其他營運風險,例如,部分地區惠民保參保率較低,會讓保費資金池規模不足,營運成本不能有效攤薄,險企風險難以把控,可能将産品引入“死亡螺旋”。同時,惠民保的普惠特征決定了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這一項目的目前收益比較有限,這要求險企結合自身的市場政策和償付能力做出科學安排,不能一味跟風承保。此外,他表示,目前仍有接近30%的惠民保沒有明确的政府參與或指導,但在宣傳過程中存在部分誤導行為,這容易引發公信力與信任危機。

對此,謝遠濤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加速社商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例如,通過個人醫保賬戶付費投保,既能促進惠民保擴面,又是政府背書的重要方式;二是監管部門應繼續加強對惠民保的産品設計定價、市場銷售宣傳、保後服務兌現以及承保風險管理等的監督和引導;三是聯合保險機構與醫藥企業開展更廣泛的合作,搭建統一、開放的惠民保服務平台,彙總産品和服務通道;四是險企應確定依法合規,切實提高服務效率與風控水準。(證券日報)

來源: 中國經濟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