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鐘迎雪 圖/受訪者提供
每到春節,無數單身青年最害怕的是周圍親朋的“催婚”,看到跟自己同齡人的孩子都已經開始領壓歲錢了,自然要用各種話術抵擋“催婚大軍”——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發問。往年春節,熱鬧的“催婚”現象線上盤點,線下讨論。而在2022年的春節,催婚話題卻有些“靜悄悄”,是什麼導緻大家不催了?記者特意找到幾位有相關經曆的年輕人,講講他們的春節經曆。
A 女兒轉變,是以不催
原以為這個春節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各種理由給我轟炸一波,結果全沒了,大家不催了。”30歲的李娜(化名)告訴記者,這是她耳根最“清閑”的一年,今年春節,走親訪友拜年過程中,大多數親友隻是詢問了她的工作狀态如何,并沒有詢問她太多談對象、早日結婚的事情。
李娜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兩年前談過一位男朋友,對方從事建築相關工作,雙方已經見過家長,但由于雙方工作都比較繁忙,經常異地,聚少離多,加上性格不合,最終沒能攜手邁入婚姻。
“她不是拒絕戀愛,也不是拒絕結婚,就是在等待、在尋找,找一個适合自己的對象。自己的閨女當然是自己最心疼了,是以我這個春節一點也沒有催閨女。”記者嘗試聯系了李娜的父母,父親李強(化名)告訴記者,以前他跟妻子對孩子的婚事特别上心,經常跟孩子談心,“變着法”的催孩子,這個春節他之是以沒有對閨女催婚,也是怕閨女從上一段戀情中沒走出來,最主要的是因為自己發覺閨女也是很努力地在找對象。他發現,以前過春節的時候,閨女最多是買新衣服,做美甲,今年春節,還特意去嫁接了睫毛,燙染了頭發,孩子從形象上做的改變,他和妻子看在心裡,是以不再多說些什麼。
“不僅僅是形象上,行動上也确實在落實。”李強介紹,放寒假後,閨女經常約着同學朋友外出相聚,了解有沒有适齡青年,有時候在家跟朋友開視訊聊天,就會開玩笑,表示機關裡有合适的小夥子給自己介紹一下,李強妻子的老同僚給閨女介紹的小夥子,李娜也沒有反對,如約見面。
“這個春節,我和娜娜媽媽沒有催,其他親戚朋友也沒有催,可能現在大家的婚戀觀确實有改變吧。”李強說道,作為長輩,以前,在家庭聚餐的時候,大家總會以自己是過來人的心态去對年輕人加以引導,總覺得在我們那個年代的觀念裡女孩子獲得幸福的走向就是婚姻,比如“早結婚早生孩子身體恢複得好,找一個在原生家庭中幸福長大的伴侶,找對象看條件放首位……不可否認,這些建議是具備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也局限住了孩子們的選擇。現在長輩們都知道孩子們受教育程度高,特别是90後、00後,是一代新的婚育主體,基本上都會讀完研究所學生,甚至是攻讀博士,受教育時間長也就導緻工作時間晚,工作時間晚也就影響了婚育時間,一環扣一環。再者很欣賞年輕人以事業為重的想法,也清楚現代女性很獨立。
“女兒進入三十歲了,還沒有組建家庭,連男朋友都沒有,我不急是不可能的,甚至有時候晚上都睡不着覺,也經常催她找對象。”李娜的母親表示,這種過分的憂慮确實讓家庭氛圍不夠和諧,在丈夫的說服下,便下決心不再催婚了,還會在聚會時跟朋友普及現代人婚戀觀。她認為,人生短短幾十年,活好自己就行,孩子快樂就好。
“讓我做出改變的,隻有父母。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有點反感相親的,更反感催婚,特别是除了我爸媽之外的人來催我。”李娜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時間節點,沒有該結婚的年齡,隻有該結婚的感情。有的人20歲就遇到想結婚的人,有的人40歲遇到,有的根本不想結婚,這沒有對錯,各自的人生,各自的選擇。這是個看緣分的事情,但說白了,是我們這一代,都不喜歡委屈自己,也許能委屈了早就完婚生子了。”李娜是個很有想法的姑娘,對于個人問題回答得特别真誠。
B 選擇更多,是以不催
我自己都挺納悶,他們怎麼不催我了,以前見着就問就說,現在問的很少。我一直覺得結婚這種事是水到渠成的,不應該受任何外因的影響,但凡有一點草率,就像埋了一顆定時炸彈啊,說不好哪天就炸了。”31歲的任潔(化名),在體制内工作,一直都對自己要求很高,二“戰”研究所學生考試成功後,七“戰”公務員事業編考試,最終如願考取職位。
“一開始,總覺得沒有解決好工作就不着急找對象,家裡給我介紹,我也沒放心上。後來眼看周圍同學都結婚生子,我确實慌了。”任潔跟記者坦露在三十歲到來之前,她一心想把自己嫁了。2021年,一年的時間裡,她在父母和周圍親朋的介紹下,見了七位單身男性,還有兩位沒見面,隻是線上上聊天了解對方,要麼就是任潔對對方沒感覺,要麼就是對方對任潔沒感覺,屬于互相挑剔的狀态。
“都是看着我長大的,特别是姑媽,特别疼我,一開始我姑媽會直接給我介紹她朋友家的孩子認識,我們沒成,她還是沒放棄給我介紹對象。”任潔介紹,雖然親朋減少了對她的催婚,但是并沒有減少對自己的關心。
記者嘗試着聯系了任潔的姑媽,“我把潔潔當做自己的孩子,我們對她的婚姻也很看好,是以覺得不需要催促孩子太多,她也有壓力。”任潔的姑媽表示,自從任潔考上體制内的工作後,工作機關和福利待遇都比較可觀,找對象方面的選擇更多了,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也是讓她們頭疼的事情,從人品到家庭再到工作,因為考慮的因素越多,孩子的婚姻越複雜。
“我的親戚是無法對我的婚姻負責的,但我要對我自己負責。”任潔很慶幸自己沒有因恨嫁而低頭走到将就的婚姻生活中,也沒有因為害怕錯過黃金生育期而去接受一個毫無準備的新生命。
C 獨立性更強,是以不催
其實我都準備好了怎麼回答七大姑八大姨們的問題了,結果沒想到他們竟然都沒怎麼問我。”何冬(化名)說。何冬是青島人,雙一流名牌大學畢業,今年33歲,在北京從事金融工作,由于工作比較忙,每年回青島的時間不多,過年休假會在家待十天左右。
“我很清楚,親朋的初心是好的,希望我有個美滿的家庭,但是我會有自己的三觀,對自己生活的想法,擁有自己的判斷力,而不是去被他人輕易左右。”何冬表示,如今他在北京工作的收入比較理想,長輩們都很看好他的發展空間,自然把婚姻的事情放在後面。
“在兒子沒有取得事業成就之前,說實話,我是比較慌的,都知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特别是80後孩子的父母都是偏傳統的,這一點跟90後孩子的父母又不一樣”。何冬的母親顧女士表示,前兩年兒子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自己就拜托身邊親戚,給兒子找在北京工作的青島姑娘,希望雙方都在北京工作安家,節假日一起回青休息。何冬一開始沒有反對,通過相親接觸過一位單身女性,兩人性格并不相投,便不再聯系。這讓遠在青島的顧女士很焦慮,多次打電話跟何冬交流,面對母親的催促,何冬顯得有些不耐煩,隻想把手頭項目做好。
“因為他做事有目标,性格非常獨立,婚姻上可能确實不需要我們管太多,我自然也就不催了。”顧女士說,兒子何冬這次從北京回來,雖然沒有說自己正在談戀愛,但是經常外出跟朋友聚會,還相約一起滑雪,從細微之處看到孩子的變化,也是令她和何冬父親感到欣慰的事情。
“90後、00後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一代,獨立這個詞語在我們身上太明顯了;傳統的父母覺得孩子不結婚面子不好看,但是現在聰明的父母都不會瞎催婚了。”何冬表示,還有兩位未婚的哥們,今年春節收到的催婚建議也沒有往年多。
D 目标清晰,是以不催
今年我回老家過年,長輩們對我的感情還是會過問一些的,但就是偶爾問一兩句。”王明(化名)是濟甯人,今年32歲,來青島工作5年了,在國有銀行工作。
“以前他們總會拿誰誰誰結婚,孩子多大了來催我,今年連提都不提了。”在王明的老家,同學們基本上結婚都比較早,因為王明一直在青島工作,節假日才回去,是以這幾年跟家中長輩們接觸的也少。
“我基本上算是安家青島了,在青島買了房,也落了戶口,是以肯定是要在青島長期發展的,但是前女友想回到老家,在父母身邊生活,是以有了意見分歧。”王明講,自己在青島談過一個女朋友,兩人交往一年後,女方以回家鄉發展為由,提出了分手。
“當得知兒子分手後,說實話,我跟他父親是有些失望的,但我們尊重年輕人的選擇。”王明的母親表示,自己之是以和王明父親支援王明在青島發展,就是因為王明從小向往海濱城市,如願考入大學,順利畢業後,為了提高自己又果斷辭職考了研究所學生之後順利考入銀行工作。每一步他都有自己的目标,正是因為她比較清楚這一點,是以沒有催促孩子盡快結婚。
“其實沒有法律規定我們每個人就一定要戀愛,一定要結婚,無論是單身還是結婚都是一種個人選擇,雖然我沒有再催我兒子找對象,但我的内心是期待他盡快組建一個家庭。”王明母親的思想比較傳統,但她也很清楚,過度催促帶不來好的效果。
“畢竟我從外地來青工作,老家的人脈資源有限,我就在想辦法給自己建立交友圈。”王明主動尋求同僚幫助,通過同僚的夫妻介紹,認識幾位在青工作的适齡女性,雖然沒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但這也是王明邁出去的一步。
“即使我從讀書到考學再到工作,都是按部就班的,但是在婚姻上,我很不贊成一句話,就是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非常不客觀,不管男生還是女生,人生不是複制品,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版本。”王明表示。
冬奧會“幫忙”社會包容度也更高了
這個春節,報名參加相親活動的單身青年不多,主要是因為有的單身青年春節回老家了,而且相親群内讨論催婚的話題也不多,感覺沒有往年熱鬧,有些人分析說也可能是被冬奧會的熱度帶走了。”公益紅娘張雯萍(也就是知秋)告訴記者,往年大家會對催婚話題讨論很激烈,吐槽自己被催婚的各種情景和說辭,但是今年明顯弱了很多,這也有可能跟整體的社會婚戀觀變化有關,主要是社會包容度高了,受教育群體越來越多,傳統觀念也得到了一定更新。
“這是我們羽毛球現場的照片,單身青年們都很活躍,效果超乎意料。”知秋說,在春節假期的時候,她小範圍地組織單身青年們一起打羽毛球和K歌,雖然參加的人數不多,但是活動效果很好,男女青年能夠很快地建立聯系,盡快熟悉對方。特别是打羽毛球,活動現場就有小夥子向小姑娘加微信。在她的建議下,已經有單身青年單獨見面約會。
“在青島,看半島!之前的相親報道影響力非常大,有很多來參加活動的單身青年,都是半島都市報的讀者介紹的。”知秋說,由她發起的“牽緣荟”相親組織将在2月17日晚上舉辦心理讀書會,以讀書會的形式,融入心理課程,讓感興趣的單身男女來參加,一開始計劃組織30人,2月8日在微信上發出活動通知後,現在已有60多人報名,陸續還有單身青年在咨詢中。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單身青年的積極性是很好的,他們在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尋找适齡伴侶。過完春節,給自己定好目标,于是開始行動。”知秋說道。
“2022年,我想打造一個單身脫口秀,讓一些單身,又會脫口秀的單身青年參與進來,這樣既幽默又不讓大家冷場,在一種休閑的方式中認識彼此。”公益紅娘知秋說道,她也希望更多真心想找對象的單身青年自己聯系她,積極參與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