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小楷,寫出了自己的味道!

這小楷,寫出了自己的味道!

張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譜名啟讓、别署雲龍山民、榆莊老農,晚号東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遠山樓,小來禽館。徐州銅山縣人,光緒壬寅年補行庚子辛醜恩正并科順天榜舉人,書法家、金石鑒賞家、詩人、學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别是張伯英、張仲警、張叔庚、張季遵)。

張伯英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篆隸。楷書結構緊斂而不拘謹,字型規整端莊、方圓兼備,既寬博雄放又緊湊嚴密,内多勁力。行楷樸實秀逸,古拙自然。張伯英用筆萬毫齊力,圓滿峻發,點畫所到之處,極具朝揖相讓之法。筆筆中實,字字氣滿,凝重含蓄,不泥于古,不媚于今,富于創新精神。用筆能任情揮灑,意度自為高遠。張伯英極擅書寫碑志,數百字大楷不用劃線,從頭到尾一氣呵成,而分行布白、範圍大小莫不恰到好處。

張伯英一生酷愛書法,早年從顔體入手,再學魏碑,卓然成家。明清以來徐州書法界人才輩出,形成彭城書派。彭城書派素來以北碑為宗,方勁古拙,蔚為風尚。張伯英秉承彭城書派傳統,又植根漢魂而化以蘇、黃,筆力凝重,楷書結構緊斂而不拘謹,字型規整端正而有灑脫之緻,用筆方圓兼備,寬博雄放,緊湊嚴密。行書樸質秀逸,古拙自然,有奪人之效應。行草書亦能見其剛勁風骨。深厚功力出之于傳統,行之于獨創。遂以彭城書體名于當世,為彭城書派接武前賢之盟主。後又受康有為、包世臣等金石學派的影響,精習《張玄墓志》等北碑,骨格自然超凡拔群,“筆陣曾教淮海驚”。

其又精于碑帖評鑒,曾仿《四庫提要》體例著有《法帖提要》七卷。其中列舉了自宋至清帖刻512 種,詳細分析論及了各家書法流派的優點與不足,為大陸書法碑帖學界權威名著。自謂“平生無他技,惟承家訓,辨書帖真僞無所失。”性耿介,重操守,對弘揚祖國傳統文化貢獻頗多,為時人所敬重。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