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作者:軍備解碼

近日,環球網轉述了俄羅斯媒體的一篇文章,該文分析讨論兩國海軍武器裝備貿易相關問題。原文指出,在目前中國軍用造艦工業蓬勃發展,而俄羅斯造艦工業逐漸萎縮的情況下,俄海軍完全可以向中國采購一定規模的大型艦船,彌補自身造船實力的不足。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便引發了兩國大衆的熱烈讨論。尤其是在大陸,關于利用國産055、052D驅逐艦,甚至054A護衛艦,或者901型大型補給艦、大型醫院船,衍生出口型号的讨論,也是絡繹不絕。不過,事情恐怕沒有想起來的那麼簡單。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一篇報道引發輿論熱議

在來自俄媒“Репортёр”的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俄海軍可以先采購類似醫院船、補給船這類噸位較大,俄羅斯目前基本無力建造,同時又差別于主戰艦艇,技術沒有那麼敏感,造價也不算高的輔助艦艇,以便兩國在貿易中逐漸積累合作經驗。至于像驅逐艦及護衛艦等大中型主戰艦艇,俄羅斯仍然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能力,短期内無需向大陸采購。應該說,文章中的這兩點依據是很有道理的,也比較符合兩國軍用造艦工業現狀和海軍需求。唯一的問題在于,俄海軍目前真的需要類似大陸海軍4萬噸級901型綜合遠洋綜合補給艦,以及1.4萬噸920型醫院船這類大型輔助艦艇嗎?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國産901型遠洋綜合補給艦

俄海軍在90年代末期,将蘇聯遺留下的最後一艘巡洋艦完工後,便再未接收過全建立造的大型水面艦艇。在2001年之後發展的4000噸級22350型護衛艦,曆經20餘年也僅服役2艘。2000噸級的20380/20385型護衛艦,至今服役數量不足10艘。如今,俄海軍服役的6000噸以上大中型驅逐艦、巡洋艦,全部都是蘇聯時代建造的型号,絕大部分下水時間已超過30年。近年來,雖然有部分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但不僅改造進度較慢,數量不多,而且在如此老舊的平台上改造,戰鬥力提升也較為有限。

中俄海軍艦艇近期有過兩次“同框”,一次是在2021年末,大陸055型南昌艦率隊赴俄羅斯,與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号巡洋艦率領的俄艦隊在日本海聯合軍演;另一次在2022年初,大陸海軍052D型烏魯木齊艦,赴亞丁灣護航期間與“瓦良格”号擦肩而過。兩次“同框”的對比,都能很鮮明地看出兩者間的差距。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和平方舟”醫院船的艦名實為“岱山島”号,排量高達14000

盡管如此,俄海軍在發展水下核潛艇部隊方面卻不遺餘力,尤其是被公認步入全球第四代标準的955/955A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水下排水量高達24000餘噸,在美國海軍“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尚在建造的情況下,成為公認的最先進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已經開建10艘,其中5艘已經服役。此外,與“北風之神”級配合的885/885M“亞森”級攻擊核潛艇,性能也相當不俗,水下排水量約1.38萬噸,整體水準基本達到了美國新一代“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高度,目前已開建9艘,服役3艘。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烏魯木齊艦與瓦良格号的直覺對比

于是,俄海軍艦艇出現了兩極分化:水面艦艇發展緩慢,新造軍艦噸位較小,仍舊以老舊艦艇為主;而水下的戰略核潛艇、攻擊核潛艇發展迅猛,噸位和技術水準都相當優秀,一批老舊的667型“德樂塔”級、941型“台風”級核潛艇正快速淘汰。這種鮮明的分化現象,其背後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蘇聯時代水面艦艇的建造設施和技術都遺留在烏克蘭,使得俄羅斯缺乏快速建造大量水面艦艇的能力,而核潛艇制造、設計機構幾乎全部位于俄羅斯,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在于,俄海軍的整體國防戰略,已經從蘇聯時期的全球擴張,變成如今的地區性戰略防守。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北風之神”級是目前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

在冷戰時代,蘇聯海軍的首要作戰目标是與美國海軍在大洋決戰,為此先後發展了12000噸“光榮”級飛彈巡洋艦,24000噸“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以及4萬噸“基輔”級航母、6萬噸“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相應的,自然也就需要大量驅逐艦、遠洋補給艦作為輔助。然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濟狀況持續低迷,整體軍事能力也急劇下滑,俄羅斯無力維持此前規模龐大的全球海軍,再加上其歐洲方向的軍事威脅愈發嚴重,迫使其将本就不多的軍事資源集中到陸軍及空天軍。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脊背高聳的667型“德樂塔”級已經所剩無幾

在這種情況下,俄海軍實際上已無法兼顧水面軍艦和水下潛艇的發展,否則會讓兩者都陷入困境。經過一番痛苦決策,俄海軍最終選擇以戰略核潛艇為核心,保障海基二次核反擊能力以順應俄軍隊整體戰略,同時大力發展攻擊核潛艇,作為戰略核潛艇輔助力量。而水面艦艇的發展,自然也就隻能處于次要地位,最終通過建造2000噸、4000噸級的中小型護衛艦,維持對近海及中近海部分海域的控制。這種政策,是俄海軍根據自身現實狀況,及俄羅斯軍隊整體戰略需求下,比較合理的地區防守性選擇。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被寄予厚望的22350型服役數量不多

是以,對于目前主要在中近海作戰的俄羅斯海軍而言,像4萬噸級遠洋補給艦、大型醫院船這種典型的遠洋裝備,完全不符合其作戰需求。除非俄海軍重新恢複遠洋作戰能力,作戰定位也随之向全球海軍進發,否則短期内既沒有采購這種大型輔助艦艇的資源,也沒有裝備這種大型輔助艦艇的需求。

至于國産055、052D型驅逐艦,雖然性能也都相當不俗,尤其是055綜合性能穩居全球前三甲之内,但對于俄海軍來說就更沒有相應需求,短期内也基本沒有采購的可能。至于像類似出口巴基斯坦的054AP護衛艦,那就完全處于俄羅斯的能力範圍之内,其近年來建造的4000噸級22350型護衛艦,雖然排量不大,但性能還是非常犀利的,尤其是搭載的“锆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在全球堪稱首屈一指,這個領域也就不存在向中國采購的可能。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發射“锆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的22350型首艦

事實上,俄海軍雖然失去了航母、大型巡洋艦的建造能力,但其在2003年還為大陸海軍建造了兩艘8000噸“現代”級驅逐艦,無論是建造速度、品質,還是整體性能都相當不錯,表明俄羅斯其實并未完全失去建造大型驅逐艦的能力。這些年來,其水面艦艇部隊尤其是大型水面艦艇的萎縮,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俄海軍戰略的調整。盡管由于海軍需求和艦艇性能特點方面的差異,中俄雙方在驅逐艦、護衛艦,以及醫院船、補給艦等領域,都很難實作快速、有效的合作,但兩國在海軍裝備領域,并非沒有可以貿易的領域。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現代”級驅逐艦曾是中國海軍的“拳頭”

在此次“Репортёр”發表文章之前,曾有俄羅斯媒體表示,中國海軍的“遼甯”号航母服役年限已超過30年,預計在2030年步入服役末期,再加上屆時國産新一代航母也将達到更高水準,是以很有可能在之後将“遼甯”号退役,并在進行一定改造後轉售俄海軍。不過,這種觀點較之“Репортёр”有關補給艦、醫院船的貿易合作,想法更加大膽,實作的可能性也更低。背後暴露的問題是,俄羅斯目前已基本失去大型水面主戰艦艇的建造能力。是以,兩國真正可以合作的領域,并且又是俄羅斯目前海軍迫切需要的,其實是4萬噸075型兩栖攻擊艦。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遼甯”号航母一度成為俄海軍的野望

在2008年與格魯吉亞的戰事中,俄海軍意識到,繼承自蘇聯時代的兩栖登陸艦艇部隊,已不适應現代戰争需求。尤其是在對手有能力破壞港口、遲滞對手登陸的情況下,類似兩栖攻擊艦這種能夠實施垂直登陸作戰的現代化艦艇,對俄海軍現代化程序來說非常必要,也符合俄羅斯周邊多個海域存在的複雜局勢需要。是以,在一番研究後,俄海軍最終決定向法國采購4艘“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其中,前2艘在法國建造,并由俄羅斯建造“西北風”的尾段,後2艘則是由法國提供技術及核心零部件,在俄羅斯建造,以幫助俄羅斯造船工業恢複大型軍艦建造能力。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法國“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最終賣給了埃及

在雙方簽署協定後,俄海軍緊鑼密鼓籌備接受“西北風”,并在卡-52武裝直升機基礎上,發展了艦載型卡-52K,并派遣了一批海軍官兵前往法國教育訓練。然而,随着2014年國際局勢的變化,已經基本建造完成的前2艘“西北風”最終未能傳遞俄海軍,法國在猶豫數個月之後,宣布交易廢棄。在向俄羅斯退還了絕大部分費用後,将2艘“西北風”級轉售埃及,後2艘“西北風”的建造也無疾而終。俄羅斯希望獲得現代化兩栖攻擊艦的第一次嘗試,就此失敗。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卡-52K原本是為“西北風”兩栖攻擊艦準備

受這次交易失敗的刺激,俄海軍決心自力更生發展大型兩栖攻擊艦,并多次向外界展示相應設計模型,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确切進展。與此同時,大陸建造的4萬噸級075型兩栖攻擊艦發展卻異常順利,首艦于2019年9月下水,2021年4月正式加入海軍服役。075型的整體性能直追全球公認最強的“美利堅”級兩栖攻擊艦,噸位達到法國“西北風”的近兩倍,完全能夠滿足俄海軍的兩栖作戰需求。

而且,大陸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先後下水3艘075,表明建造實力非常雄厚,能夠滿足國際買家的訂購和改造需求。此外,在2021年末,大陸還下水了計劃傳遞泰國的一艘071E型船塢登陸艦(071基礎上衍生的出口型号),這也進一步積累了大型兩栖艦艇的出口經驗。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至今仍然是俄海軍的核心

目前來看,俄海軍對兩栖攻擊艦确有迫切需求,而其自身設計建造的可能性又微乎其微,而中國已有075這款先進的成熟型号,造船實力非常雄厚,建造速度和品質能得到保證,并且還有相應的出口經驗,可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是以,在國産075基礎上衍生的出口型号,或許才是兩國海軍裝備領域最有可能,也是準備最為充分的領域,比起虛無缥缈的補給艦、醫院船、驅逐艦的交易,明顯要靠譜得多。當然,作為高度複雜的大型軍事裝備交易,其背後的影響因素,也注定不僅僅是性能名額、造價以及雙方關系那麼簡單。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075的性能足以滿足俄海軍需求

俄羅斯脫胎于已經解體的蘇聯,本身仍然擁有源自蘇聯時代的龐大軍工體系,尤其是在過去的近30年間,俄羅斯向大陸出口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在2000年前後,先後向大陸出口了4艘8000噸“現代”級驅逐艦和12艘3000噸“基洛”級潛艇。如今,原本的“老師”、“大哥”,突然向“學生”“小弟”采購大型海軍裝備,在思想上的負擔确實比較重。

事實上,當年俄海軍在建造21631型飛彈艦時,最早采用來自德國的柴油機,并未在俄羅斯内部引發什麼波瀾。而當德國宣布拒絕繼續提供後,俄海軍情急之下采購大陸生産的民用柴油機,卻在俄内部引起軒然大波。最終還是拖延了該艇的建造程序,并在經曆第三次動力方案的變更後,才為俄羅斯軍艦使用中國柴油機事件畫上句号。小小的飛彈艇用柴油發動機,都能在俄羅斯内部引起如此大的波瀾,如果采購4萬噸級兩栖攻擊艦,帶來的争議可想而知。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曾因搭載中國柴油機引發熱議的21631型飛彈艦

事實上,就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前,俄海軍罕見地以3艘“光榮”級巡洋艦為核心,出動20餘艘大中型艦艇彙聚地中海海域,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周邊局勢的态度。這個規模和力度,是俄海軍近年來絕無僅有的大規模艦艇群活動。這場行動本身,顯然是在展示實力、宣示态度。雖然是對北約為主的西方勢力的警告,但反過來,也說明了俄軍方對于自身實力尊嚴和地位的堅定捍衛,在此情況下,中國艦艇要想出口俄羅斯,即使是理論條件最充分的075外貿型号,似乎也要面臨極大的抵觸。

是以,如果國産艦艇真的能出口到北方鄰國,那當然是特大利好,算得上在批量采購“現代”級和“基洛”級20年餘後,對自身實力最直接的認可。而且來自俄海軍的認可,也意味着我們的國産軍艦已經得到重量級國際使用者的肯定,對之後出口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揚眉吐氣:曾出口我國16艘艦艇的俄羅斯,或将反購4萬噸巨艦?

俄海軍艦艇大規模聚集在地中海

即便俄媒猜測的這筆交易最終隻是泡影,也不必失望。随着國産新一代航母、055型驅逐艦、075兩栖攻擊艦後續型号的穩步推進,中國海軍真正走向遠海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今的中國海軍,早已不像20年前,隻能依賴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用作對抗霸權的心理屏障。如今的中國海軍,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海上力量的壯大和變革,後續還有更多、更新、更加革命性的海上裝備陸續到來。來自北方外貿采購交易,隻能算作錦上添花,得之我幸,失之亦無所謂。這恐怕也是我們數十年來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并且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成就的底氣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