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作者:何鲸洛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出品©一筆封禅

作者@何鲸洛

2021年12月2日。

加拿大鵝剛剛因為衣服上商标繡錯、縫線粗糙,甚至面料還有刺鼻異味沖上熱搜。

2022年2月9日。

曾号稱是“9億少女的夢”的南韓衣戀被爆以次充好。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南韓衣戀以次充好?

近日。

南韓衣戀集團在中國的注冊公司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因以次充好沖上熱搜。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處罰資訊顯示:

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委托丹東翔騰服裝有限公司生産80件羽絨服,并于9月将其中的9件用于在北京部分百貨的專櫃進行銷售。

該批次羽絨服成本價為75元/件,專櫃标價卻高達1598元/件,吊牌溢價竟高達20倍。

截至2021年11月3日。

這批羽絨服共售出2件,其中1件為抽檢售出。

2022年1月29日。

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上海衣戀涉及在産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産品冒充合格産品等行為,處以罰款14382元,沒收違法所得1322.45元并沒收非法财物。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商業那點事兒

這種以次充好的“貼牌”遊戲是不是很熟悉?

2021年10月。

隔壁的加拿大鵝就被爆出過類似行為。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不同的是:

加拿大鵝也是以次充好。

不過。

它卻用經典的“對華雙标”把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這不。

衣戀這才剛剛口頭表示歉意,衣戀品牌的總成本加工隻是其次。

評論區。

網友卻開始同情起了衣戀,覺得媒體的報道“以偏概全”。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此情此景。

加拿大鵝真該“學學”。

要知道。

2021年1月。

衣念上海就曾因為旗下品牌SPAO一款女士羊毛大衣,實際面料和裡料成分均為100%聚酯纖維,并不含羊毛,屬于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被罰款20萬。

同年2月、3月和4月。

衣念上海又多次因為類似的原因被罰。

與此同時,

黑貓投訴上關于衣戀的投訴高達上百。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當然。

媒體将生産成本概括成了“總成本”這種說辭,的确不恰當。

真正的問題是:

衣戀在這75元的“加工成本”中還要摻假,而且屢教不改。

這樣來看。

問題是不是更加嚴重了。

9億少女夢碎衣戀?

回顧衣戀的發展史。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1980年。

南韓衣戀開設第一家“ENGLAND”時裝店。

1994年。

衣戀時裝(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進入中國後。

衣戀進入快速擴張期。

2008年。

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成立,單獨營運衣戀集團所有女裝品牌,并開始籌備上市工作。

2016年。

巅峰時期。

衣戀在中國百餘座主要城市就有8000多家門店,ELAND、SPAO、SCOFIELD、TEENIE WEENIE等品牌曾是不少中高端商場的“金字招牌”。

短短41年。

衣戀從最初的女裝時裝店起步。

已然涵蓋ELAND、SPAO、SCOFIELD、TEENIE WEENIE等50多個品牌。

價格已然動辄上千。

其中。

衣戀在中國最成功的兩個品牌無疑是ELAND和TEENIE WEENIE。

憑借沒有一件低于500元的“貴”。

門店的“格調”。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以及衣戀對于品牌保值的處理,甯願剪标,也不打折的“進階感”。

衣戀曾一度成為“9億少女的夢”。

但在2015年。

衣戀旗下快時尚品牌SPAO,開始聘請韓流音樂組合EXO和AOA擔任專屬模特。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這果然就是衣戀對偶像經濟最後的“梭哈”。

衣戀集團将TEENIE WEENIE,以50億人民币的的價格出售給中國的維格娜絲時裝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錦泓集團)。

2017年。

衣戀關閉了旗下快時尚品牌SPAO在全國主要城市的門店。

2019年。

衣戀又作價2.6億美元将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及旗下K-Swiss、Palladium、Supra三個運動品牌,和PLDM、KR3W兩個子品牌出售給特步國際。

疫情之下。

2020年。

衣戀銷售額更是首次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這也是該集團自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大比例的業績下滑。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新周刊

為此。

衣戀在上半年陸續關閉了南韓大邱、仁川等地的多家門店,還出售了20多家門店停車場的十年期經營權。

并令公司超過1000名的管理人員實行階段性無薪休假。

這才籌集到約合人民币7億元的流動資金。

衣戀之是以淪落至此?

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的眼界和口味都變了,但衣戀還躺在自己的“公主夢”裡。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衣戀2000年前後的瘋狂擴充,留下了資不抵債的後遺症。

2013年買買買之後。

衣戀的債務比率高達400%。

2018年賣賣賣之後。

衣戀的債務比依舊高達175.7%。

還有就是。

衣戀在過去的41年幾乎完美的錯過了“電商時代”。

消費的理性回歸?

在被消費者抛棄的路上,衣戀并不孤獨。

2018年。

英國品牌Newlook退出中國市場。

美國快時尚Forever 21關閉中國官網,線下門店甩貨清倉。

耐克已啟動公開裁員,H&M将關閉170家門店,Zara考慮關店上千家。

2021年。

加拿大鵝因為品質問題被罰。

2022年。

衣戀同樣因為品質問題被罰。

快時尚品牌正在進入“擠泡沫”的時代。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

一些國際大牌正在濫用自己的“定價權”。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這都2021了。

LV還有售價3萬多的空氣夾克。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蘋果一塊抛光布高達145元。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連馬斯克都覺得這是“智商稅”。

奉勸這些國際大牌一句。

雖然國内有些消費者不記打,也不記疼,根深蒂固的消費觀也很難改正。

但要記住。

有些消費者記憶隻有7秒。

但是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卻是有記憶的。

雖然這個時間可能有點長。

但是讓消費回歸于理性卻是遲早的事。

衣戀被罰,9億少女夢碎?

最後。

我們再聊幾句。

雖然有些品牌和消費者有着近乎偏執的傲慢,從不在乎大衆和輿論。

畢竟。

他們終究還是一類人。

殊不知積毀銷骨。

品牌信任不知不覺就已經蕩然無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