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一場數年一遇的暴雪侵襲了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這場暴雪使該州出現了數十年未遇的極寒天氣。
翌日,德州警報聲疊起,全境的電力系統在一日之間近乎癱瘓,自诩為“世界燈塔”的美國突然變得漆黑一片。
沒過多久,美國國家和國土安全特别工作組的執行主任文森特·萊普聲稱,中國所持有的電磁脈沖炸彈,一次攻擊就能造成美國癱瘓。
德州停電一事和文森特·萊普所發表的所謂“中國威脅論”,是兩件毫無關聯的事情,但是文森特·萊普為什麼要把這兩件事情聯系在一起呢?電磁脈沖炸彈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武器呢?

電磁脈沖炸彈的原理與實戰應用
讀者朋友或許感覺電磁脈沖炸彈充滿着科幻色彩,是一個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虛拟武器,但是實際上,電磁脈沖炸彈早已問世。
而且,最先發明電磁脈沖炸彈,并将其應用于實戰中的國家正是美國。
早在1962年,美軍就在太平洋的某一小島上進行了一次高空核爆試驗,實驗進展得十分順利,不過意外的是,遠在1400公裡之外的夏威夷地區的供電系統卻是瞬間癱瘓,所有的避雷裝置甚至都被燒毀。
美國軍方調查發現,夏威夷地區電力崩潰的主因,正是核爆釋放出高能微波引起的電磁脈沖效應造成的。
大受啟發的美國科學家們,便開始了利用電磁脈沖制造殺傷性武器的研制工作。
在上世紀70年代時期,世界上各行各業電子資訊化發展十分迅速,這也為電磁脈沖武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支援。
在上世紀80年代末,電磁脈沖炸彈的相關技術逐漸完善;進入90年代,電磁脈沖炸彈從實驗室走向戰場,成為了戰争中的新利器。
電磁脈沖炸彈最為關鍵的部分是一個精密的“電波發射器”,它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内發射出威力巨大的高功率微波,這一電磁脈沖可以穿透建築物,穿透人防工程,與電子器件上的電路産生感應電流,摧毀一切電子元件。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平時我們給手機充電,需要用适當的電流才可以,電流過大的話就會燒壞手機内部的半導體晶片。
而電磁脈沖炸彈的工作原理,就是給像是手機晶片一樣的精密電子器件施加超負荷的能量,使得電子器件崩潰。
随着電子技術的發展,世界上的高科技産品都内嵌着內建度極高的晶片,如電腦、汽車,甚至是衛星、防空系統,都離不開晶片的作用。而晶片又是典型的電子器件,隻要遭受電磁脈沖炸彈的襲擊,這些所謂的“先進”器件就會瞬間癱瘓。
是以說,電磁脈沖炸彈的出現,有着劃時代的意義,完全可以在瞬間扭轉戰局。
如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争期間,美軍首次将電磁脈沖炸彈應用于實戰——美軍的E-8“聯合星”飛機投擲出了人類戰争史上的第一枚電磁脈沖炸彈,這導緻當時伊拉克空軍某部的指揮系統瞬間癱瘓。
(電磁脈沖擾動示意圖)
雖然針對的隻是一個小小的指揮系統,但是一次次地攻擊已經足以讓伊拉克苦不堪言。
再比如,1993年的科索沃戰争,美軍再次使用電磁脈沖炸彈,使得南聯盟東部地區的通訊系統癱瘓了整整三個小時,使得南聯盟的地面部隊瞬間成了“瞎子”。
嘗到甜頭的美軍進一步加速對電磁脈沖炸彈的研究,1996年,美國某空軍實驗室研制出了電磁脈沖巡航飛彈,可以精确地打擊10千米内的任何目标。
五年後,美國陸軍更是将研究新的電磁脈沖炸彈這一要素,寫進《作戰綱要》中,這充分表明美軍對于電磁脈沖炸彈的重視。
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拉夫·黑德上将曾稱:“電磁脈沖炸彈将是未來戰争中起到革命性作用的武器,美國絕不能錯過。”
此後,美軍對電磁脈沖炸彈的研究更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美國之是以能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戰争中占據主導地位,電磁脈沖炸彈的威力功不可沒——它使得美軍掌握了電磁環境的主導權,美軍可以對敵方的指揮系統視若無物。
而不甘落後的俄羅斯,也在1998年成功研制出了電磁脈沖炸彈,此後,中國、日本等國也開展電磁脈沖炸彈的研究工作。
但是,話說回來,中國的一次電磁脈沖炸彈攻擊,就能徹底癱瘓美國嗎?
其實仔細分析,文森特·萊普的“中國威脅論”是站不住腳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中國電磁脈沖炸彈的相關研究進展,從未被披露過,文森特·萊普所說的話顯然是缺乏證據的無端猜測,根本不足為信。
第二點,從全球範圍來看,電磁脈沖炸彈技術其實十分不成熟,其中的原因簡而言之,就是受制于現代實體學的瓶頸——現有的實體理論無法支撐電磁脈沖炸彈的大規模應用。
是以,癱瘓整個美國無異于危言聳聽。
前文所列舉的應用電磁脈沖炸彈的例子中,電磁脈沖炸彈的爆炸範圍或攻擊目标,隻能局限于部分小面積區域,如某一個電視台。
即使是在海灣戰争中,美軍成功應用了電磁炸彈,但其威力的作用範圍也是極其有限的,而且各國因為電磁脈沖技術的不成熟,所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件并不在少數。
美國的北美防空計算機,就曾因為軍方的電磁脈沖實驗而造成誤觸發,進而發出錯誤的緊急警報,造成幾次虛驚一場的社會慌亂。
甚至早在1982年,電磁脈沖武器就曾給英國軍隊帶來了嚴重的事故。
當時,英國與阿根廷的馬島之戰中,英國的謝菲爾德号驅逐艦曾冒險嘗試使用電磁脈沖武器。
然而,在使用之後,艦上的衛星通信和雷達系統飽受電磁幹擾。
(謝菲爾德号驅逐艦)
在作戰過程中,英國海軍在與上級通信中,打開衛星通信而關閉了警戒雷達系統,導緻雷達系統未能偵察到阿根廷方向發射而來的魚雷,最後英軍謝菲爾德驅逐艦被擊中。
由此可見,電磁脈沖炸彈的發展之路依舊漫長。
中國的電磁脈沖炸彈“一次攻擊”,就能“癱瘓美國”也純屬無稽之談。
那麼,文森特·萊普說這番話意欲何為呢?
細細想來,這恐怕和美國脆弱的電力系統脫不開幹系。
美國脆弱的電力系統和“政治極化”的政治背景
在2021年的2月中旬,美國德克薩斯州遭受暴雪的侵襲,出現了數十年未遇的極寒天氣。
整個德州的電力系統持續超負荷運轉,在幾十天的超載工作後,德州電網終于崩潰,随後接連出現斷電和電力供應不足等問題。
2月15日,德州能源部門發出能源警報,自此之後,德州全州範圍内開始輪流停電。
短短三天後,德州全州共有450萬戶使用者遭遇停電。
(德州一片漆黑)
而文森特·萊普正是想要借由“中國電磁脈沖炸彈”一事,來敲打美國政府——更新電力系統是燃眉之急的大事!
其實,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将電力系統适配于民用的國家,早在19世紀90年代,電力設施就已經在美國遍地開花。
但是,在步入20世紀70年代後,由于化石燃料價格上漲、環境立法、環保主義盛行等問題,美國電力系統的更新陷入停滞狀态,老舊的電力設施和電網時常發生斷電事故。
财政收入好一些的州,會想辦法更新一下電力系統;但财政收入不太樂觀的州,則無力支撐電力系統更新所需的費用,是以也隻能進行簡單的維護。
上世紀6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後,美國的石油價格急劇上升,這導緻美國很多電力公司把燃燒石油的蒸汽機組,換成燃燒煤炭或轉換成雙燃料的燃燒裝置。
然而,在這一次更換之後,美國各州的電網系統便不再更新,隻是負責簡單的維修和養護工作。
而且,美國的電力系統并不隻是設施老化這一個問題。
在美國,用于發電的能源類型通常受能源供應情況影響,因地區而異,而這一特點也就造成了美國各州的供電網絡都是獨立管轄,出了問題也無法互相援助。
比如,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大部分電力,來自聯邦政府擁有的大型水力發電項目;而以俄亥俄州為代表的産煤州,則是全國發電煤炭使用者最集中的地區,遭受暴雪襲擊的德克薩斯州則是利用天然氣發電…
由此可見,美國的電力系統是多麼的分散,一個州的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根本得不到外部的支援。
就像德克薩斯州,它隻能等暴雪停息,氣溫回暖之後,電力系統自動恢複。
盡管德州遭遇了如此嚴重的電力危機,但是美國政府依然沒有更新電力設施的想法。
文森特·萊普正是憂心于此,他不希望下一次暴風雪來臨的時候,再有其他州步德克薩斯州的後塵。
也許有讀者朋友會好奇,美國政府為什麼對國内的基礎設施建設這麼不上心呢?
其實,美國政府的不作為和美國政府的“政治極化”有着密切的關聯。
“政治極化”的具體展現是美國政壇兩黨之間的不斷“内耗”、民間社會的嚴重撕裂、經濟逐漸陷入衰退而導緻失業率大量上升。
自克林頓總統之後,美國每一新任總統的上台,不僅沒有緩和共和黨、民主黨兩黨間的沖突,反而擴大了兩黨之間的分歧。
“政治極化”引發的立法僵局嚴重損害了公共服務的效率,在政治高度“極化”的體制下,法案和政策成了民、共兩黨争奪政黨權利、獲得政黨利益的手段。
是以,造成嚴重的立法僵局——“電力系統”就是犧牲品。
更新電力系統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使代表着不同利益的兩黨難以達成共識——共和黨指責民主黨索求無度,拒絕更新電力系統;民主黨指責共和黨從普通群眾身上“吸血”,連基礎設施都拒絕更新。
這樣的事情,在被譽為“基建狂魔”的中國是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中國有着優越的民主集中制度。
而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在于,她真正以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為最高利益,通過人民民主集中制的方式,真正實作人民最大的最大化、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是以,大陸政府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政策,也是能夠照顧到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長遠發展的利益。
而美國兩黨制度設計的初衷,本是為了通過兩黨互相制約平衡,使政策獲得充分的讨論,政府做出的決策實作最大的優化。
但兩黨為獲得選票,把政黨的利益淩駕于公共利益之上,這對美國政治、社會産生相當大的不利影響。
正如本文中所提到的,文森特·萊普極力推崇核能發電,但是由于“政治極化”問題日趨嚴重,使得他的想法無法在全國範圍内推行。
由此可見,文森特·萊普更多的是想借助聳人聽聞的“中國威脅論”,使得兩黨明白——在“更新電力系統”這件事上,不容耽誤。
這樣來看,文森特·萊普的話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面上說中國電磁脈沖炸彈威力巨大,實際上是說美國電力系統過于陳舊,需要更新。
可是,文森特·萊普為什麼非得拐彎抹角地捎帶上中國的?
其實,這是美國社會中所謂的“政治正确”,很多美國政客發表政論時,都會故意帶上中國,以團結國内日趨分裂的社會。
他們把中國的崛起視作威脅,這樣一來,再尖銳的人民内部沖突,都比不上中國這個外部“敵人”重要了。
中國威脅論
近幾年來,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日趨明顯。
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外一些學者便開始将研究的目光,轉向中西方之間巨大的意識形态差異,并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該論調在美國被以共和黨為主導的右翼勢力廣泛宣揚。
在歐美一些國家或政黨中,“中國威脅論”甚至被細緻地劃分成多個小類,其中就包括“政治威脅論”、“軍事威脅論”等。
而美國政客文森特·萊普在德州遭遇雪災之後,指責中國持有癱瘓美國的電磁脈沖武器,正是“軍事威脅論”具體而生動的表現。
這些極右翼的美國政客們在發表政見時,如果不牽扯中國,就仿佛枉為美國人一般。
其實早在2011年,美國皮尤全球态度項目,針對美國等20多個國家進行國家形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中國日後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超級大國”的預期十分普遍。
近幾年,随着中國國力的不斷強盛,新一輪“中國威脅論”強勢來襲。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中國威脅論”更多的帶有指責、壓制、批判的性質。
而新一輪“中國威脅論”更帶有“中國崛起論”的意味,其本質是如今的中國具備“威脅”到西方其他國家的實力,并且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感到不安。
例如,中美之間一系列貿易摩擦事件,如關稅之争、對中興的制裁等,都是美國應對“中國威脅論”時,在經濟領域的現實反映。
而在美國的軍事領域中,文森特·萊普的言論恰恰是美國極右翼政客所喜愛的,中國是否可以借助電磁脈沖炸彈使美國電力系統徹底癱瘓,并不是美國政客真正所關心的,但是隻要這件事情和中國牽扯上關系,那麼這件事情就必須被重視。
參考資料:
《電磁炸彈漸露端倪》 徐毓龍 電子世界
《未來“大殺手”:電磁脈沖武器》 軍事文摘
《淺析西方“中國威脅論”的訴諸恐懼政策及應對》 李宇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傳播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