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記者在社群從業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了崇川區新城橋街道城南新村社群。市民丁盛早早趕到家中等待我們的到來,一進門就熱情招呼我們。狹小的一室一廳内,一下子容納6個人,轉身都變得有些困難。
忙裡忙外,
隻要家人快樂一切都值得
客廳内擺放着幾件極為簡易的家具,一張陳舊的方形飯桌上擺放着半盒鹹鴨蛋和一袋麥片,“我在家裡會多備一些速食,這樣在我來不及趕回家做飯的時候,母親和哥哥也可以簡單吃點。”丁盛介紹,他的哥哥丁普光自幼就喪失了勞動能力,并伴有一定的智力殘疾,母親已經84歲了,身體也欠佳。“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後,我都會趕到這裡,把下一頓飯提前準備好。”丁盛是南通市急救中心的一名司機,平日裡除了上班,其餘時間大都在母親家。“隻要母親和哥哥開心,我累一點也值得。”
“這就是母親和哥哥房間。”丁盛邊說邊推開房間的門。雖然是白天,但是房間内依然比較昏暗。大床的一側擺放着一張單人床,“一直以來,我母親和哥哥都睡在這個房間裡,一方面是因為家裡也就這麼個房間,另一方面兩人在同一個房間裡,這樣我不在的時候,還能互相照應一下。”兩張床前擺放着各類物品,從日常要用的尿不濕,到備足的藥品,雖然整個櫃子都堆得滿滿的,但放眼望去,還是能看出是經過精心整理的。
父親去世,
弟弟用肩膀扛起一整個家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帶着哥哥四處求醫,希望能讓他過上正常的生活。”丁盛回憶起小時候的場景,曆曆在目,“想了各種辦法,雖然哥哥的病情沒有得到緩解,但一家人的日子還是有盼頭的。”據丁盛介紹,父親憑着自己的手藝,在鋼絲繩廠打工,每個月也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母親就在家照看兩個小孩,生活雖然過得不算富裕,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還是很幸福的。
“後來我也工作了,父親身上的擔子就輕了一點,日子一天天也更有希望了。”丁盛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日子很是感慨,“2003年我父親去世了,一直以來都有父親罩着我,一下子沒了依靠,當時我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我肩上的擔子也随之而來。”自那以後,丁盛就成了家裡的頂梁柱,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回到家中做起家務來也是尤為細緻。
滿懷感激,
努力過好平凡的小日子
“他們一家人真的不容易,丁盛更是不容易,家裡家外全靠他一個人。”同行的社群從業人員和我們說道。不過,丁盛很少在别人面前說自己有多麼不容易,“一路走來,大家對我們一家都非常照顧,也有許多好心人來幫助我們,真的非常感謝大家。”丁盛滿懷感激地說道,并表示将依然充滿希望地努力過好平凡的小日子。
當問到眼下最需要什麼心願物資時,丁盛帶記者來到衛生間,“平時我母親和哥哥洗澡就用這個大紅盆,我要先燒好開水,攢足好幾個熱水瓶,才能給他們洗澡,冬天的話就更加不友善了。”他表示,希望能有一個熱水器,這樣母親和哥哥就能舒服地洗上一個熱水澡。
本報記者顧淩
【來源:江海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