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作者:靜夜史

加拿大,一個人少事多的國家。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1812年6月18日,為削弱卧榻之側英國勢力的威脅,更為了奪取加拿大擴張版圖,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這就是第二次美英戰争。

當時的英國,正在歐洲大陸上和拿破侖帝國打得不可開交,留在北美洲的兵力不足20000人,其中加拿大更是隻有4500人。而美國為征服加拿大,戰前通過緊急擴軍使正規軍和民兵改編的志願兵達到6.5萬人,海軍更是擁有10艘軍艦,150艘快艇和318艘私掠船,實力遠遠強于加拿大的英軍。

然而,戰争的發展卻出乎意料,面對有備而來的美軍,當地英軍和加拿大民兵頑強阻擊,同時英軍利用加拿大民兵和易洛魁印第安人争取時間從歐洲調兵,很快就奪回了戰争主動權。

1814年3月24日,英軍殺入美國首都華盛頓。為報複當年美軍焚燒多倫多市國會大廈,憤怒的英軍火燒白宮等政府建築。1817年,美國用白色塗料粉飾白宮牆壁,“白宮”是以而得名。

在經曆了戰争的慘敗後,從此美國放棄了對加拿大的領土要求,并将領土擴張的目光瞄準了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的土地。

因為第二次美英戰争的勝利,逐漸喚醒了加拿大的民族意識,有了更強的凝聚力,最終促成英屬北美殖民地在1867年聯合為加拿大聯邦。

但即便如此,加拿大聯邦在外交上依然追随大英帝國,對美國始終保持防禦姿态,與美國關系的遠近更是完全看美英關系的好壞。這種若即若離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上半葉,也就是日不落帝國盛極而衰之前。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不過,雖然在外交上和英國亦步亦趨,但加拿大一直在争取獨立自主的地位,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之後對德國宣戰,一戰後第一次作為獨立國家參加巴黎和會的簽字并成為國際聯盟成員。

當然,大國寡民的加拿大無論如何努力,在日不落帝國的籠罩下都無濟于事,能夠争取到的成就,基本都是英國盛極而衰後的不斷妥協,比如1926年英國帝國會議宣布加拿大與英國地位平等,加拿大在内政外交上擁有完全獨立的地位;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的《威斯敏斯特法案》更是确定加拿大為英聯邦組織内的一個獨立國家。

與此同時,加拿大也在不斷改善與美國的關系,畢竟英國遠在大西洋彼岸,美國卻近在咫尺。更要命的是,由于國土基本位于中高緯度,天寒地凍的環境使加拿大人口基本集中在南部的美加邊境,其中2/3更是集中在距離邊境不足100公裡的區域。這意味着加拿大根本不可能回避美國的影響力,相反,在體量懸殊的情況下,加拿大對美國的依賴越來越大。

是以,在加拿大費盡心思地與英國漸行漸遠時,因為經濟領域的如膠似漆,加拿大不由自主地就倒入了美國的懷抱。

在美國基本完成了在北美大陸的領土擴張,尤其是1865年打完南北戰争,1867年買下阿拉斯加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美國依靠豐富的煤鐵資源、瘋狂的人口湧入以及市場廣闊等優勢,迅速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

在經濟一飛沖天的背景下,對外貿易自然與日俱增,與美國近在咫尺的加拿大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大量美國商品瘋狂湧入加拿大,美加兩國的經濟聯系越發密切,時至今日兩國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因為與美國體量懸殊,加拿大在蓬勃發展的美加國際貿易中很快一潰千裡,于是美國最終掌握了加拿大的林業、采礦、冶煉等各種核心資源。比如美國占據加拿大出口市場佔有率由1851年的35%上升為1900年的60%,而美國投資占加拿大外資的總數的,1900年僅為14%,1950年則高達76%,徹底實作了對英國的逆轉。

再加上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英國元氣大傷成為事實上的最大輸家,不得不順勢跪倒在美國的牛仔褲下,實作從“美國大爺”到“美國大孫子”的戲劇性蛻變,于是加拿大追随美國的最後一個障礙也被徹底掃除,至此徹底從英國犬子更新為英國的兄弟,也就是美國的二孫。

在美國的“号召”下,加拿大在外交上越來越美利堅,比如1949年4月4日追随美國加入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正式在軍事上成為美國的小夥伴。

加入北約後,加拿大追随美國沖鋒陷陣,躁動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北韓半島、越南、中東等地區,忠實履行了一個炮灰的義務,可謂美國讓我往東我不往西,讓我打狗我不攆雞,由此受到了美國的由衷喜愛,兩國關系也在沆瀣一氣中不斷升華。

1958年5月12日,兩國聯合組建防範蘇聯轟炸機和彈道飛彈襲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從此兩國“共享領空”;

1987年,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經濟一體化程度更高,語言和文化更是越來越合同為一家;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199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北美自由貿易區,讓北美三國的貿易水準更上一層樓,加拿大與美國關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可以說,自從1812年那一次不自量力的嘗試後,美國就基本上停止了對加拿大領土的觊觎,畢竟美國已經從墨西哥及印第安人手中奪取了大片土地,極大地拓展了生存空間,而且“山地-平原-高原”的地形,吃飽了北冰洋冷氣在冬季的長驅直入,美國根本不差加拿大那點兒雪。

另外,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更青睐世界範圍内的原料和商品傾銷市場,勞心費力的領土的擴張反而不太熱衷。

更重要的是,作為英國的Plus版本以及名副其實的海洋強國,美國更傾向于在世界範圍内巧取豪奪,大國寡民的加拿大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美國的胃口。是以能依偎在美國身邊,堅決做好美國的緩沖和炮灰,加拿大就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是以加拿大也習慣了在美國的攻城略地中分一杯羹,舔盤子也很心滿意足。

但美國一再表示,主動奉獻根本不是一個傀儡的自我修養,背黑鍋擦屁股才是鞍前馬後的最高境界。

是以美國要加拿大意思意思,盡管加拿大表示這樣很沒意思,但也不得不表示這都是小意思。

隻是,特魯多做夢也沒有想到,一份小小的疫苗接種證明,竟然會成為廣大加拿大人揭竿而起的導火索。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鑒于新冠疫情愈演愈烈,感覺還能再搶救一下的特魯多政府在1月15日出台疫苗令,要求來往加拿大和美國的卡車司機,在入境加拿大時必須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證明。

乍一看,這要求很合理呀,廣大卡車司機也表示完全沒毛病,畢竟“跑車誠可貴,小命價更高”,隻有接種了疫苗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他們一再表示:特魯多你竟然敢吼我(學名“侵犯我的自由權”)!

鑒于問題本身已經不重要,态度不好才是死結,是以憤怒的廣大卡車司機紛紛驅車到渥太華找特魯多要說法。然後在此起彼伏的“同去!同去”聲中,示威人群越來越多,他們沖入渥太華市中心,在封堵路段的同時不斷鳴笛、放音樂甚至燃放煙花,将抗議活動不斷推向高潮,這就是聲勢浩大的“自由車隊”行動。

面對亢奮的7000多名群衆,身為加拿大總理的特魯多第一時間選擇了跑路(學名“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然後帶着全家到别墅自行隔離”)。

特魯多這好巧不巧的“感染”,廣大群衆迅速行動起來,身在全國政治心髒的他們情不自禁地升華了自己,抗議的目的也從最初的嫌特魯多政府态度不好,也就是強制接種疫苗,逐漸轉向對加拿大防疫政策的聲讨。眼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逐漸沸騰,人群中平地一聲吼:“咱們推翻特魯多政府吧!”

于是,渥太華失控了,多倫多跟風了,魁北克沸騰了,一張小小的疫苗接種證明迅速演變成一場席卷加拿大全國的“暴動”。

而後,這場席卷加拿大的抗議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波及法國和紐西蘭等地,甚至美國華盛頓特區也出現類似抗議活動。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要知道,美國作為綜合國力鶴立雞群的超級大國,最擅長的就是煽風點火,最鐘愛的格言就是“你若安好,那還得了”,是以烏克蘭才烏煙瘴氣,中東才血肉橫飛,哈薩克斯坦才風起雲湧……

但外面彩旗飄飄,美國卻絕不允許家裡紅旗不倒,鄰國也不行。畢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加拿大和墨西哥有事,美國必然不能獨善其身。是以眼看加拿大有難,美國怎能袖手旁觀?

事實上美國确實沒有坐視不理,在加拿大示威愈演愈烈前,美國就馬不停蹄地給予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援,其不失時機的推波助瀾給了示威者充足的信心,使他們敢于不斷挑戰加拿大的國家機器。

比如此前,美國衆籌網站GoFundMe曾上線了為“自由車隊”運動籌款的項目,并在短短兩周時間裡籌集到約1010萬美元。

與此同時,美國右翼政客也沒有閑着,比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就表示“加拿大群眾果斷站出來,勇敢地抵制非法法令”,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也稱“我将與示威者同在,你們都是‘愛國人士’”!

不僅如此,一些政客還直接将加拿大“自由車隊”行動與此前美國的“攻占國會山”騷亂事件相提并論,鼓勵加拿大示威群衆解放思想、大膽行動,用雙手去拼一個光明和自由的未來。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面對美國右翼的煽風點火,加拿大方面表達了強烈的抗議。因為他們實在難以了解,美國幹涉它國内政也就罷了,畢竟加拿大在美國面前從來沒有什麼隐私,但在明知唇亡齒寒、戶破堂危的情況下還要上蹿下跳地鼓噪,那已經不是典型的看熱鬧不嫌事大,而是吃飽了撐的嫌自己過得太安逸。

那麼,明知加拿大有事,美國也要遭殃,為何美國政客還要一意孤行地在加拿大攪和呢?靜夜史認為最根本原因在于美國需要一個發洩口,釋放國内積重難返的沖突。

一場新冠疫情,讓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徹底原形畢露,國家機器的低效率、醫療體系的捉襟見肘、政客們的攻讦扯皮,最終成功地使美國疫情一騎絕塵。

除了早已放棄抵抗的印度,美國單日新增和死亡病例均與綜合國力排名相對應。雖然美國群眾早已自欺欺人地将新冠病毒視為大号流感,但疫情對經濟等方面的沖擊前所未聞,通貨膨脹更是驚人,可以說疫情讓美國原形畢露的同時,其盛極而衰的趨勢也更加明顯。

更要命的是,疫情還拉大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鴻溝,進而導緻了美國社會遭遇了越南戰争以來又一次嚴重撕裂。

是以,美國右翼支援加拿大示威人群絕非偶然,事實上即便共和黨不支援,民主黨也必須支援,加拿大騷亂逃不脫美國的魔爪,就如同加拿大無法逃脫美國陰霾的籠罩。

而美國之是以在轉移沖突時選擇近在咫尺的加拿大,根本原因在于加拿大作為美國一手扶持的傀儡,與美國關系不是一般的密切,與美國不是一般的相似,能最大限度地承接美國“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危機轉嫁。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雖然墨西哥也和美國山水相連,但除了墨西哥的經濟水準一言難盡,一旦美國對墨西哥下手,雖然墨西哥會馬不停蹄地舉手投降,但瘋狂湧入的難民卻能讓美國累覺不愛。

是以,加拿大的危機絕不是偶然,畢竟隻要能承接美國危機的加拿大才是好加拿大,至于吞下苦果甚至毒果的加拿大最後是死是活,美國事實上并不關心。

而美國的所作所為,除印證了當下美國國内民主黨與共和黨撕裂美國社會的大趨勢不可逆轉,更說明了跟着美國有肉吃,但當美國“萬不得已”時,這些跟班往往會被美國毫不猶豫地拿來下酒。

目前的美國,因為一騎絕塵的綜合國力,并不擔心失去加拿大或者墨西哥後的難以為繼,是以它在無情甩鍋時從來幹脆利落。

可憐加拿大,追随美國為虎作伥,尤其是在反華問題上上蹿下跳,卻最終依然逃不過美國的套路。

而當作為最高上司人的特魯多第一時間“退居幕後”,加拿大局面的一發不可收拾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願這道“美麗的風景線”,能讓加拿大看到美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但被美國半包圍的區位,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呢?

鄰國有難,更要添亂?為何加拿大波谲雲詭,美國卻不斷推波助瀾?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