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最終追求是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小時讀《論語》,讀到《裡仁》篇第八章:“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怎麼解釋?“一個

作者:L惟精惟一

#人生最終追求是什麼#

朝聞道,夕死可矣

小時讀《論語》,讀到《裡仁》篇第八章:“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怎麼解釋?“一個人,如果早上得知了道理,晚上死去也就甘心了。”

當時就有疑惑。

孔子向來是一個躬身實踐的人,《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他為推行大道,55歲還在周遊列國,不辭勞苦,連一個看門人都評價他“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樣一個人,獲得大道而不運用,朝聞夕死而不後悔,豈非常态?

有趣的是,宋朝大儒朱熹也碰到類似境遇。

他教學時講到這一句,學生就問了:老師,夫子說早上聽懂了道,晚上死了也無妨,難到這樣的大道不需要我們去實踐嗎?光是聽懂就可以了嗎?

朱熹怎麼回答?他說,孔子當然希望你聽懂了道之後能好好活着,哪怕多活兩年,好好行善,這樣再死就比較好啦!

其實,朱熹和我們,都沒有完全了解孔子。

前年偶爾翻《聖經》,看到耶稣殉難這一段深有感觸。

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臨死前還在誦念福音書。

和他一起受刑的還有兩個強盜,一個被釘在他左邊,一個在右邊。

左邊那個強盜嘲笑耶稣:聽說你是上帝之子啊?你要真的是基督,何不施個法把我們都救下來,然後我們尊崇你為首領,繼續再幹一番大事啊?

右邊那個強盜聽他這樣講,就生氣了。

他對左邊的強盜說:你最好别說話,我們這輩子殺人越貨,壞事做盡,今天被釘死是罪有應得。但是天下人都知道,耶稣這輩子沒做過壞事,是被冤枉的。

他接着對耶稣說:如果你真是上帝之子,請你記得我吧!

耶稣立即對他說:今晚咱們在天國相見。

當時我想,耶稣好大的口氣啊!

右邊的強盜一輩子或許沒做過什麼善事,可是在被釘死之前,他一念之轉,懂得體恤耶稣,懂得忏悔,耶稣就說,OK,這就可以了,今晚升天堂。

這和孔子說的那句話何其類似啊!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才體悟到,孔子講的實際上是一種宗教境界。

人活在世,不用計較做了多少好事,要看重你的心有沒有轉到光明的這一面。

如果沒有,始終搞自私自利,搞人我隔閡那一套,你再怎麼去做善事也沒有用。

況且,行善是需要各種機緣與條件的,有句話說 “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孝子忠臣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做的。

人隻要跨過“覺悟”這道門檻,心覺悟了,就會出現光明,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心沒有覺悟,做再多善事也隻是一個量的積累,沒有質的變化。

佛教也有類似的說法,很簡單,就八個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有讓你放下屠刀後再去做多少善事,等上幾個月,幾年後再成佛嗎?沒有。

耶稣、釋迦牟尼、孔子,這些人類精神的導師,在人性上都是相通的。再回顧一下孔子的這種宗教情操:早上明白了人生正道,懂得自己為何而生為何而死,即便晚上就付出生命,也是無所遺憾的。

#人生最終追求是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小時讀《論語》,讀到《裡仁》篇第八章:“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怎麼解釋?“一個
#人生最終追求是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小時讀《論語》,讀到《裡仁》篇第八章:“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怎麼解釋?“一個
#人生最終追求是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小時讀《論語》,讀到《裡仁》篇第八章:“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怎麼解釋?“一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