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記憶中的年味

據煙台文旅釋出:

在春節記憶裡總是藏着一些格外珍貴的東西

比如大年三十餃子裡的硬币

爺爺放在炕頭的鞭炮

廟會上的糖球和皮老虎……

今天來盤點一下這些記憶裡的年味~

1.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是春節期間最熱鬧的節目之一,也寄托了人們對消災降幅、祥瑞福氣的美好企盼。舞龍和舞獅一般都需要輔助以一定的樂器,在聲聲響樂中,獅子和龍在人的操作下變幻身姿,輕巧靈敏,時而跳躍飛騰,時而輾轉騰挪,靈活有趣。

2.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種民間絕技,細細的長木跷是身懷絕技的人的表演工具,他們身着戲服,臉飾妝容,以活潑的動作、诙諧的表情逗樂衆人,并結合特色民風民俗,烘托起歡快的氛圍。

3.秧歌

煙台的“海陽大秧歌"遠近馳名,不僅是一種優美的舞蹈,更是一種藝術。每當年節,秧歌隊伍就會上陣。舞隊成員們有優美的舞姿,并伴随着有節奏的鼓聲變幻隊形,演繹出了一部部曆史故事、神話傳說……

4.拉洋片

拉洋片是自宋朝時就流行的民間藝術,如今已經很少見了。借助一個四周安裝有鏡子的木箱為道具,箱内放置數張圖檔,以燈光照明為輔助。表演者表演時會随着所講的劇情而拉動繩子,以緻圖檔卷動,使觀看者有如看電影一般的感受。

5.花燈

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既有“傩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于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挂,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8.糖畫

鑼鼓聲聲震天響,阖家歡聚喜氣揚!鑼鼓在煙台的民俗表演中都不可或缺。“叮咯嚨咚嗆”,鑼鼓的鮮明節奏感和強烈音響感會有效地烘托氣氛,為表演助興。

7.皮影

皮影戲是大人和孩子都喜愛的民俗表演,表演時需有一人撐杆操作并演唱,另一人擊打鼓樂以伴奏。皮影在光影效果下生動形象,惟妙惟肖。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技藝,它以熬制好的糖漿為主材料,通過拉絲、澆鑄、繪畫等手藝來定型。糖畫的形象多樣又有趣,可以激起人的童心。

9.剪紙

剪紙在煙台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是煙台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逢年過節,迎親嫁娶,家家都要貼窗花的,在每年的廟會中也會出現剪紙技藝高超者的身影。

10.面塑

在煙台各地流傳着面塑技藝,捏面藝人們擁有熟練的捏、搓、揉、掀、切、刻等技術,一塊塊面團在他們手中會變成各種形象。尤其是在染色之後,更為生動傳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