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轉眼,寒假隻剩小尾巴
熱鬧的春節漸漸淡去
新一年的旅途悄悄啟程
“返園收心計劃”
已為孩子們準備好,
請注意查收~
寒假這段時間
孩子是否出現了以下行為: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上行為
接下來的時間裡
調整生活節奏很有必要
家長需要配合這6件事
幫助孩子減少“假期綜合症”
順利過渡至“開學季”
六件事
-Six things-
恢複作息時間
假期裡,孩子的作息規律難免松弛,假期後半程,可以參照幼稚園的作息時間,模拟在園生活場景,安排孩子起床、運動、就餐、玩耍和睡眠的時間,讓生活逐漸恢複規律。
恢複飲食習慣
寒假期間,走親訪友,很多小朋友除了正餐不好好吃,還零食不離口。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日積月累,平日裡家長要給孩子合理安排飲食和零食,比如:
恢複自理能力
幼稚園的生活正常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的有序,另一方面也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假期是壞習慣的“溫床”,應及時鍛煉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吃飯、疊被子、穿衣服、獨立大小便,自己的繪本玩具自己收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以恢複其生活自理能力。
參與家務活動
跟孩子一起配置設定家務勞動,讓孩子學會在家庭中承擔相應的責任,了解家庭分工的特點,明白勞動是一門生活必修課。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不如,就從現在開始吧。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卻能适時地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學會分擔責任。
心理暗示
面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假期綜合症”,家長需要及時關注、了解孩子,以樂觀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勵的話語,正面引導孩子收心,讓孩子從心理上對新學期充滿期待和信心。
親子共讀一些與幼稚園有關的繪本,如《我愛幼稚園》、《小阿力的大學校》等,強化其在學校裡曾經有過的正面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喚起孩子在園美好回憶......
假期尾巧安排
孩子在長假裡或出遊、或探親,行程自由又快樂,難免會對接下來的返園産生抵觸情緒。在假期結束前的兩三天,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相對安靜的“收心”環境,比如逛圖書館、書店、博物館等,一起畫畫、做手工、親子閱讀等。一來可以保證孩子的體力,二來可以安撫孩子浮躁的心情,為假期後的重新返園做準備。
對于孩子的作息恢複計劃
最好在開學前一周就開始
要注意循序漸進
切忌因為太過心急而猛踩“刹車”
電子産品和零食不是洪水猛獸
若強行遏制,做法一刀切
會激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假期即将結束
孩子或多或少會感到焦慮
強硬的态度隻會激發親子沖突
父母要溫柔堅定地幫孩子疏導情緒
讓其以愉悅的心情
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