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最近我特别迷《國家寶藏》富大龍版嬴政,因為人的精彩演繹,原本靜止不動的文物也好像有了鮮活的生命,透過它們我們能了解曆史風雲,也能感受到華夏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文明底蘊,并且為之感到自豪。不過,不是每件文物都像青銅仙鶴那樣優美又“正經”的,總有一些不太“正經”的文物能讓我們發笑。

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比如這件東漢時期(25年—220年)的龜蟾魚陶燈,它被收藏在四川博物院,因為造型過于奇特,我剛看到時笑了半天,還以為是隻螃蟹。其實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龜蟾魚陶燈是由多種動物造型組成,除了烏龜,還有蟾,再就是蜥蜴等。

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再看這件商代(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大禾人面紋方鼎,它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館,在我們看來這個人臉寫滿了“我好方”,初看簡直讓人捧腹,你可能看過很多的青銅鼎,但這種肯定不常見,這是國内唯一一件以人面紋為飾的鼎,第一眼就有強烈的視覺沖擊。

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别看這半浮雕人面長得很幽默,其實在鼎上它表現出來是既有頭也有身、有角和爪的“半人半獸”,隻要對《山海經》有點了解就知道,在中國遠古時期,許多英雄人物、人文始祖在傳說中都被加上了動物部分,比如蚩尤就“人身牛蹄......頭有角”,但這位英雄是誰?還不知道。

這是茂陵石雕卧牛,在陝西省茂陵博物館可以見到,茂陵,就是漢武帝的陵寝,茂陵陪葬墓挺多的,除了漢武帝最愛的那位傾國傾城李夫人,還有名将衛青、霍去病等。這卧牛看起來憨态可掬,如果不說你可能都認不出是牛,它擺出一臉“迷之微笑”,别看長得老實,它可号稱“關中第一牛”。

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漢武帝在位長達54年,西漢十分繁榮,是以茂陵随葬品也很多,霍去病這位英年早逝的戰神墓前就有“馬踏匈奴”、“卧牛”、“伏虎”等石雕,雖然卧牛沒有“馬踏匈奴”那麼威風又廣為人知,但霍去病打仗是需要後勤補給的,沒牛車運輸糧食怎麼能六擊匈奴都立功,留名青史呢?

唐三彩陶疊置伎俑,藏于西安博物院,第一眼就讓我想起了奧特曼。這畫面看起來頗為搞笑,1個少年和6個童子層層疊疊,關鍵是最上面那個童子還不太文明。不過這件文物整體看起來倒是一派活潑天真,所謂“疊置伎”,我們其實很熟悉,就是“疊羅漢”,也叫“碼活”。

盛唐時代,雜技表演是相當豐富的,唐代詩人劉言史的《觀繩伎》裡就寫道:“ 重肩接立三四層,著屐背行仍應節......閃然欲落卻收得,萬人肉上寒毛生。”可見古人也是覺得這種表演很刺激驚險的。他們會把日常生活用藝術品記錄下來,讓我們通過文物盡情想象。

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别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最後這件“水晶杯”,造型雖然不搞笑,但總讓人有種穿越感和淩亂感,因為它長得特别現代化,卻是一件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文物,現屬杭州博物館。它是用一整塊水晶打造而成,目前國内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就屬它器型最大。

當然對網友而言,最關注的點還是:這水晶杯為什麼和我們家用的這麼像?難道真有現代人穿越過去了,照着現代的樣子打造了它?其實這隻是想象而已,對于古人而言,把水晶杯制作成這樣可以減少工藝難度,而且又好看實用,别看長得平平無奇,人家可是“鎮館之寶”。

其實隻要仔細留心一下,你會發現文物根本就不冰冷陳舊,它們可能長得很搞笑、也可能漂亮到不可思議,又或者背後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古人幽默起來,真讓現代人招架不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