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投射——自我防禦的政策之一

作者:金泰資訊
關于投射——自我防禦的政策之一

在我們抵禦痛苦、被攻擊或無助感的過程中,給予我們保障和安全感的最初和最重要的方法,是我們稱為“投射”的政策。從這當中還引發了很多其他的方法。

所有的 我們心中的痛苦、不愉快的感覺或情感,都通過這一政策自動地轉移到外部。我們否認它們是從我們身上生發出來的,認為它們與自己沒有關系,并把它們歸咎于其他人。

當這些破壞性的力量在我們身上被識别出來,我們就會聲稱它們是由外在力量強加而來,且應該回到屬于它們的地方去。對嬰兒而言,對愉悅和不愉悅狀态、内部好和壞的情感的差別,被反射到外部世界,并影響他對周圍人與事的好和壞的差別。

投射是嬰兒對痛苦的最初的反應,且很可能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都是我們對痛苦情感的最自發的反應,且伴随我們的一生。後來的心理發展 使得我們在不同的程度上 能夠審查與控制這種瞬間的原始和主觀的反應,并以更能夠适應我們所處情境的客觀真實的其他方法來代替。

關于投射——自我防禦的政策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有關投射的最簡單例子是“你也一樣”。如果有人把不愉快的事物歸到我們身上,我們常立即斷定 —— 原因出在對方身上,這樣才是事實。投射也更經常發生在沒有任何挑釁的情況下,且存在得顯而易見。比如:一般人認為其他國家是邪惡、有攻擊性的,而自己的國家就沒有;或者存在于對與自己相反的政黨的觀點中。他人是高度危險、有破壞性且自私自利的,而他自己的黨派的意圖和動機都是純淨得超塵脫俗。在職場中,相當多的人會在他們的老闆和雇員身上,看到自私的占有欲和殘忍的攻擊性,隻要他們自己不在那個位置上。

通過投射,我們抵禦來自内心的對自身的危險成為可能,這也是我們采取的第一步措施。先是将這種危險定位并集中在我們之外,然後啟動下一步的投射機制,通過攻擊位于外部的危險來釋放我們内在的攻擊性行為沖動。原始的攻擊性被排除,某種壞的東西被安置到其他地方,被賦予了危險性的客體,就成為随之升起的攻擊性釋放的靶子。

如之前所述,内在沸騰的攻擊性和仇恨在最初的情境下是難以控制的,它們似乎在我們體内爆炸,在我們第一次體驗它們時,它們淹沒、燃燒、窒息了我們的身體。人們會感到感到氣憤,急于抓住他們想要的東西,或由于被壓制了情感而覺得憋悶、窒息;接下來,他們的思維好像停止了運作,無法思考、看清或做任何最簡單的事情,工作量大大減少,或暫時隻能關注他們的人身安全。我們感覺到,如果想要避免這些麻煩,必須為仇恨和憤怒在别的地方找到出口。

一個對所愛的人充滿了仇恨的小孩,會去打别的孩子或者折磨他的玩具或娃娃;一個對老闆生氣的男人,可能會咒罵自己的妻子。就如古老成語所言 —— 指桑罵槐;原始人對天地失望時,也會打罵他們的崇拜物。另外,我們還會在跟我們沒什麼關系的人,或者是有安全距離的人身上看到邪惡的東西,因為我們沒有愛這些人的必要;我們選擇外國人、資本家,或者特别受到憎恨的種族 —— 人們覺得隻要他們喜歡就可以去憎恨的一些群體。這些攻擊性的行為和态度是(特别對我們的無意識心靈而言)釋放仇恨和報複的相對安全的方法。

關于投射——自我防禦的政策之一

我們把人劃分為“好”和“壞” —— 一些是我們喜歡或者愛着的,一些是我們不喜歡或憎恨的。由此,我們試圖隔離和定位這些情感,并且它們彼此互不幹擾。這樣的劃分還使得我們能夠通過滿足我們的攻擊性情感 來獲得愉悅,同時,我們希望這不會給我們自身招緻相應的危險。

就如同我們在屋子裡準備的裝置,來安全地處理令人不快的、有害的身體排洩物,我們也給自己準備了客體,作為我們攻擊性和仇恨的安全的靶子。兩者都是典型的方式,一個是具體性的,一個是心理性的。通過我們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以及我們的生存和愉悅所依賴的 —— 人的生命健康和清明神志。然後,我們會把這些敵意和憎恨 放在我們制造出來或帶來的令人讨厭的物體或人身上。

日常生活中,另一個置換的例子是:小孩子常常很憎恨父母希望自己交的朋友,當然,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父母喜歡并欣賞這些孩子,與此同時,他感覺父母總是譴責和幹涉自己。這些“好”孩子對他而言,似乎就是絕對可怕的了。

所有一開始與人連結在一起的感覺,可以被置換到物體上,這是另一個更安全地存放自己感情的方式。比如:一個人突然認為他的衣服都是毫無生機的、死氣沉沉的、破舊醜陋的,我們首先看到,他最深的恐懼是他自己身上沒有足夠的生命力(或者說沒有足夠的愛,這是肉體生命力的心理表現),這使得他依賴于衣服來彌補這個不足。然後,他把自己,或者無意識地覺得 —— 自己身上毫無生機和死氣沉沉的那部分都投射在衣服上,并把它們作為自己的敵人。

梅蘭妮 · 克萊因

祝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