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性包容看待運動員的失誤失利 | 新京報社論

作者:Beiqing.com
理性包容看待運動員的失誤失利 | 新京報社論

北京冬奧會,精彩正在繼續。谷愛淩驚天一躍,劃出一道美麗的曲線,讓人們體會到競技的天空永遠沒有極限。蘇翊鳴少年白衣,穿越林海雪原,從電影螢幕“滑”到冬奧賽場,轉換了生活的賽道,讓我們體會到一個人可以有更多彩的人生。

但與此同時,對一些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失誤失利,賽場外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人開始指責那些發揮失誤失利的運動員。這些誤解與指責,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而細究會發現,這與當下輿論場中存在的一種不良傾向有關:運動員成功奪金摘銀就被捧到天上,若出現比賽失誤失利就被千夫所指,甚至網暴。這種輿論動向值得警惕。

應當看到,日常生活與競技體育不同,或波瀾不驚,或慣性滑行。但競技體育則與之不同,其過程充滿高峰與低谷、成敗與輸赢。是以,我們在仰頭追随運動員做出高難度動作的同時,也不妨對運動員的失誤與失利,抱有了解與包容。

理性包容看待運動員的失誤失利 | 新京報社論

奪金後,谷愛淩主動安慰出現失誤的銀牌對手。圖/新華社

要知道,在緊張的比賽氛圍中,運動員出現失誤失利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誰都有狀态、心态的起伏,也會随時面臨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對此,公衆唯有抱持理性包容的姿态,才能真正了解何為體育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

從樸素情感上,人們确實會糾結于某一人的成敗,但冬奧會是平凡生活之外的“戲劇時段”,總是充滿曲折與意外。哪怕你早已十年磨一劍,“彩排”千萬遍,在競技舞台上都有可能與獎牌失之交臂。

這是競技體育的殘酷之處,同樣也是它充滿魅力的原因,每一條賽道最終都會抉擇出勝者,或此或彼。

作為觀衆,我們在彼此之間,在不同的結果之間,體會不一樣的境遇。我們欣賞成功,同樣也要秉持更開放的心态,學會接受失誤。

就像曾經的短道速滑冠軍楊揚說的那樣,“運動員有失敗,有失利,都是成長的一部分。這個時候,我們要像作為家長一樣,看到孩子有失利,我們應該給予其更多鼓勵,而不是去打擊他。”

谷愛淩也在拿到冬奧金牌後表達過類似的意思,她說,“我參加冬奧會,從來不是為了打敗其他運動員,而是打破界限,滑到我的最好。希望這種體育精神能展現給世界,激勵更多的人。”

楊揚與谷愛淩的話很平實,也很有力量。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去體會一個運動員的心路曆程,這樣的做法很溫暖。況且,在大衆輿論場中,本就不應該秉持“隻許成功不許失誤”的陳舊觀念。

冬奧會是一場精彩的真人秀,我們欣賞這場真人秀,心情随着運動員在冰雪上的起落而起落,感受他們的喜悅,也感受他們的失落。但是,無論他們在競技中的最終結果如何,作為普通觀衆的我們都不妨抱有一顆寬容之心,以善意去擁抱每一位在運動場上拼搏過的運動員。這尤為珍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微網誌等社交平台上,針對個别此前發揮失誤運動員的指責現象仍普遍存在,這就要求相關平台要及時、主動地落實主體責任,切莫放縱、甚至助長一些網友的不理性行為。

冰雪運動觀賞性極強,每每激動人心,這份感動是冰雪運動的魅力。同樣,我們也可以像運動員那樣去思考,對每一個夥伴都抱有理性和善意,如同面對朋友的起伏一樣,去看待運動員的失利。若能如此,那人與人之間定能做到互相了解。

編輯 | 李潇潇 馬小龍

實習生 | 呂怡然

校對 | 陳荻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