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過年的風俗也不盡相同。中國古代以農立國,黃河流域特别是黃河中下遊地區擔負着“天下糧倉”的重任,過年時,一般都有祈求風調雨順及防蟲減災等特色民俗活動。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過年時更為注重孝道和禮儀。是以,從大年初一到十五,生活在黃河沿岸的山東人民一直傳承延續着祭祀、串親、祈福豐年、群衆自娛等豐富多彩的過年習俗,這些習俗烘托出濃濃的年味。
舊有祭祀、串親 新有“擁軍擁政”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過年時,黃河流域流傳下來很多與祭祀、串親有關的傳統習俗。
每年大年初一子時,每家每戶都會擺好香爐和供品,以供奉神牌靈位、祖輩遺像,并且家中所有人都要穿上新衣服進行祭拜、燒香、放鞭炮等儀式。正月初六日,天剛放亮,黃河邊的小夥子們會穿上嶄新的黃色“龍衣”,手擎五彩巨龍,在一位長者的引領下來到河邊,長者舀出一碗河水灑向龍身,然後除龍首、龍尾外,擎龍的小夥子們全都跪下,恭恭敬敬叩四個頭,這個儀式稱為“取水”,有乞求黃河安瀾、風調雨順之意;“取水”後的龍燈隊伍在回村的路上經過的人家,都要燃放鞭炮以示恭迎。如果某戶人家焚燒紙錢、上香跪迎,舞龍的小夥子們還要雙膝跪地舞一番,謂之“卧龍迎祥”,直到紙錢燒完方能起身,熱鬧的儀式背後是老百姓祈望五谷豐登的美好心願,極具地方特色。
串親是當地百姓春節期間又一項重要活動。串親拜年的順序各地不一,魯西北黃河沿岸的風俗是:初二日,至姑祖母、姑家及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拜年;初三日,拜嶽父,俗稱“走丈人家”;初四日,至姨家及較遠的親戚家拜年。春節串親時都要帶一些禮物,特别是新婚女婿給嶽父的禮物十分講究,有四色、六色,甚至八色、十色之說。其中,酒、肉、雞、魚、糕點、香煙、香腸、罐頭都各算一色。串親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壓歲錢。
抗戰時期,山東革命根據地春節期間有擁軍參軍的傳統。如1944年春節期間,山東分局、山東軍區還聯合制定出《關于1944年擁軍與擁政愛民公約》,确定農曆正月十五日為“雙擁節”,并把每年的農曆一月定為擁軍月。結合“雙擁”工作,1944年和1945年初,山東抗日根據地各戰略區先後開展了兩次大規模參軍運動,形成了群衆性參軍熱潮,特别是地處黃河流域的廣饒縣,該縣縣委、縣政府28名縣、區級幹部帶頭參軍,全縣在1945年正月十五日至十七日3天内有3000多名青年報名應征。正值過年期間,新兵臨行時披紅戴花,村幹部和群衆敲鑼打鼓歡送。此時,各村婦女不分晝夜地給軍隊做軍鞋、手巾等慰勞品,并繡上“抗戰光榮”“戰鬥英雄”等字樣表達擁軍之情。各村的群衆團體、抗屬們紛紛寫慰問信慰問軍隊。
“鞭牛”“嫁棗”祈豐年
山東是農業大省,過年時,山東黃河沿岸地區流傳下來很多與農業增産豐收有關的民間習俗。
舊時,濟南在立春日有“打春牛”的習俗,即用鞭子來回抽打泥塑的春牛,有勸農之意,祈求來年豐收。正月初一,鄒城則有搗鼠洞的特殊習俗,大年初一早晨,人們會用面杖搗鼠洞,邊搗邊說“戳打戳,戳打戳,十個老鼠九個瞎,還有一個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證糧食安全。
魯北黃河沿岸,大年初一當天有“嫁棗”的傳統,即在日出之時,人們以刀斧敲打棗樹樹身,認為這樣當年的棗子就會獲得豐收。這種做法有一定的科學性,春天萬物複蘇,各種病蟲害的蟲卵開始孕育,這樣反複敲打棗樹,能夠去除棗樹表皮的蟲卵,起到保護棗樹的作用。在山東聊城《茌平縣林業局關于棗樹病蟲防治情況的彙報》中有記載:1985年春節,全縣棗農結合以往的習俗經驗,對棗樹蟲卵進行消殺,林業部門還為棗農制定了科學的防治方法,并針對不同月份的蟲情調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湧現出許多高産鄉鎮、高産村。
廟會秧歌慶新春
春節期間,山東黃河流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慶祝活動,有秧歌、龍燈、獅子舞、跑旱船、國術表演等,場面熱鬧非凡。
從大年初一開始,山東黃河沿岸很多地區都會有走街串巷的民俗表演。如濟南、泰安等地區有民俗串街表演,内容十分豐富。表演時,彩旗彩車開路,高跷、獅子、龍燈、旱船、秧歌隊等民俗表演隊逐項跟進,每到一個較大的路口或村落,表演者便會集中展示絕活和技藝,群衆歡聲笑語,掌聲不斷,場面喜慶而熱鬧。
從初二到十六,很多地方都有廟會或燈會。會上,有花鼓、瞎腔等地方戲表演,各種攤販雲集,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俗稱“趕廟會”。魯西北黃河地區的一些廟會,會在元宵節這天舉行“送駕”儀式,“送駕”隊伍由8杆彩旗作前導,鑼鼓隊、高跷、旱船、獅子舞等尾随其後,進入廟宇後,焚香獻供,載歌載舞。濟南每年舉辦趵突泉燈會,元宵節當天,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花燈種類繁多,争奇鬥妍,流光溢彩。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其樂融融。
元宵節期間,黃河流域還會有極負盛名的鼓子秧歌表演。鼓子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首,距今已流傳2000多年,它起源于勞作場景,舞姿豪放粗犷,音樂節奏強勁,舞蹈場面宏偉壯觀。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濱州惠民全縣的鼓子秧歌隊都會集結起來進城沿街表演,全縣頓時成為秧歌的歡樂海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山東濟南春節民俗串街表演。山東省檔案館藏
本文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2年1月21日 總第3784期 第三版 作者: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