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了Q-in-Q的相關原理(參考[url]http://tonylou.blog.51cto.com/334031/73112[/url]),這裡接着講一下Mac-in-Mac的原理和優點。
所謂MAC in MAC封裝遵循IEEE802.1ah标準,其基本思路是将使用者的以太網資料幀再封裝一個營運商的以太網幀頭,形成兩個MAC位址。它的優點展現在:
第一,使用者的MAC位址存儲在營運商的以太網幀中,核心網并不清楚。可見,MAC in MAC封裝方式具有清晰的營運網和使用者間的界限,完全屏蔽了使用者側的資訊,減輕了使用者MAC位址對核心網轉發表的壓力,解決了網絡安全性問題。
第二,MAC in MAC封裝具有清晰的階層化結構,在營運商域的MAC幀頭具有24bit業務标簽,理論上可以支援1600萬使用者,從根本上解決了網絡擴充性和業務擴充性問題。
第三,由于營運網與使用者網隔離,進而也規避了使用者網中可能發生的廣播風暴和潛在的轉發環路問題,使網絡具有健壯性。
第四,由于營運商無需擔心營運網的VLAN和MAC位址與使用者網沖突,因而簡化了網絡的規劃和營運。
第五,MAC in MAC采用二層封裝技術,無需複雜信令機制。
第六,由于營運網的以太網交換機隻需要學習自己的MAC位址,進而減少了所需的存儲和處理要求。兩者結合使裝置成本、建網成本和運維成本均較低。
第七,采用MAC in MAC封裝,對下可以接入VLAN或SVLAN,對上可以與VPLS或其它×××業務互通,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很适合接入彙聚層應用。